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根为善聚

2016/03/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根为善聚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日,佛陀告诉比丘们:“我现在为大众解说何谓善聚,您们要善加思惟之。”诸比丘们回答:“如是,世尊!”从佛受教。

世尊开示:“何谓善聚?就是五根。即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深信佛法真理,如实精进修持;因精进而念住不忘,继而得定心不散乱;因定而起观智,故能如实了知谛理。依此五根而修,即能降伏烦恼而入圣道。比丘们,如果有比丘修行这五根,便能成就初果须陀洹,此初果圣者得不退转法,将来必定证得涅槃,生死自在;再持续依此五根用功,便能证到二果斯陀含,此二果圣者,将来再投生人间或天上一世,必能断尽一切生死苦,证得涅槃;再持续依此五根用功,便能证到三果阿那含,此三果圣者,命终投生色界净居天,将于其处证得涅槃,不会返至欲界受生;再持续依此五根用功,便能漏尽一切烦恼,成就四果阿罗汉。此四果圣者,以身作证,并自说:‘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

“所谓善聚就是指五根,为什么五根称为善聚呢?根即能生之义,因为这五根能生出一切善法、汇聚无量的善法,是诸法当中功德最妙、最胜之法。若不能修行五根,就无法成就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等二乘果位,乃至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若能修习五根,便能渐次证到四果、三乘之解脱道。诸比丘们!应当努力勤修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

比丘们听完佛陀的开示,个个欢喜奉行。

又有一日,佛陀告诉比丘们:“我现在为大众解说何谓不善聚,您们要善加思惟之。”诸比丘们回答:“是,世尊!”并听从世尊的教导,依之修行。

世尊开示:“何谓不善聚?就是五盖。有哪五盖呢?即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和疑盖。包括贪爱执着世间五欲之乐,遇不顺己意之境而心生瞋恚,或昏沉身重而耽着睡眠,或身心躁动掉举、忧思追悔所做之事;不但无法辨别是非真伪,对于真理也有所怀疑,不能明了,这五种烦恼都会障蔽本心。为什么五盖称为不善聚呢?比丘们当知,这五种烦恼盖覆本具的清净心,障碍禅定,更多的不善法由此五盖而生,将来便会堕落畜生、饿鬼及地狱道等三涂恶道中,受无量诸苦,不得出离。诸比丘们!应当勤求方便,灭除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和疑盖。”

比丘们听完佛陀的开示,个个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善聚品第三十二(一)》

省思:

《大智度论》云:“弃是五盖,譬如负债得脱,重病得差,饥饿之地得至丰国,如从狱得出,如于恶贼中得自免济、安隐无患;行者亦如是,除却五盖,其心安隐,清净快乐。”故行者应持戒制心、收摄六根,勤修方便对治五盖,不令烦恼增长,堕落恶道。进一步当知勤修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达到根深柢固,由五根产生出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断除烦恼,破惑证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山高那碍白云飞

唐天复年间(901-904),善静禅师南游参学,礼谒元安寺洛...

忽于中夜,遥见远方街巷亲族眷属,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九,逼心飞出夜见远方。 这个逼心,就是说那个止观的...

把这「五根」扎下去,如救头燃,如丧考妣

这五根就是信、精、念、定、慧。为什么称为根呢?我们...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信佛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心生忧虑、疑悔。...

法不对机听了烦恼,反而生出障碍

佛说的法,就像一个病人害病了,害病了得吃药,那这就...

您可知江上船只多少

脱名缰利锁,乘法船遨游。 破我执自在,为苍生奔走。 ...

【推荐】如何知道罪业已经忏悔干净

怎么知道我已经如法地忏悔干净了?这有判断方法,我们...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

【注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忏)...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髻中明珠的譬喻

髻中明珠的譬喻...

人生的选择

有一位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

历险思佛悲愿深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难,爬山登陡峭石级的时候滚落了下来...

【佛教词典】大饮光

(人名)摩诃迦叶之译名。迦叶或译为龟。或译为饮光。...

【佛教词典】金刚王宝觉

(术语)如来正觉之德称。楞严经五曰:自心取自心非幻...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咒自己》

有位先生在事业上、家庭上都遭遇了很多挫折,他问我怎...

弥勒净土的庄严和往生弥勒净土的方法

最近有人留言说,因为玄奘大师和虚云老和尚等大德都发...

能不能往生靠的是信愿

问: 当下凡夫业力深重,日常念佛功夫尽力精进,如临终...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何解释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方海...

佛心是什么

佛心是放下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

了解自己,看清内心的相貌

在《楞严经》里面,修假观,第一个,先了解自己,你这...

快乐的十大法则

每逢节日,人们总会互祝佳节快乐;但甚么是快乐,可能...

莲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师

大师生平 行策大师(公元16281682年),讳行策,字截流...

拜佛的养生原理是什么

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何由可致?明...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

【推荐】证严法师《懂得修福的人》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