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印光大师  2016/05/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禅、教、密等各宗,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断惑证真,岂易言哉?

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亦非人人可以如是。况密宗每以神通吸动人。师既以此吸引人,弟子不能不志慕神通。倘希望神通之心真切至极,则其危险有不可胜言者。祈勿以彼之神通为事,则幸甚。

宗门言句,意在言外,故须屏弃一切,专精参究。若只读得禅书几种,便学著弄机锋,则其罪极重。譬如军中口号,非营外人所得知。若只顺字面解机锋,则如营外人妄意营中口号为某,便自混入,能不送命于当下乎?

汝且按《嘉言录》、《文钞》修,并令妻妾儿女皆按家庭教育而行,则汝与妻妾儿女均可以入圣贤之域于生前,登极乐之邦于殁后。若不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基址不立。纵能依净土法门所说而修,终难得其实益。以心与佛不相应,故不能得真实利益也。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郝智熹居士书”

末世外道充斥,纵有信心,多半归于外道,以无正法之可闻故也。近来交通便利,佛法经典得以流通,实为大幸。然不得既学佛法,又修外道法,以致邪正混乱,则为害非浅。

佛法法门无量,求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者,无有过于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瞋痴。若将贪瞋痴断尽,则可了生脱死。倘断而未尽者,则犹不能了,况不能断者乎?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至诚念佛。及至临命终时,必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喻如小孩,由父母提携,即可直达本家也。

近人多好立异,不肯做老实工夫,故有学禅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门,均不可思议,然均属自力。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者究有几人?莫道学密之人不能现身成佛,即传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之人。汝等且莫随此各法门知识转,则现生便可出此五浊,登彼九品,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韩宗明、张宗善二居士书”

教下诸宗,性相教理,精深浩博,研究非易。即能研究,亦只是语言文字上道理,非是心性上道理。要究彻心性上道理,甚少甚少。此是仗自力的法门。宗下或密宗,理多是妙,非根基浅薄者所能领悟。宗下用功,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佛成佛,但亦尚是宗门初步。既悟之后,再须修道,广行六度,于一切境上,断除烦恼习气。教下用功,先要大开圆解,与宗门彻悟是同。既开悟后,亦再须广行方便,断除习气,甚难甚难。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往生之后,即不退转,寿命无量,一生成办。彼修禅宗已经彻悟者,念佛往生,固是上品上生。

证菩萨地位,便能化身他方,普作佛事。若不念佛往生,未断烦恼习气,仍不能了生脱死。非若念佛法门,无论悟与不悟,烦恼习气纵尚未断,但得往生,便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也。修密宗者,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但不善用心,即易著魔。即善用心,修此法门,便与其他法门相隔。非若修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多无妨碍。故修密宗者,若能得益,固然是好。若一著魔,便成废物。

我佛法门无量,总要量自己身分,择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损也。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听人说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堕,心地上丝毫也用不著。所以古来大法师、大宗师,对此净土法门,莫不提倡。有不提倡者,不知此法门之广大故也。今试言之,惟此法门,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后,赖以度世。三根普被,凡圣兼资,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子,高之不能超此外,卑之亦能预其中,广大圆满,无以复加矣。

证诸《华严经》,善财菩萨经历百城,遍参知识,其第五十三次至普贤菩萨所,其时善财已证等觉之位,与诸佛齐等。而普贤为之赞叹如来胜功德后,对彼善财及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教以广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良以圆满佛果,捨此末由也。其闻此法者,最下亦是初发心菩萨,修此十大愿王功德,皆须回向西方,方能胜进。再证诸《十六观经》,下品下生,是五逆劣根,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遇善知识,教以念佛,仗佛愿力,灭罪往生,即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净土法门,神妙难思。苟于此信得极者,修此法门,万牛莫挽矣。

然修此念佛法门欲生西方,须于身口意三业之间,修善断恶,方可与佛合德,命终自然感佛来迎,故曰净业。业净则心净,心净则感通自易。《十六观经》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为净业正因。何以故?乃造屋固基之法也。基若不固,屋虽造高,不免倾颓。

欲生西方,须做好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二句,在字面上看来,固若容易。然究其实际,蘧伯玉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若贤若圣,皆不能承当此二句者。昔白居易为杭州太守,谒鸟窠禅师。问曰: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此恶字,通身、口、意。无明四十一品,等觉大士,尚有一分无明未破,三德未圆,即是其恶。又九法界皆为恶,佛法界为善。所以此两句,便是佛法大意。白居易曰:此二句三岁小儿亦能道。师答曰:八十老翁行不得。此是总戒律,能修到,则一切戒律,皆修到矣。如此等人,再来念佛,未有不生西方者。

节选自印光大师:“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做个真正的贵人》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希望遇到贵人,盼望能有贵人相助...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

福报的水养智慧的鱼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

三种方式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佛陀说有三种方式可以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第一种,就是...

净界法师: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是蕅益大师一生当中在佛法的修学心得。在...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聪明者...

印光大师传戒烟妙方

好甘草(半斤) 川贝母(四两) 杜仲(四两) 用六斤水...

观想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

【佛教词典】那伽阏刺树那

(人名)Nāgarjuua,菩萨名。龙树。新曰龙猛。西域记...

【佛教词典】宝阶

谓以珍宝做成之阶梯,即指释尊从忉利天降世时所用者。...

透视爱情的无常

佛陀早就讲过,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无常才是这个世...

学佛人要闭是非之嘴,开念佛之口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

再恩爱的夫妻对死亡也无能为力

即使有再恩爱的夫妻,再美满的家眷,再要好的朋友,对...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

为何念佛得悟的人寥寥无几呢

或问参禅得悟者相望于册,念佛得悟者何寥寥其未闻也?...

心中无「诚」,损失的是自己

侨萨罗国的国王有一种特别的兴趣──喜欢玩剑。 因为...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

金地藏与九华山的故事

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

请理解出家人的不易

古德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不是将军宰相所能做得到的...

【推荐】净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禅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