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修行要忍耐

宣化上人  2011/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时候,经过三大阿僧祗(无量数)劫,才成正觉。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像头发那样细的善,也不放弃;像微尘那样小的恶,也不去做,所以福慧功德圆满,成为两足尊。

各位注意,善虽然小,也要修,集沙成塔,便成大善。恶虽然小,若去做,集少成多,便成大恶,永远不会成就道业。修行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能诸恶莫作,那么,福报会一天比一天增长,若能众善奉行,那么,智慧一天比一天增加。虽然在增长,但要继续修行,而不间断,才能有所成就。

我们现在行行做做,坐坐行行,在禅堂里用功修行,这就是修福修慧。如何修福?就是不做诸恶。如何修慧?就是奉行众善。在这种情形之下,福报也圆满,智慧也圆满,然后很快成就佛道。不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

释迦牟尼佛前生做为常不轻菩萨时,修一种忍耐,的苦行。见人就顶礼,口中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后来有人讨厌他的行为,给人家叩头,还要遭受人的骂或打。有一次,行菩萨道,给人叩头,被人踢掉两颗门牙,但是不灰心,再接再励,行叩头的苦行,这回学到经验,见到人来,在远处就先叩头,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叩完头,说完话,即时就走,想打他也追不上。常不轻菩萨,以无我相的精神来修福修慧。谁教他这样修行?没有人教他这样修叩头行。乃是他自己心甘情愿这样修行。被打被骂不生嗔恚,这就是修忍辱波罗密法门。

修行人最要紧的法门,就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要让,与世无争。能修不能忍,随时发脾气,把辛辛苦苦所修的功德,统统烧光。我们扪心自问,有没有这种忍耐力?给人叩头,反被人打,不生嗔恨。若能做到,就是佛弟子,若是做不到,赶紧摄守身心,向前勇猛精进来修行。否则,浪费光阴空虚过,一无所得。修行人,主要能忍冷忍热,忍风忍雨,忍饥忍渴,忍骂忍打。学常不轻菩萨的精神,无论谁对我不好,也不生嗔恨心,以诚待人,彼自然被感化,化干戈为玉帛。修行人,就是修无我相,如果无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来了,也不动心。自己把自己看成虚空一样。顺境来了,也是修行;逆境来了,也是修行。换言之,顺境来了,也不生欢喜心,逆境来了,也不生忧愁心。无论顺逆,要认识清楚。若能如如不动,不会被境界所转。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转境界。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专修忍辱法门,所以称为忍辱仙人。有一天无缘无故被歌利王割去四肢,可是他不生嗔恨心,反而可怜歌利王的无知。乃对歌利王说:“等我成佛时,第一个先度你修道。”歌利王闻之,生大忏悔心,皈依忍辱仙人。后来就是乔陈如(五比丘之一)尊者。佛为他们五人说四谛法、三转法 轮,都证罗汉果位。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佛教的教祖,他的忍辱功夫修到极点,怎样也不会生嗔恚心,我们都是佛的弟子,应该向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习忍耐的功夫。浅言之,忍耐是修行法门最主要的,不可忽略。古人说:“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说“忍是无价宝”。谁把万佛城打碎了,我也不执着,绝对不生嗔恨心。人人如此想,天下太平。

忍耐是修行人不可缺少的。有忍耐力,才能修行;没有忍耐力,一切免谈。今天所讲的道理,非常平凡,淡而无味。可是这是真法、正法、妙法、稀法。虽然平常,但是道是从平常中生出来,道是人用脚走出来的。这种无为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不可当面错过。如果当耳边风,过而不留,那就后悔莫及。今天对你们所讲的话,会用时,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若能用智慧来判断这个境界,不管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不会有什么麻烦。最后希望各位努力参,参“念佛是谁?”不找到“谁”字,不休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推荐】《地藏经》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

《地藏经》每一品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生怎么样做?死...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盲目迷信不是修行

王太太觉得自己很虔诚。 早晚课是每天必做的。每天早...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

如何生起真实不退的信心

问: 弟子对念佛法门起初特别有信心,但是随着个人阅历...

修道的第五难

学佛、修法很难,比如我们常说的四种难:人身难得、中...

达到什么境界才可以食肉饮酒行淫偷盗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宣化上人:他非即是我非

无论哪一位,来到万佛圣城,一定要谨言慎行,把好名好...

宣化上人:忉利天

「忉利天」是梵语,翻成中文就叫「三十三天」。这三十...

宣化上人:信愿行三资粮

信、愿、行,这是修行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什么叫资粮呢...

宣化上人:边修功德边造业

各位想一想,佛在往昔修无量无边的功德,才能成佛。我...

【佛教词典】粗中细粗重

【粗中细粗重】 p1474 杂集论十卷十四页云:粗中细粗重...

【佛教词典】安乐行品

(书名)法华经品名。文殊菩萨问于五浊恶世安乐修行妙...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佛学漫画】千古一僧:鸠摩罗什

他这一生,颠沛曲折,离奇而又违背常规,如同浮光掠影...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

比丘顶上的宝珠缘

昔日,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陀树下教化众生。当时城中...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

第八识就像是一个急速的水流,不常又不断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昼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课不可不做

你每天如果没有一定的功课,就是挂名的佛教徒。净土行...

人天行果——五戒

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

梦参老和尚《学三皈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

出家与行孝

昨天《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