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2017/1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样会遇到生病的问题。下面学习印光大师的相关开示,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疾病。

一、把握净土法门宗旨

作为念佛人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是信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信愿行为净土法门宗要,念佛人心之所思,行之所为符合这个宗旨才是真念佛人。大师说:“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念佛人在一切境缘面前,都要保持求生净土的信愿,我们在这个前提下讨论如何面对疾病问题。

二、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法

大师在《学医发隐》中开示:“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

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

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倘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第一种病是说宿世恶业所引起的身体疾病,这种病是一般医药治不了,要靠念佛忏悔,解怨释结,才能治疗好。第二、第三说内伤和外感引起的疾病,这两种病是中西医所了解并有办法不同程度治疗的,大师强调这些病也与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密切关系,同样需要念佛修行才能从根本上痊愈。

三、不同的病情要区别对待

世间医药有局限性,一个方面是宿业病非医药所能治,第二个方面是医药只能医病(外感,内伤)而不能医命(寿命到了必死)。因此大师开示:“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

又说:“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伤,念佛亦最有益,非独怨业病有益也。”也就是说可以药治的病不要一定拒绝用药。不可以药治的不治之症,用药也无济于事。“医药为治病之本,而大医王之法药,又为治业之本。病由业生者多。由外感内伤而得者,药能治之。由业而生者,药不能治,唯法药能治之。能兼世药法药以治诸疾,则若自若他,俱获实益矣。”(三编卷三复志梵居士书二)

四、病人心态影响康复效果和能否往生

“病人一心念佛待死,寿若未尽,则当速愈。寿若已尽,则决定往生。倘于病时,急于求好,绝无求往生之念。即或寿未尽,以急于求好,不肯一心念佛。纵念佛,以求好之妄念过重,反致与佛不相应矣。决难速愈。若寿已尽,以求病愈之心切,决无往生之事。则成求堕三途六道,永不出离耳。”(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

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坚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坚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摘录于《印光大师文钞续编》

五、求佛加持可增加药效,念佛消业可帮助迅速痊愈

大师开示:“药方亦可开,随人可做。方中有麝有全蝎,此二亦可不用。若念佛人以大悲咒观音圣号加持,当更有效。”(三编卷三复林赞华居士书九)

大师又开示:“学佛之人作医师,凡遇重病,均当以消除宿业为主。令彼吃素念佛及念观音。该好则决定速好,寿尽则决定善终。不至求生不得,求死不得也。余详一函遍复。”(三编卷一复傅慧江居士书)

六、结论

念佛人对待疾病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不要走极端,不要世间医药可治疗的外感、内伤等病也拒绝治疗。因此,大师在世期间,流通多种治病良方,如戒烟方,治疟疾方,治气痛方等等。第二,得不治之症等大病和临终时不要做无益的治疗,以免增加对病人的干扰和痛苦,而要帮助病人坚定信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反对此时仍妄想病好而忘掉求生净土的信愿。第三,提倡普通疾病也应念佛消业,这样可以增加疗效、迅速痊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极乐世界八功德水的特点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

「真铁汉」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岁时从益阳会龙山栖霞寺智...

看护病人会犯煞犯冲吗

问: 朋友与亲戚有病苦,当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际,相...

念佛是享受,念的时候就是极乐

我们今天大概从早上五点多钟有几位菩萨就在那里练习。...

【佛学漫画】阿弥陀佛为何一直站着

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为斯义故,立撮即...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

广钦老和尚指导如何内心用功磨好剃头刀

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何为儿孙谋划久远的福利

人未有不为自身及与子孙谋者,而谋之之道,固宜参详。...

印光大师嘉言录--标应读典籍

●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

贡高我慢之心,易招来宿世怨家对头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

印光大师:济公乃大神通圣人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

【佛教词典】众圣点记

佛弟子优婆离于佛陀入灭后结集律藏,是年七月十五日僧...

【佛教词典】向去

(一)向,趣向、归向之意。向去,即指相信本来具有之佛...

不拔眼中钉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

不要用情绪来解决事情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

为什么痛苦时念观音菩萨却未有见效

问: 法师你好!弟子便秘时痛苦不堪,默念、大声念南无...

修净土的人如何静坐

问: 专修净土的人静坐时,吸阿弥,呼陀佛,还是不管...

心灵的坚守

▲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

这些行为根本称不上是「精进」

每天念佛多少万声是不是精进呢?每天拜佛多少拜、打坐...

智者大师的生平与临终往生事迹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陈,河南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八因三缘,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

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

赞美是暗室中的一只蜡烛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

【东林原创漫画】念佛度冤

念佛度冤,选自《纪文达公笔记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