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调伏人生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示人生二十难,有心对治就不难;

佛心师志慈济路,携手相伴好因缘;

常念此身非我有,慧命长养不退转;

恒持刹那戒定慧,调伏人生种种难;

慈济路上会佛法,心静行正念虑定;

身行心念不退转,妙语如莲子妄言;

真善美德身品意,会善知识并不难;

菩萨心地如净土,人间净上在身旁;

身体力行菩萨道,坚固道心事无难;

人士哪有二十难,人生哪有二十难。

这段是「人有二十难」偈诵的终曲,将二十难的精髓总结为简短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只要心念一转,人生什么都不困难;只要有心,知道人生原来是无常,就没有什么好执着。

人人如能提早存有无常观,凡事就没有困难,所以这段文字云「佛示人生二十难,有心对治就不难」。有心对治,就是要透彻无常之理,平常如果能透彻无常,知道人生种种的问题,面对考验就不会不知所措。

「佛心师志慈济路,携手相伴好因缘」,人生既然这么无常,到底我们要如何对治?就是要先培养慈悲心,佛心就是大慈悲心。然后要坚定志愿——承继师志,推展慈济志业,既然发心,就要立愿行菩萨道,这就是「师志慈济路」。

我们都是有因有缘才能在此相会,彼此同心同志同道。所以要「常念此身非我有,慧命长养不退转,恒持剎那戒定慧,调伏人生种种难」,要看清「身体并非我所拥有,人生没有所有权」。

身体的生老病死,并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此身非我有」,因为生命无常,出生的一刻,同时也就走向死亡,所以身体并不属于我们所有,再分析身体的结构,心是心、头是头、脚是脚,并没有哪一个是「我」,这是身体各部位会合而成假名的我。不过,虽然生老病死不断地变迁,我们仍有长养不息的慧命,所以最重要的,是认清楚自己的慧命。

既然了解我们有永生不变、无始无终的慧命,就要恒持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以保持慧命的健全,剎那之间都不能有所闪失。戒,是我们的规矩;定,就是不动摇、不退转的心,如果能恒持戒定,清净无染的智慧就能显现,如此,面对世间万事万物还有什么困难!所以说能「调伏人生种种难」。

心静行正念虑定

「慈济路上会佛法,心静行正念虑定」,我们有缘同生在这个时代,又能同心同志愿走在慈济路上,由世间善法而会遇佛法,这也就是从善入门。其实佛陀的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慈悲喜舍,这是世间的善法,若以无着之心去做,也就是佛法。

我们在慈济道上会遇佛法,面对芸芸众生,内心要时时保持那分宁静,这叫做对境不生心,也就是「心静行定念虑定」。我们的心很静,化为行动便是「信实诚正」,心不受外境诱引,则举手动足无不是禅;「虑」就是定心,「心静行正念虑定」即是清净宁静的境界。

「身行心念不退转,妙语如莲不妄言」。心净,佛法与世间法就能平行,面对一切世事与人事观念毫不偏差,所说的话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句句字字都能度人向善,这就是学佛,除了自利,还要兼利他人。所以「身口意」业一定要守好,开口动舌要很注意,因为每一句话都是代表自己的心意。

「真善美德身口意,会善知识并不难」,真善美的德性,就是从身体力行中展现出身心的善。不只是在口头上说「我的心很真,我的心地很善良」,心地真善当然好,但你要怎样表达出美而圆融的人生?必须靠身的行动、口的表达,好的意念才能落实在生活中。

会遇善知识并不难,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事,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想要和他人结好缘,需在身口意之间表达真诚的关怀;假使一不小心,身口意失态的话,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事物就会变成恶缘。所以,周围的环境,人事物的因缘是好是坏,都取决于我们自己,假使我们的身口意表达出来的是真善美,那么周围的一切无不是我们的善知识。

人间净土在身旁

「菩萨心地如净土,人间净土在身旁」。佛陀说:「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地时时都要保持干净,这才是菩萨的心。我们既然学佛就要成佛,有决心成佛,便得时时清理心地,不要受到污染。心地清净,人间净土即在身旁,哪个地方不是净土呢?周围的人,哪一个不是菩萨、善知识?

菩萨、净土,要由「身体力行菩萨道」而得。只是看着别人同心同道行在菩萨道,自己若不去走,还是不能实际感受到那分真善美。所以说「身体力行菩萨道,坚固道心事无难」,若能身体力行,坚固道心,世间的事物就没有什么困难。

古人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同样是讲身体力行。如果我们愿意身体力行,坚固道心,每一时刻都在菩萨道上精进,人生绝对没有什么二十难。

学佛,不只是「我心好」就行了,其实人人心都很好,只是因为世间有很多欲念诱引,容易使我们的心念顾守不住,在世间奔驰,受到很多不净念所污染,因此佛陀要弟子们好好修行,才举出这二十种可能对修行者有所阻碍、困扰的情况。

这二十难,我们应该要好好面对。困难与阻碍现前时,要学着去克服。比如从第一难开始,就是布施。我们修学菩萨道,六度万行,第一要从布施开始。布施的意义就是舍,舍去一切烦恼,舍去一切人我是非,舍去我慢我相、我心所欲;布施,不只是指物质,如果做得到真正的舍,就可以蠲弃一切烦恼。

为道舍身治爱欲

在《阿含经》中有一段经文——佛陀说在远古时代有位辟支佛,辟支佛就是「独觉」;在没有佛出世的时代,他能无师自通,成为辟支佛。

这位辟支佛长得非常庄严,又有充分的智慧,他的修行方法是以舍与布施为目标。他看透一切,所以能舍去一切,内心毫无挂碍、一片清净。

当时的修行者同样要托钵,要到外面游化。有一次,他到一位长者家中乞食,长者有个女儿长得很美,但是性情骄傲,很多人来说媒,她都不喜欢,却偏偏对这位辟支佛起了爱念,不管怎样都要她的父亲促成这桩婚事;如果不顺她的意,她就寻死寻活。长者因此非常烦恼,明知道不可污染修行者的身心,这件婚事是不可能的,要他开口,实在也很困难。

这件事让辟支佛知道了,他想一切都是因他而起,为了不忍心长者受到这么大的困扰,所以就来到女孩面前问她:「你到底爱我的哪一部分?」

女孩说:「你的全身我都爱,因为自从看到你,就没有分秒的时间能忘记你。」辟支佛再问:「在我全身之中,一定有你最爱的,是什么?」女孩想一想:「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你的眼神,你的眼睛很美,我很喜欢,不论我到哪里,你的双眼都在我的心中。」

辟支佛就说:「好,只要你认为喜欢的,我就给你。」于是伸手把自己的眼睛挖下一颗,一时整个手、脸都血淋淋的。女孩看了,吓得花容失色。这位修行者紧抓住机会不放:「你看,平常健康的时候,你感觉我什么都好,尤其特别爱这双眼睛,其实它就是这样血淋淋的,有什么可爱呢!这是一种败坏一污秽的东西,我今天舍给你,这样你应该可以把内心不清净的念头去除了吧?」

女孩感到很惭愧,也很忏悔,心中的迷雾顿时散去。「是啊!人身就是这么无常、污秽,这么血污的东西,到底我爱的是什么?」剎那间,这个女孩觉悟了,辟支佛也就安心了。

为道舍身,这也是大无畏的布施。所以,去除人生二十难的烦恼障碍,必定要从「舍」字开始,如果人人有舍心,面对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放下?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总之,只要我们用心,对治一切就不难!

「人有二十难偈诵释义」在此要告一段落,也许有人会说,人生道上的挫折困扰层层叠叠,哪里只有这二十难呢?其实道理总是相通的,仔细归纳一下就会发现,任何问题都只在一个「心」字,多用心就能在这二十个妙法中,找到适合你的一帖特效药。

医者慈悲无私,已将药方昭明于世,服与不服,就要看每个人的心了,所以请大家必定要多用心!。

目录: 第一难,贫穷布施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难 第三难,弃命必死难 第四难,得睹佛经难
第五难,生值佛世难 第六难,忍色忍欲难 第七难,见好不求难 第八难,被辱不瞋难 第九难,有势不临难
第十难,触事无心难 第十一难,广学博究难 第十二难,除灭我慢难 第十三难,不轻未学难
第十四难,心行平等难 第十五难,不说是非难 第十六难,会善知识难 第十七难,见性学道难
第十八难,随化度人难 第十九难,睹境不动难 第二十难,善解方便难 调伏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最逍遥的人生

人若学会与人无争、与事无争,才能过着逍遥又自在的人...

「世间」就是个无相的大禅堂

开士行吟秋后菊,名花回顾梦中人。是谁人淡能如菊?一...

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

【推荐】做好人而命运坎坷,你还要不要做?

我从小对看电视没有什么兴趣,但爸爸规定我要看布袋戏...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无事最可贵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说: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

想让自己不断成长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你

一个人要想进步,就是要学习佛的三藏十二部讲的戒定慧...

事持和理持的差别在哪里

所谓的事持和理持的差别在哪里呢?并不是在念与不念,...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无位高权重,只相互尊重

「『如愿行,如是行』,我们发了愿就要走,就要去做,...

微笑的人生最美

一位家境贫困的小女孩,虽没有华丽的衣服衬托,却以最...

爱是没有分别的

佛教徒多数会念佛,但却不一定都能了解南无阿弥陀佛这...

证严法师:生死之间

比如在慈济医院中,最近有两件个案,一件是父与女,另...

【佛教词典】意识亦缘非有为境

【意识亦缘非有为境】 p1210 瑜伽五十二卷二页云:问:...

【佛教词典】火德星君

禳除火灾之火神名。五行之中,以南方配于火,将之神格...

【视频】慧律法师《第一义谛并没有次第》

慧律法师《第一义谛并没有次第》

【视频】宏海法师《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宏海法师《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视频】本源法师《比丘应空闲独处》

本源法师《比丘应空闲独处》

世间人讲公平,事实上并不究竟圆满

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

心态决定独木桥的走法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

学佛的四大因缘,你属于哪一种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轮回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

参禅琐语

1、二六时中不间断的看取本来面目。看到心路绝,妄情消...

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

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老有音书头渐白,死...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就是一种惩罚

什么叫做异熟识?什么叫【果相】?善、恶、业、果,善...

为何达摩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

10种食物对排毒养颜最有效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身排毒养颜的健康。专家指出,只有...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