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示四种云喻

2016/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示四种云喻

佛陀昔日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众开示:天上的云层有四种状态,是哪四种呢?有一种云层出现时会打雷但是不降雨;有种云层出现时只会下雨,却不会震雷;还有一种云层出现时,不但大雨滂沱,同时雷电交加;另有一种云出现时则不降雨也不响雷,这就是云出现时不同的四种状态。

如同这四种云一般,世间上也有四种修行人,哪四种呢?有的比丘像是云出现时,只打雷而不降雨,有的比丘则像只降雨而不打雷的云,也有比丘像是云出现时,既不降雨也不打雷,或者有的比丘像是既会降雨也会打雷的云。

什么样的比丘像只响雷而不降雨的云呢?这些比丘精进诵读研习佛陀所演说的契经、祇夜、受决、偈、本末、因缘、已说、生经、颂、方等、未曾有法、譬喻等十二部经之教法。他们不仅善于诵读经教,也能明了当中的义理,但是却没有广为众生说此法要。这样的比丘就像是只响雷而不降雨的云。

什么样的比丘像是云出现之时,只降雨而不响雷呢?有些比丘威仪庄严端正,出入行来、应对进退皆如法得宜,并精进修习一切善法,戒慎而不敢有所漏失;然而,他们对于佛法却不能广学多闻,也不高声诵读研习经典,同时并没有依着契经、本末、授决、偈、因缘、譬喻、生经、方等、未曾有法等佛法义理如法修行。但是这些比丘很乐于跟随在善知识身边学习,能够将所听闻的真理信受而不忘失,也乐于为众生说法,这种比丘就像是只降雨而不打雷的云。

什么样的比丘像是不降雨也不打雷的云呢?他的威仪不够端正,出入行来、应对进退之间不能如法得宜,不但不修学种种善法,也不乐于听闻、诵读经教,更不依循契经乃至方等之十二部经的教理来修行,也不乐于为他人说法。这种比丘就像是既不降雨也不打雷的云。

什么样的比丘像是云出现之时,既降雨也震雷呢?他的外相端正庄严,出入行来、应对进退皆如法得宜,并精勤修学佛陀的教法,并且能忆持不忘;更乐于为众生说法,积极劝导他人修行,使之能信受奉行,此种比丘就像是既会降雨又会震雷的云。

诸位比丘!这就是世间上的四种修行不同的出家众,你们应当精进修学,成为能够降法雨、震法雷的修行人。

当时,比丘们听闻佛所说法,皆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四谛品第二十五(十)》

省思:

佛以四种云譬喻修行。无雨无雷的云层,犹如缺乏善法与智慧的修持,行者应当避免;若只响雷而不降雨,只能自利却不说法令他人蒙受法益。又经云:“善知识者,梵行全体。”善知识,是道业成办的全部因缘。依止善知识,与贤圣共行,动止有法可则,言行有所典范,这样的行者就像只降雨而不响雷的云层,虽无广学多闻之智,却乐于宣扬佛法,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既会降雨又会震雷的云,犹如修行人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广积福慧资粮,将来定能成为降法雨、震法雷的法门龙象,广利有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贪淫好色的十二个比喻

本文从经典中选取了十二个形象的比喻,目的在于揭露美...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衣里宝珠的譬喻

衣里宝珠的譬喻...

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做出家人!我常常说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为净业者守护信心,说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为修持净业者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说...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前往寺院参加法会时,你看到的法师身着祖衣,威仪具足...

禅宗牧牛图

禅宗牧牛图,又名普明禅师牧牛图、禅宗十牛图。是祖师...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化城宝处的譬喻

不管前途有任何考验与危险,都要信心坚定地向前迈进。...

毒草之譬喻

过去一个国家,有树木参天的大丛林,住了一位特别的树...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在妄想上面又加了一层妄想

今天,第二个七又下来两天了。打七期间就是在用功办道...

虱子是什么做的

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

朗然比丘尼三见极乐而预知时至往生

朗然比丘尼,俗姓沈,浙江嘉兴县人。年十八岁时,见到...

星云禅话(一)石头路滑

1 风动?幡动? 禅宗惠能大师得到衣钵之后,在猎人群...

【佛教词典】应理行

【应理行】 p1399 瑜伽八十四卷四页云:应理行者:住果...

【佛教词典】四智心品一向是善一向无漏道谛所摄

【四智心品一向是善一向无漏道谛所摄】 p0472 佛地经论...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

能折伏情欲称为善,能灭除情欲称为圣

【原文】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

佛教度化众生的四种悉檀

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所以佛教度化众生时,也会因势利...

【推荐】娑婆世界的厌离行

净宗愿门的核心内涵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然娑婆世界...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

须跋陀罗--佛度化的最后一位弟子

古时在印度阿那跋达多的水池边,住着一位已经一百二十...

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

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

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

【文】世人食肉,咸谓理所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冤业...

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

亿万富翁大卫默多克的长寿养生秘诀

大卫默多克,拥有多尔水果公司,是人们心目中极力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