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狱众生

印光大师  2019/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狱众生

原文: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则久已证穷法性,而复不住寂光,不证佛果。以大慈悲,遍周尘刹,随类现身,度脱有情。而复常居幽冥,救拔地狱极苦众生。以菩萨往昔曾发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良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迷昧故,于真常中,妄生迷惑,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致轮回六道,了无出期。生人天时少,堕三途时多。菩萨特垂慈愍,多方救济。

冀彼返妄归真,祛迷得悟,以复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后已。譬如无价摩尼宝珠,堕于圊厕,愚人视同粪秽,不加爱惜。智者知是无价宝珠,从厕取出,拭除粪秽,香汤洗涤,悬之高幢,则光照天地,普雨众宝。众生心性,亦复如是。虽复迷昧造业,堕落恶道。而本具之真如佛性,仍复湛寂常恒,不生不灭,了无迁变损失之相。是故菩萨任何业重罪深之人,终无一念弃捨之心。而于最苦众生,偏垂怜愍,急欲度脱也。

李圆净居士,感菩萨之慈悲,惜众生之迷昧,因将菩萨本迹事实,以白话体,编纂叙述。又从日本续藏,录其感应事迹十八章,排印流布。冀一切有情,同知菩萨从无量劫来,兴慈运悲,以期一切众生,得度生死,证本佛性。从兹咸皆归命,恭敬供养,称念洪名,以作怙恃。得出此五浊,生彼九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菩萨之心为心,以菩萨之事为事。庶可不辜佛化,不负己灵也已。爰书缘起,以告来哲。

《印光法师文钞》 地藏菩萨本迹灵感录序

白话译文: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然很久以前,已经证穷法性,而不住常寂光,不证佛果。以大慈悲,遍周尘刹,随类现身,度脱有情。而又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狱极苦众生。因为菩萨往昔曾经发下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实在因为众生心性,与佛无二无别。由于迷惑愚昧的缘故,在真常一心中,妄生迷惑,起贪瞋痴三毒,造杀盗淫三业,以致轮回六道,没有出离之期。生到人天善道的时间少,堕入三途恶道的时间多。菩萨特别垂慈怜愍,多方面加以救济。

希望众生返妄归真,去迷开悟,以恢复本具的真如佛性而后才停止。譬如无价摩尼宝珠,堕入厕所,愚昧的人,看着也同粪秽一样,不加爱惜。智慧的人,知道这是无价宝珠,从厕所中取出,将粪秽拭除,用香汤洗涤,悬在高幢之上,就光照天地,普降众宝了。众生心性,也是如此。虽然迷昧造业,堕落恶道。而本具的真如佛性,仍然湛寂常恒,不生不灭,没有迁变损失的相状。所以菩萨不论什么样罪业深重的人,终究没有一念弃捨不顾的心。而对于最痛苦的众生,特别垂慈怜愍,急着想要度脱他。

李圆净居士,感动于菩萨的慈悲,怜惜众生的迷昧,因此将菩萨的本迹事实,以白话文体,编纂叙述出来。又从日本的续藏中,录出菩萨的感应事迹十八章,排印流布。希望一切有情,共同知道菩萨从无量劫来,兴无缘慈,运同体悲,以期望一切众生,得度生死,证悟本来佛性。从此全都归命,恭敬供养,称念洪名,以作为庇怙恃靠。得以出离这个五浊恶世,往生九品莲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菩萨的心为己心,以菩萨的事为己事。才可以不辜负佛陀教化,不辜负自己性灵。因此书写缘起,告诉未来有智之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物质供应是有限...

地藏菩萨能灭众生一切重罪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地藏菩萨...

依《地藏经》修行,功德利益无量

我们讲地藏经之前,先讲讲地藏经的大意,还有地藏经修...

为富不仁的果报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波斯匿王...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

这里本来就是地狱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而来跟他学禅,禅...

你能够持他的圣号就已经得救了

《地藏经》又给我们一个启示:地藏王菩萨每日清晨随顺...

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比丘(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印光大师: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

印光大师:劝注重因果

◎ 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

风水师的话可作为依循的准则吗

原文: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佛教词典】优楼频螺聚落

(地名)在中印度摩揭陀国隔伽耶城东南七里许,以佛于...

【佛教词典】常见

梵语 nityadrsti 或 ?ā?vatadrsti,巴利语 sassata-d...

如何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错误言行

问: 在生活环境中改不了自己的错误言行,怎么办? 大...

如何看待缘起性空与道德训诫之间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佛教教义中的缘起空等教义,与世尊教导我...

怀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碍

万修万人去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阿弥陀佛太慈悲,太有...

善良需要觉悟

生长在北极圈附近的猎人靠猎杀动物为生,动物的肉用来...

内心解缚之要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向比丘们开示:...

一棵摇钱树

一棵摇钱树,这是过去封建时代落伍的社会里,父母想把...

国土有哪三种

我们要知道,极乐国土不是业力所感,我们再三强调──...

菩提心中的佛号

心为修持之主 《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

戒定慧

(一)修戒 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试

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

念佛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

原文 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

贡高我慢之心,易招来宿世怨家对头

原文: 喻如一人,小有才,亦小有修持,心中便觉得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