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八大人觉经》

证严法师  2011/03/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六觉知

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学佛就是希望能开阔心胸,普观天下众生皆平等,这也是佛陀当初发心修行所抱持的心态,我们既然学佛,当然要依照佛陀的教育,启发人人的悲心爱念,行于菩萨道救济众生。

所以我们不断呼吁要「净化人心」,去除心中的贪、瞋、痴,将人性的悲念启发出来,秉持「人伤我痛,人苦我悲」的心怀而付出。很高兴现在已经看到,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慢慢增长起来,许多团体提倡人道精神,都是跨越彼此的界线,合作从事援助工作。

放眼国际,灾难接连不断,天灾人祸造成缺粮缺水,许多慈善团体奔走救济,但是世间辽阔,要能够透视到每个地方,并且顺利进行救援任务,着实不易。不过难行能行,救济之心必定要平等,有了众生平等的觉悟,认为所有的生命都值得尊重,这个观念一提升,很多困难都能突破。

话再说回来,要人救济不如自救。佛陀说「因缘果报」,为什么世间有这样多天灾人祸?为什么有这么多苦难人?他们过去生中,到底造了什么因、什么业?这种果报应该多反省,其实这辈子会生在多灾多难的地方,应该是共业。

《八大人觉经》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业报的牵引,使人生活贫穷痛苦,在贫穷中,内心又有许多怨怼愤懑,心灵的自卑、怨恨不断挣扎,无法与人合群,所以「横结恶缘」。自己封闭了自己,自我错失得救的因缘,这样的人生也很多啊!

有一则新闻,一位四十岁的壮年人,失业之后就开始封闭自己,因为欠缴健保费,健保卡不能使用,所以生病了也没去就医。直到连续吐血两天,才在母亲催促下向人借了一万元,出门去看医生。

后来被人发现昏死路边,身上的一万元已不翼而飞,究竟在路上发生什么事也无人知晓,实在是件很遗憾的事。现在社会有这么多爱心团体,如果他能主动求救,一定能够得救,健保局也能处理无钱缴纳保费的案件,应该不至于如此下场。他就是因为自我封闭,而失去获救的因缘。

「缘」字实在很奥妙,如果有这分好缘,即使住在深山中也能得救。慈济人就常翻山越岭,路途迢迢地替人送米粮、修房屋,或是帮独居老人清理居家和身体。

大爱台的「大爱小记者」节目,其中一集小朋友采访一位年纪很大的计程车司机。小记者问:「老伯伯,您为什么要开计程车?」他说:「开计程车很方便,知道哪里有穷苦人家,可以赶快带慈济师兄师姊去关怀。」

那一天他还带着小记者去基隆实地采访,在山上住了一位孤独无依的老人,老人家不只是老,还又病又贫。小记者看到师伯师姑对阿公嘘寒问暖,也很自然地伸出双手,将阿公的手拉过来抚摸着:「这么冷,手冷冰冰的。阿公有没有穿暖和一点?」

阿公很开心,就对小朋友说:「小孩子要常常发好心,做好事,多关心。」阿公在感动之余,也懂得机会教育,把这分爱的观念再传给下一代。相对的,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培养他对人类的爱、对老人的尊敬,相信他的人生一定不会封闭,还会再把这分关怀传出去。

只要有缘,处在深山有远亲;若是无缘,身处人群也孤苦。所以这个缘字很奇妙。

学佛者要懂得广结善缘,学习平等的精神,「菩萨布施,等念怨亲」,菩萨以平等心看待一切众生,没有怨亲之分,只要对方有苦难,就会想尽办法去帮助。

记得慈院志工提过一个个案,一位阿公气喘病发来院急救,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恢复了健康。这位阿公是我们的照顾户,孩子都住在台北,既不回来照顾老人,也没有分开户口,所以阿公无法向政府申请津贴,就由慈济长期济助。尽管如此,阿公还是十分乐观,只是一心感恩慈济,对孩子没有什么埋怨,他说因为孩子不孝,才能得到这一大群慈济儿女来孝顺,实在没什么好埋怨,他不觉得孤单。

这不就是怨亲平等?老人家受到慈济人的肤慰陪伴,已经不怨恨他的孩子,也不担心病苦,只感恩眼前的幸福。心境一转,哪有什么怨?哪有什么苦?物质的贫穷容易得到人帮助,心中的贫苦埋怨,就要看自己是否愿意打开心结。看看这两位老公公,虽贫不苦,没有埋怨就没有苦恼。

还有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公公,他是乐生疗养院的黄贵全老菩萨。有一次我行脚到关渡园区,他由委员陪着前来,拿出一包现金要捐给慈济,几十万元对老人来说是很大的数目,不知道是他多少年刻苦生活,勤俭累积下来的,但是老人家很欢喜地舍出来。

谈起这位老菩萨,真的是一位修行者,九十几岁了还是一样勤守本分,用心照顾行动不便的院友。

每天凌晨两点多他就起床了,第一件事是去沐浴,把自己清洗干净,三点多就开始他的服务。他照顾的两位院友都是病重卧床,生活无法自理,一位同寝室七十几岁的老人,每天黄老居士都为他翻身、换尿布,再把换下来的脏东西拿去洗刷晾晒。之后,他又走入另一间寝室,替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倒便壶,帮他把身体清洗干净。

清理好,已经五点多了,天亮之前,他就将寝室打扫干净。六点多,厨房人员将餐食送到病房区,十几个人要吃的餐食,都由黄老居士一间一间去送,送进去,还要抱着院友们坐起来,将餐盘摆在面前让他们用餐。

这就是他每天的贴心服务,数十年如一日,真的是一位非常难得的老人。我对这位老菩萨,确实非常赞叹、非常敬佩。

那次他大病初愈来看我,还很自在地跟我说:「师父不必担心,我一切都安排好了,这些钱赶快交给师父我就安心了,心里就没有挂碍了,您不用为我担心。」

类似这样的人生,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到呢?所以说来,我们要学菩萨道,就是要「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就像慈济救济的个案,也有的曾经过迷茫错误的人生,但是我们一样平等付出,既然要去帮助人,绝对不会问:「你过去是不是一个坏人?」

过去他的方向偏差,现在我们资助他的生活,同时也教化、纠正他的人生方向,这就是菩萨救济众生,从身、心、环境等等一切,为他调整教化。

学佛,要学得如何突破人世间的困难,这分难,难在解脱对不平等的埋怨。世间贫富贵贱的差异,我们要如何拉近它?当然需要以爱心去开启众生的心门,心结能够打开,就算遇到了困难,他也懂得善解知足。

总而言之,最重要的还是「自救」,与人广结善缘,心中没有埋怨,看到别人的苦难能持怨亲平等的心,这就是学佛最重要的课题。学佛就是要成佛,成佛之前必定要行菩萨道,我们面对种种苦相的示范、教导,真的要珍视爱惜心中的善念,把爱心好好发挥出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经藏(梵语sutranta-pitaka)、律藏(梵语vin...

和黑王的醒悟

《大乘方便经》上卷中,载有一则和黑王因母亲生病而受...

这个色身是念念迁谢,新新不住的

我们看第一段的说明。身有迁变是说,这个色身是迁流变...

你这样去想,心惊胆战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梦是不是还知道用功,梦中有七八分...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过患,是改变对来生的爱取。而这里是改...

现生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现生即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这个是历来无数聪...

盲龟值浮木

每百年才能从海中探出头来一次。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

证严法师:要看「透彻」,不要「看破」

常听人说:我看破了!其实遭遇困难时,应该将问题看透...

证严法师成功的方法

过去要盖花莲慈济医院时,曾有关心的长者问上人,有没...

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证严上人于晨语开示,有些聪明人反被聪明误,别人见他...

【佛教词典】能生现法后法罪

【能生现法后法罪】 p0896   瑜伽八十四卷十三页云:...

【佛教词典】方便有余土

天台宗所立四土之一。即阿罗汉、辟支佛及地前菩萨所居...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

【推荐】净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领

彻悟禅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

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

我们要知道,一个国家里面有这样多的人,难免有良莠不...

看看这些话你也许会改变很多

一、 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 不要评...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如来藏与阿赖耶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

【佛学漫画】弥勒佛

弥勒佛...

堕胎后的身心状态、补救与预防

随着西方的种种价值观渐渐被许多人接受。有许多人竟然...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参禅人,首知瞋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

星云大师《骂人的艺术》

骂人是恶口,骂人是不好的行为,不管什么人,你骂他,...

修行人为何还会生病

我在信佛,以至于出家之前,都很愿意听暮鼓晨钟。 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