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提心中的佛号

2015/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提心中的佛号

心为修持之主

《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诸佛菩萨恒以菩提心为利生前导,于生死苦海普度众生,不疲不厌。

通途法门所言之菩提心以四弘誓愿为修持准则。“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时值末法,众生障重,信愿念佛,如顺风行船。《观经》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为净业正因。印光大师判言:“此十一事,有其一种,以深信愿,回向往生,皆得如愿。”

由此可知,念佛法门,菩提为要。欲生净土,当发大心。与通途菩提心相比,净宗菩提心有其特别义蕴。蕅益大师开示:“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信愿行三资粮:信者,慧心安住西方净土。愿者,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者,一向专念弥陀名号。

发菩提心念佛,用佛号护念菩提种。如是交融,道业可成。正如省庵大师所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又言:“既不求利养名闻,又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生死可怖,轮回路险。不出三界,头出头没。净宗十六字纲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彻悟大师将“真为生死”放在句首,可见其重要性。念生死苦,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互为父母、亲爱、侍使。“当年恩爱,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则可羞可耻;天眼视之,则可笑可怜。”(《劝发菩提心文》)

今人念佛为何不得力?大多数人都对世间的人情看不透、放不下。见小而不见大,见近而不见远,乃众生之通病。我们所牵挂的家亲眷属其实只是一个缘,未知宿命,哪知是善缘还是还债?不学佛之亲属,多为障道因缘。一为软魔,相亲相爱,互相缠缚,难以了生死;一为硬魔,终日争吵,各自逼恼,难得清净。《净土圣贤录》百不管老媪初念佛时,仍挂念家业子孙,后经法师指点后,豁然大悟,诸事交与后人,凡有境起,即念“百不管”,遂能专心念佛,净业乃成。

少壮之人固不能诸事不理,还应敦伦尽分。凡所应为之事,皆视之为出苦之慈航。为人子女,孝养父母。分内之事,全力以赴。空闲时间,当通身放下,精进办道。不贪名位不求利,喜得自在无是非。谨遵印祖教诫:未生净土之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

随心起行

既发大心,当专心持念佛号。省庵大师开示:“虽发菩提心,不专念佛,亦不往生。”“故必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缘,而后期生净土。”

专心者,若念佛时当至诚恳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每一愿皆是佛之真诚心的流现。念佛人,若心不至诚,决难感通佛力。心若至诚,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恳切心,即痛念生死。一气不来,则成下世。不生净土,则出入胞胎,可不怖哉?故祖师常云:“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又云:“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

念佛行人,每日回向应发心普利四恩三有乃至法界众生。若欲偷安懒散,当念父母之恩难报。再者,三途众生皆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何忍知其受苦而不奋力救拔?信愿念佛,往生极乐,不仅可救度自己这一世的父母,还能救度累生累世的父母。这也是佛门之孝与世间之孝的本质区别。

自信教人信,真成报佛恩。发菩提心,作如来使。每一个念佛人都是阿弥陀如来的使者。劝人念佛,生品最高,所谓“自他不二”。《净土圣贤录》里记载的宋荆王夫人堪为女众典范,以身弘道,教化一家,报终感得金台来迎。

发菩提心,当将心思放在大众事上,利益有缘亲友。由于不在己身上花心思,则烦恼渐轻,身心安稳。以愿导行,孜孜不倦。劝他人学佛,己须先勤行。每日定课,持戒念佛。

修行之人,若禅定力深,于六尘境界,了无执著,不起憎爱。道心强,则一切皆轻。何妨安忍静默,栖心净土。“人能自度,转相拯济,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佛说无量寿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四十八大愿——(第22愿)菩萨一生补处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这个手在生死深渊里面垂了十劫

古人画《接引图》,我们注意到,特别是唐代和宋代一些...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经文: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

东晋高僧慧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一般中国人都知道两句诗:日照香炉生...

你这个临终正念非常脆弱,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被破坏了

我们以前在读佛学院的时候,老法师很喜欢讲一个公案。...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沩山禅师警策文

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父母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

要想千人头上过,须向万人脚底行

在五台山时,每天上午和中午都有过堂,都是师父给我们...

散步有八大好处

1、散步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跳慢而有力。 2、散步能...

五种夫妻类型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会成为夫妻,除了爱...

【佛教词典】不思议业相

(术语)智净相之对。还于清净本觉上之业用也。依智净...

【佛教词典】卢醯多迦

(杂语)Rohitaka,译曰赤色。西域记三曰:卢醯呾迦窣...

对治众生的「十恶轮」

《地藏经》里,佛跟地藏菩萨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问: 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

这个「想」对我们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有五阴。从造业的功能而言,五阴当...

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

两个钱的启示

有对贫穷夫妻,住屋简陋破旧,家无隔夜粮,每日必须辛...

念佛法门要注意些什么

问: 佛法的重点在哪里?念佛法门要注意什么问题? 慧...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各位班首、执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

忏云老法师:如何对治烦恼习气

在烦恼习气中,要是一时念不下佛呀,就转个环境,扫扫...

净土得遇之难

佛化众生,随机所感,唯众生善根深厚,方能感动佛陀诞...

有求皆是苦

有求皆苦,在这个充满竞争与追求的社会里,人们总是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