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莫耍小聪明

2014/1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莫耍小聪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在第四个儿子出生时,按照当时习俗,为刚满月的儿子行洗儿礼。他感叹自己的身世,借此写了一首著名的自嘲诗《洗儿戏作》。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这首诗歌,语言浅白易懂,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在“似诉平生不得志”。我们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但苏轼想到自己一生虽然聪明,却屡遭磨难,心中感到不平。他认为自己虽然聪明,却仕途坎坷,还不如做一个愚钝粗鲁之人,这样也不会对人生看不惯,给自己带来许多祸患了。诗人之所以说“我被聪明误一生”,并非是希望自己不聪明,而是用来自嘲的愤世嫉俗的反语。

苏东坡之所以发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愿望,这是在自己饱受人生磨难后的不平之语。但是此诗揭示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聪明人不免会受打击,“愚且鲁”者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倒是千真万确的。不仅宋代如此,整个封建社会莫不如此。其原因也不难理解,在位者大多忌才,只想用奴才,不想用人才,唯恐人才压倒自己。即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了人才,迟早也不免要加以打击。因此,聪明人走运的时候少,倒霉的时候多。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也是一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物。杨修是一个绝顶聪明、极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不知谦虚,锋芒毕露,到处耍自己的小聪明,结果最后被曹操所嫉,遭致杀身之祸。

杨修曾辅佐曹植,曹植失势后,他又想开溜,这都是小聪明的表现。他给曹植出的那些点子,也都是小聪明。有一次,曹操命令曹丕、曹植兄弟各出邺城门外办事。事先又密令门卫不得放行。杨修猜中了曹操必然有此安排,便事先告诉曹植说,万一门卫不放侯爷出去,侯爷身有王命,可以杀了他。结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没出去。但曹操的这一安排,是对兄弟俩的综合考察,既要察其才,更要察其德。曹植表面上赢了这场比赛,却给曹操留下了曹丕仁厚、曹植残忍的印象,实际上输了。杨修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得并不远,他的这种小聪明帮了曹植的倒忙。

杨修的这种小聪明常常使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杨修喜欢揣度曹操的心思,常常替曹植预先设想许多问题,并写好答案。每当曹操有事询问时,便把事先准备好的合适答案抄录送上去,希图给曹操“才思敏捷”的印象。然而一来二去,曹操便起了疑心,心想曹植再聪明,也不至于如此之快呀!派人一查,就查出了原因。从此便对曹植有了看法,对杨修则更是厌恶之极。

可惜杨修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常常要卖弄小聪明。他身为曹操主簿,却又不肯老老实实坐在办公室里,老想溜出去玩。可是又怕曹操有问题要问,于是每当外出时,都要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思,写出答案,按次序写好,并吩咐侍从,如果丞相有令传出,就按这个次序一一作答。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阵风吹来,纸张的次序全乱了。侍从按乱了的次序作答,自然文不对题。曹操勃然大怒,把杨修叫来盘问。杨修不敢隐瞒,只好老实交代。曹操见杨修这样应付他,心中自然十分忌恨。

更糟糕的是,杨修还要在众人面前卖弄这种小聪明。有一次,曹操去视察新建的相国府,看后不置可否,只让人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杨修便令人将门拆掉重建,说:“门”中“活”,就是“阔”,丞相是嫌门太大了。又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吃了一口,便在盒子上写了个“合”字交给众人。众人不解,杨修却接过来就吃,并说:不是“人一口”吗?如果说这尚属雕虫小技,无伤大雅,那么,他在军中的表现就会让曹操大起杀心。公元219年,曹操亲率大军,从长安出斜谷,进军汉中,准备和刘备决战一场。谁知刘备敛众据险,死守不战。曹操欲攻不得进,欲守无所据,战守无策,进退两难。有一天部下向他请示军中口令,竟应答以“鸡肋”。杨修听了,立即收拾行装。大家忙问何故,杨修说:鸡肋这玩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是打算回家了。杨修的种种聪明之举,引起了曹操的嫉恨,曹操最后以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处死。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位聪明狡猾,阴险毒辣的人,曹雪芹在对她评价时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句话意思是说:凤辣子自以为自己非常聪明,到处耍自己的聪明,其结果是害人害己,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贾府中,王熙凤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对人的狠毒,在《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描写,她素常惩治丫头,说“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

当她发现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还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在清虚观的时候,一个小道士,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站不住。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了,在贾府的主子里面,像这样亲自出手的人并不多见。在下人像那些小丫头小厮小道士的眼里,真是吓得心惊胆颤,这个时候王熙凤确实像一个恶魔。

然而,这位性格复杂的“凤辣子”,最终也摆脱不了她的悲剧命运。她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金陵十二支曲”中的“聪明累”一曲,也暗寓了她的命运和结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第一○六回的情节,令人感叹。当时凤姐病重,“平儿守着凤姐哭泣,秋桐在耳房中抱怨凤姐。贾琏走近旁边,见凤姐奄奄一息,就有多少怨言,一时也说不出来。平儿哭道:‘如今事已如此,东西已去不能复来。奶奶这样,还得再请个大夫调治调治才好。’贾琏啐道:‘我的性命还不保,我还管他么!’凤姐听见,睁眼一瞧,虽不言语,那眼泪流个不尽”。王熙凤的病终究是没有好,不久因血崩撒手人寰,死时才26岁。王熙凤在贾府中用尽聪明,最后连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 

在佛教中也有因耍小聪明被师父割掉手指的故事:金华山俱胝和尚得法于马祖的法孙天龙禅师。俱胝和尚初出家时,一个人在草庵里修行。一天,一位法号实际的女尼来到庵里,绕着俱胝走了三圈,说:“你说得出一句符合禅机的话,我就摘下斗笠。”这样一连问了三遍,俱胝竟是一句也应对不上来。他虽然感到其中有无限的禅机,偏偏一时把捉不住。女尼见状告辞。俱胝说:“天色晚了,还是暂且在这儿住一宿吧。”女尼还是那个条件:“说得出我就在这里歇宿。”俱胝仍无言以对。

女尼走后,俱胝大为感叹:“我空有男人的身形,却没有大丈夫的气概,连个女尼的问题都回答不出!”于是准备弃庵到各处游方。就在他打算下山的时候,来了一位天龙和尚。天龙看见他神色不定,问是何故,俱胝把前些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天龙听罢,没有说什么,只是竖起了一根指头。俱胝见状,陡地大悟。天龙举起一指的意思是万法归一,千差万别归于平等,所以在天龙竖起的一指上,包摄了气象万千的世界。此后,只要有人问俱胝佛法,他就微笑着竖起一指。

俱胝门下有一童子,经常在旁边看师父举一指示众,每当师父不在时,别人有问,他也竖起一指。别人在俱胝面前夸赞说这童子也会佛法。俱胝听了,袖里暗暗藏了一把刀,问童子:“听说你也会佛法?”

童子不无得意地应道:“是的,师父。”

俱胝接着问:“如何是佛法?”

童子竖起一指。俱胝突然抽刀削向那根指头。童子痛得大叫一声,往门外走去。只听得俱胝和尚唤一声:“童子!”

童子回首。俱胝追问:“如何是佛法?”

童子下意识地举起指头,一看却不见了原先的那根手指,顿时豁然大悟。

在这则公案中,那个童子根本不明白什么是佛法,当人向他询问时,他故意耍小聪明,学着师父的样子,伸出一个指头做回答,使求法者认为他的禅法高深莫测。

俱胝和尚为了启发他的悟性,便以刀削掉了他的指头,最终启示他开悟。

总之,一个人即使很聪明,也应当不露锋芒,不在生活中故意显示自己的聪明,而是低调做人,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学会看惯生活中的不平现象,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只有在生活中不耍小聪明,才能够保全自己,不至受到别人伤害。如果你自作聪明,凡事都想显露自己,结果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只有自食其果,甚至还会因此丢掉身家性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天,法慧大师和两位弟子在经堂里诵经之后,稍事休息...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

我们不爱过去未来,只爱现在

我们出生以后,心中就有一个知见,坚定的想法。什么想...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你是月光族吗?你是否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

极乐世界有没有小酒和花生米

从前有一位读书人,去拜访老和尚,老和尚随缘转述西方...

圣严法师:别当狡猾的人

许多人认为,做人应该内方外圆,但圆也应该要有不变的...

【推荐】「心霾」比「雾霾」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

傻瓜与聪明人

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很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往生普佛仪规

往生普佛仪规...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背诵《华严经》口放光明

根据《续高僧传》记载,魏武陵王东下以后,令他的弟弟...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

这个人重不重要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与同事交恶,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

【佛教词典】信位

(一)十信位之略称。指菩萨五十二阶位之前十信位。(参...

【佛教词典】三摩呬多

梵语 samāhita,巴利语同。意译等引、胜定。指由定力...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

世间的人情冷暖瞬息万变,如何去因应它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

大悲咒与小悲咒

师正在诵读一本书的时候,走进一个孩子。 师父,您在...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

身罹绝症,听念佛号,微笑往生

身罹绝症,痛苦呻吟。听随身听,安详往生。 台中沙鹿有...

有些事需要破格处理,结果才会更好

世间万事都有一定的格局,有时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变,...

星云大师《开源节流》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诀,那就是「开源...

佛法,一种终极智慧

一 佛,就是觉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给予你启发和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