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骄慢是心地必除的草

证严法师  2012/0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你不用看不起我,我也不必看得起你」,这是「卑劣慢」,同样也是不对。

聪明不等于有智慧

学佛者要学会时时尊重别人,纵然自己才高八斗,也不可以轻视无学识的人。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不一定是懂得很多理论的人,才能发挥良好的人生功能。若懂得理论却不懂事相,那也是无济于事呀!有些人不识字;什么长篇大论的道理他不懂,但是他知道要如何做人、如何努力做事;知道如何做人,他就是好人,懂得如何做事,那就是好事。没有做错事也没有做坏人,这样的人生就是美好――没有错误的人生。

现在的社会有很多智慧型的犯罪者,他们懂得很多理论,很会钻法律的漏洞,因此,他们犯的都是伤天害理、惊天动地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要自以为很聪明而去轻视别人愚钝。聪明的人往往会漠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在世间不光是要「不轻未学」,而且千万不要有「慢心」――能干者切忌自我贡高,而能力差者也不可有 卑劣 慢,因两者都容易漠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学佛先要学觉有情,觉悟世间的事、理,而且必须事理圆融,这叫做觉悟。若能事理圆融,就能广结善缘。若是只懂得教理,而不能和别人和睦相处,不得「人和」,这就不是真正的觉悟。真有智慧的人会扩大心胸、容纳一切人与事物!所以说,能够器量宽宏,就是福慧双具。

「器量宽宏」就是度量宽大可以容纳很多人,好的会欣赏,坏的也能容忍;人人在我的心目中,都被包容无遗。就像天复盖万物,地承载万物一样,要有天地般宽阔的心胸,才不会有贡高、或 卑劣 慢的心态,这就是出于内心的福德。

亲疏平等对待难

另外,还应努力的是「心行平等」,佛陀说:「心行平等难」,凡夫的心行若要保持平等确实不易。佛陀说,是凡夫,心就难于平行。但是我们甘于做凡夫吗?人人都希望超凡入圣,要不然我们学佛所为何来?学佛就是要学得心如天地,任何微细的物品,都不会被排斥;再大的物品,大地还是稳稳重重地承载着。我们的心地要像天地干坤一样,不可排斥任何微细之物,也不可拒载重物。总之,心量要宽,大不管是富有、智慧或者贫困、愚钝的人,我们都以平等心对待他们,尊重爱护他们,这就是「心行平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有四事不可轻视

释迦牟尼佛初证道不久,住在舍卫城郊外的给孤独精舍。...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

何谓「卑劣慢」

问: 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

太强的自尊,会蒙蔽你的理性

【我慢】 这种那就更多了,你讲得很有道理,他就不服你...

不愿做老二,谁服你做老大呢

说起来,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十分凑巧:在俗家兄弟三人...

圣严法师:见人低一级

所谓的「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舒卷自如,一般人往往是...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证严法师《解开嗔恚心结》

俗话说:相骂没好话。对人说了一句难听的话,别人也会...

证严法师:要看「透彻」,不要「看破」

常听人说:我看破了!其实遭遇困难时,应该将问题看透...

学佛就是把心顾好

假使心没有顾好,任它自赞毁他,就会堕三恶趣中。什么...

警惕无常,行善修福

《佛说无常经》云:「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

【佛教词典】八支圣道

【八支圣道】 p0079 瑜伽二十九卷十一页云:彼于尔时,...

【佛教词典】不定有六

【不定有六】 p0328 因明入正理论云:不定有六。一、共...

爱的表达有时不用语言

总有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让我们感动。而那些发生的...

【推荐】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我今天把《净土》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给大家介绍...

助念最好是在断气前还是断气后

问: 临终助念是断气前进行边护理、边助念,并加以佛...

接受忏悔,远离痴暗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做的好,不用念,...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佛为什么要创造五净肉让比丘吃呢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

把佛友当成朋友,是很可惜的

如果学佛了,大家都互称师兄,也称为道友。道友就是以...

圣严法师《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我们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可见修行必须要有修...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