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印光大师  2019/1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

原文: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

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

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华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立之莲华,则自可顿愈矣(若不敢作莲华上坐立,恐致或有魔事,但向脚底下想,此种心火头火,均可不生矣)。

复沈弥生居士书

如诚法师白话译文:

念佛闭上眼睛,容易昏沉,如果不善用心,或者会有魔境。只要眼皮垂下(就是所说的:如佛像的眼睛一样),那么心就会沉潜不浮动,也不生头火。你念佛时,头上好像有东西摩抚,以及牵制等情形,这是念佛时,心朝头上想,导致心火上升的情况。

如果眼皮垂下,以及心向脚下想,那么心火不会上升,这个病就消灭了。千万不可以认为这个是工夫,又不可以害怕这个,认为是魔境。

只要至诚摄心而念,并且观想自身在莲华上坐或立,一心观想自己所坐立的莲华,那么自然可以顿时痊愈了(如果不敢作莲华上坐立的观想,恐怕导致或有著魔之事,只要向脚底下想,这种心火、头火,都可以不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名号的意义

十二光如来,首先看无量光。这个佛证到了心性的无尽的...

念佛为主,持咒为辅

至于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

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著

我们一个人不悟到佛法,临命终那一种执实在是没有办法...

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

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

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很多在问,读诵楞严咒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 答案是:能...

不要忽略名号的无量光、无量寿

我讲一个念佛的公案给大家参考,这个公案出自《念佛法...

平生无信愿者,临终难仗佛力往生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求子须知的事项

令友求子,拟舍百金。当令请百部《感应篇汇编》,以送...

印光大师《净土问题84个开示》

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

【佛教词典】南泉牡丹

(公案)陆亘大夫与南泉语,话次,陆云:肇法师云,天...

【佛教词典】十三事法

(名数)出家人宜务之十三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

耆域的感叹

西晋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来到中国...

常把惭愧放心头,有三大好处

惭愧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惭...

满愿第一的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五阴的本质,到底是真还是妄

丙二、迷真起妄 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

【推荐】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

修行要勇于对治自己的习气

一个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学佛...

有一丝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现前

想得一个见地,想得一个功夫,这都不是想出来的,想也...

丛林及禅法

一、丛林之兴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

因果复杂,肉眼凡夫不能明了

来示云,时当末法,彼邪见魔党,往往身泰体健。而正信...

弘一大师《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

临命终时是见光还是见佛

问: 请问临命终时,是见光还是见佛?因宗门下佛来佛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