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足的人是最快乐的

证严法师  2016/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知足的人是最快乐的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无贪无求,才能轻安自在;人生什么都是幻化无常,假使存着计较的心,只会造成身心的苦难。

所以《八大人觉经》的第二个警觉,就是让我们知道“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段文字虽然很短,如果做得到,身心肯定是海阔天空,当然,这对一般人来说好像不是很容易,但是对修行者却非常重要。

一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庶稳定。有一天他突然想:自己向来勤于政事,我这么努力,到底百姓的生活形态又是什么程度?”大臣就向国王禀告:“国王,依我所见,人民的生活富乐安康,国王可以拨出时间到城外走走,实际探访。”国王想想也对、自己从来没有出城巡视过,就接受大臣的建议巡视国土。

老百姓听到国王出巡都非常欢喜,平时能安居乐业,都是因为国王的德政,所以人民自动自发的,预先将国王巡行经过的路线清扫、布置一番,恭迎国王的到来。

国王走了一回,沿途得到民众的欢呼拥戴,眼前所见尽是一片富有、亮丽的景象,次第巡视后,国王就欢欢喜喜地回到王宫。回宫后,他又不断思考:人民都这么富有,到底对国家有什么利益?不如把人民的财产都集合起来,看看大家的财富究竟有多少?说做就做,命令发布下去,人民也都很配合一一呈上财产清单。

其中有一位城中的大富长者,呈上的财产数目只有三千万,国王明知长者很富有,财产怎么可能只有这样而已?所以就召见这位长者:“那天路过你的房子,又大又豪华,大臣也说你家财万贯,绝对不只三千万的数字,你胆敢欺骗我!”

长者闻言,不慌不忙地回答:“国王,我没有欺骗您,我所有的私财就是这些。”国王又问:“财产就是你的,为什么还分什么‘私财’呢?那么,其他的钱要做什么?”长者说:“我能够自由应用的,才是我的私财。这些钱都是用来救济人群、解除人的苦难,看到有人贫穷困难,能够自由付出,这才是我能运用的部分。至于其他财物,不过是五家共有。”

国王一听感到十分好奇:“什么是‘五家共有”?”

长者就恭谨地说明:“所谓五家,第一是火,第二是水,第三是恶政,第四是不肖子孙,第五就是盗贼。”国王听了很感兴趣,就请他详细解释。

“水是天然的灾难,这种无常的天灾不可抗拒;火也一样,经常都有意外发生。盗贼以偷抢为业,有钱人是盗贼所注目的焦点,时常会受强盗劫掠。再来是贪官污吏;最后是好吃懒做的不肖子孙,就算有金山、银山,还是会坐吃山空。所以财产是五家共有,到头来生命终了时也带不去,只有眼前还能把握机会付出。”

国王听了深表赞同:“是啊!人生真的是无常。”

回头看看现在的地球,灾难频仍,水大不调就水灾泛滥,动不动又是土石流。之前澳洲、美洲、欧洲纷传森林大火,焚风一吹,树木互相摩擦,火势一发不可收拾,连救火队都束手无策,除非老天有眼降大甘霖,否则只有任其烧干烧尽:而后续对地球生态、气候的影响,更是难以评估。

看!实在很可怕!国家再富有,遇上这种天灾,也同样无法可想,何况还有人为的侵犯,就像那位奖金得主一样,有了财富却引来杀机。

近来尤其听到许多企业遭银行拍卖资产,或是拍卖大楼、大片的高尔夫球场。正是因为很多企业都只是泡沫经济,企业愈做愈大,同时不断向银行借贷款项,继续拓展业务,其实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根本抵不上贷款金额。经济好的时候,表面看来名声大、资产多,但是有的人一个月利息要缴几千万,景气不好的时候,利息缴不起、贷款还不出,当然只有宣布破产,任凭银行拍卖一途了。

财富恰似水上泡,争名夺利汲汲营营,到底能享受多少?认真去想,吃饭的时候,一只手只能端起一个碗、拿一双筷子,桌上再有多少菜色,肚子只有一定的容量;睡眠时,一个身体要睡多大的地方?三尺宽、六尺长的一张床,应该就能睡得很安稳;身上穿的,一次也只能穿一套衣服。这样吃得饱、睡得稳、穿得暖,已经提供了基本的的生活,不必多么富有,就能过得平安快乐。

其实,富有是内心的感受,“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心理上如果不满足,永远都是最贫穷的人。

我们学佛,要学会如何管理,有钱时要懂得如何使用;没有的时候也不要计较,这样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好人生。

过去也说过,一般人智慧的理财是将财产分成四分——一分奉养父母;一分供给妻儿;第三要为社会做一些好事;第四则是留一些本金好好经营事业。如果没有本金,却一直借钱做大事业,这是很危险的事,现在的社会就是犯了这种毛病,只有一分本钱就做十分事业,双脚踏进空中楼阁。

“生死疲劳,由贪欲起”,世间看透了只是一条轮回路而已,为了欲念填不足,今生辛辛苦苦,来生还是一样吃苦不尽;如果能去除贪欲的诱惑,知足的人就是最快乐的。

记得台湾九二一地震后,我们盖了一些大爱屋提供给灾民居住,十二坪的房子不大,但是每一户都得到一幅《静思语》“屋宽不如心宽”,鼓励大家与其求屋宽,不如求心地宽敞。所以“少欲无为,身心自在”,面对现实能安分守己,拥有的时候要多付出;没有的时候也无非分的贪念。

学佛,一大重点就在学得减低欲望,看看在大自然的境界中,无为无欲就是自然,这种少欲无为才是修行者的境界。学佛没有什么特别,最重要的是这念心,把心顾好,不要开放心的欲门,如此就能身心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

人生应该做到的十件事

一:孝敬供养父母师长。 一切善法都建立在孝道上,对...

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

人生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泰斗太虚大师提倡的;但是人...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刺激消费不如鼓励耕读传家

现代的经济学家很多观点都是有问题的,凯恩斯说以消费...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圣严法师:最快乐的人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骄慢是心地必除的草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

把心放开,不比较不计较

一年轻女孩前来哭诉说:种种事情都不如意,感情、金钱...

证严法师:情爱

有位少女问男女之情,如何才好? 师言:要专,要规规...

平安在哪里

一餐厅老板听人传言,台湾将面临大劫、大灾。自此日夜...

【佛教词典】垂语

(术语)垂示之语也。禅门宗匠上堂提撕学人,曰垂示。...

【佛教词典】寂灭为乐

(术语)寂灭者涅槃也。对于生死之苦而涅槃为乐。涅槃...

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

孟子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

大安法师:如何拜《无量寿经》

问: 您在讲经当中,提到过做钝功夫,如拜《无量寿经...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闻信弥陀名号的人,当下就得十方诸佛护念

得到佛的护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护念的...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

极乐世界的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证得人我空了,没我的观念了...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

但凡深信切愿之人,必能时时不离佛号

俞有光,新安人。从小居住在江苏宜兴县,和吴如庵一同...

如法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

假设我们能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看经文:...

求一份心安,坦然以对人生路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