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印光大师  2020/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

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若能如是,譬如杲日当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为苦恼于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以不知精进力修,反从此生大欢喜,未得谓得,则必至着魔发狂。

《楞严经》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之谓也。况汝之境界,乃属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从前所有淫欲嗔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

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去。若当做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

彻悟禅师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推荐】在净土法门里你要生起三种信心

每一个法门的修行都是以信心为根本,站在净土法门的角...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

五会念佛的念法与解释

五会念佛的念法: 第一会,平声缓念,南无阿弥陀佛。...

分心散乱的对策

其实除去五盖,在生活中还有一种最常见也最常被忽略的...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六度者,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

舍利乃戒定慧所成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此名现绝不用)此云身骨。此...

印光大师开示:佛弟子应如何祭祀祖先

中国传统文化里每年一度的清明节,佛弟子应如何祭祀祖...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对豆子、豆油也特别提倡。并提出,保养...

【佛教词典】半字

(术语)梵语悉昙章之生字根本,为半字,摩多十二字,...

【佛教词典】七法不可避

一、生不可避,指依前世善恶之业因,苦乐之生不可避;...

何为「三净肉」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

秤锤祖师散财施妻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

「随缘不攀缘」和「积极争取」的区别

问: 我们在社会工作学习中,应该如何区分随缘不攀缘...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会真的往生不了

问: 《印祖文钞》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

凡夫应常系心观二十事

佛陀要我们这样的凡夫常当系心观身,观二十事,它们是...

普贤十大愿的精神

普贤菩萨作为法王之子,在《普贤行愿品》中,发大弘愿...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

现代学佛人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现在太多学佛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包括年轻的比丘...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法源寺方丈一诚长老一期报...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

【推荐】一切都顺利,其实祸根就种下了

我们归依佛、归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