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心灵十境》

证严法师  2011/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法云地

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

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很容易。佛门有一句话:「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既然如此,就不用怕凡夫不能成佛。

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众生的心与佛心一样,都能包容太虚。年岁大小,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心量或智慧。有的人虽然阅历丰富,但能真正了悟的道理却很少;有的人年纪虽轻,体会却比年长的人更透彻,更能通情达理。

一般人常常会倚老卖老,当较年轻或资浅的人对他个人提出一些指正时,他就会说:「你闭嘴!我年纪比你大,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一副不愿采纳别人意见的态度。

其实,众生的智慧没有高低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要好好地运用,否则尘垢会愈积愈多,智慧就显现不出光明。

精神集中,事事皆通

比如有些病人,老是对医生说:「我病了。」医生对他说:「你要稍微运动一下。」但是他还是不想动,整天躺在床上,手脚自然愈见萎缩。而且一个人的心理会影响生理,心理上一直觉得没力气,身体也就一直无力了。

有些病人刚好相反,医生就病情的评断告诉他:「你要多休息!」但是他却认为:我还好啊!我要利用有限的人生多做一些事。所以,不管在怎样的病况中,只要心理健康,还是可以生活得健康人一样,这也是一种心力。

其实,每个人的心力都能无限地延伸。如果懂得发挥运用,就如一面明镜,能鉴照天下万物;若不肯「用心」,则如宝镜蒙尘,不仅不能发光,更会失去了它的功能。

所以,行菩萨道的方法无他。一者需要智慧,再者就是要发挥良能;发挥良能是慈悲,而智慧是力量的来源。

前面提到第九「善慧地」,是鼓励我们要培养慈悲心;但不是看不清滥慈悲,以致于爱得泛滥。有智慧的人会把「爱」化为建设性的力量,进而发挥良能。以达「善慧地」的菩萨境界。

就如我们学佛,必须静下心来,精神集中,定力才能产生,而后由定生慧,这样就能有精通的方法。其实所谓的「神通」,就是「精神集中」,则一切的人、事、物、理可互融相通。

做事、待人圆满;讲说道理也很透彻。因为精神集中不散乱,便能在定中发挥智慧的功能,所以能通达事理,这叫做「大圆镜智」,就如一面圆满光明的宝镜一般。

慈悲智慧法云地

菩萨十地的最后一地是「法云地」。「法」是「智慧」,「云」是慈悲、爱护之意。

大地万物能够不断涌现生机,都是靠水分、土壤、空气和热能。靠地、水、火、风四大调和的运作,这些东西缺一不可。「法云地」就如一片遮荫、造雨的云。虽然蓝天白云的景致,十分清净美好:但是如果一直都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草木就会干涸、凋零。这时最需要有清凉的及时雨来滋润大地,缓和太阳的热度,让枯萎的车木重现生机。

人的身体,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但是,我们也有不死的「慧命」。它需要「法云」的培养:法语滋润众生,就像拨云见月时,云会散开:需要及时雨时,云又会自动聚拢降雨,这样就能培育大地万物。

我们每个人的慧命、心地的种子都是「因」,需要的是「缘」。「法云」就是缘,能够成就一切。「法」有如智慧的甘露,能滋润群生。「云」象征慈悲、爱护,能解除众生的热恼,这就是慈悲。

但是,如何才能登到「法云地」的境界呢?必须成就「智波罗蜜」。这里的「智」是指「大圆镜智」,它能鉴照天下一切事相,却又不受其影响。我们若有这分明明历历的分别智,心就不会被污染,还能进一步以「方便的智慧」来教导众生。

掘心井,储法水

佛陀在人间说法四十九年,归纳起来,就是要我们「行菩萨道」。要像太阳一样,能使众生智慧明朗;亦有如慈云适时覆盖,使众生在慈悲、爱护之下,身心安定、悲智双运,这称为「法云地」。

成就了「智波罗蜜」,就能具足无边功德,生出无穷的功德法水。这时,我们就要赶快掘一口心井,以储积「法水」来滋润众生。或许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露水虽微,却能滋润大地;我们要像那无形的甘露水般,默默地滋润众生。

平时一场演讲法会,都有很多人来听,听的时候好像很受用,但是就如一阵西北雨,很快就过去了。要让众生的慧命长期获得滋润,最要紧的是「以身作则」,在日常的言行中显现出修养。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好敬仰某某人,因为他都不用讲话,从行动中就能表现出不凡的气质。」像这样,不必靠大场面的说法,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他的语默动静就像甘露法水般,能渐渐地滋润人心,使人烦恼尽除。「法云地」的意思,也与此同理。若能真正把对众生的爱建立在心中,我们的一切举动,就会在善巧方便中子人机会教育:就如云覆在虚空中,洒出清净的琼浆一样。

人生要时时如一片法云,既不受任何障碍,又能普施及时雨。学佛,就是要使心镜能照见山河大地:但是,山水并不会成为自己内心的负担,这就称为「大圆镜智」。能够到达这样的程度,就是「十地菩萨」了。

十地菩萨的意义,已经大略解释完毕。我们应该从第一地的方法做起,时刻精进不放松,直到十地圆满。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因为漏了任何一地就会悬空,因此要步步踏踏实实、努力精进,才能登上十地圆满的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南亭法师《一切唯心造》

这个题目叫做一切唯心造,所谓一切指的是什么呢2你张...

一切唯心乎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

为何要把心与佛、众生两者并列

问: 请法师开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为何要把心与佛、...

为灵魂沐浴

俗世喧嚣,红尘扰攘,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难免会让灵...

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

这个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个观念很重...

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

唯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很多人常抱怨...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心静下来

信息越来越碎片化 我最近频繁地被很多人问到一个问题。...

放下内心的毒箭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幸与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

学菩萨精神,走菩萨路

既然要学菩萨精神,走菩萨的道路,就必须时时立下善的...

同理万物茹素护生

1月19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感恩地说,岁末年终之...

对待恶念该如何是好

问: 人都会有念头,当心中生起不好的念头,虽然不至...

【佛教词典】龙施女经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须福长者女名龙施。浴时遥见...

【佛教词典】宴坐

又作燕坐。安身正坐之意,指坐禅。又为“坐禅”之代名...

预知时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实例中,有许多人是预知时至而往生的,那...

把自己的心儿丢了

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

无倒乱第一的离婆多尊者

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 这个星宿就叫离婆多。他的这个...

地藏菩萨的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1)...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以健康、快乐、平安的身心,照顾自己、照顾社会、照顾...

这些在家居士团体,易养成我慢之心

优婆塞与优婆夷是佛门四众弟子,译为近事男与近事女,...

好色纵欲就是自杀,不但害己也害人

影响人寿命长短的因素很多。刀枪水火,天灾人祸,这些...

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做出家人!我常常说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造塔、礼塔、绕塔的功德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人们却可藉此积累功德。在...

原来是自己的窗户脏了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

心田中的野草与菩提种子

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我为金钱忙碌,为名声忙碌,为了...

杀生祭祖没有好处的

佛在舍卫国祗园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