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毒草之譬喻

2020/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毒草之譬喻

过去一个国家,有树木参天的大丛林,住了一位特别的树神。他通情达理、举止有节,面对四方来的旅人,总是满心欢喜地任人们采食果子、砍伐柴木,心量广大,从无怨言。林中还流着荫凉的泉水,喝过的人都感到沁心舒怀。

有一天,自他处飞来一只鸟,口中含着毒草。飞到树神所在的上空时,恶心的堕毒草于树枝上。当毒性迅速入侵大树后,半数的枝干因染上剧毒瞬间枯萎。

树神心想:“这毒性真凶猛,才刚落在树枝上,这棵树就枯了一半。太阳还没升到正中央,夜晚还未到,这棵树就会枯死了,以这样的情形,不出十天,恐怕这丛林所有的树都会枯死!要如何才能除掉这剧毒呢?”

这时,虚空中传来天神的声音,说道:“不久,会有一位心地光明的人经过此处,你当取出树间所藏的黄金,雇用他挖掘毒树,这株毒树一定要连根拔起,才能保全整片树林。若不这么做,夜色未尽,毒树整棵枯死,就会危及整片丛林枯萎殆尽。”

树神听了之后,幻化成人形,在路边等待那位路过的人。见到他时,树神说:“我有黄金宝藏可相赠,只求您帮忙掘起毒树,挖得越深越好,一定要连根拔起。”路人听闻有黄金可得,便允诺尽力掘起毒树之根。树神看到大患已除,随即欢喜地取出黄金相赠,那人也因得到大笔财宝而致富返家。除去毒难,所有树木都远离了忧虑,花果茂盛地持续生长。

佛说:“树林,就好比三界;树神,就是初发心菩萨;鸟从他处取毒来,就好比众魔来扰而致无明生起。虚空中的神,就是佛陀,指导修行人不应被魔所扰,应随顺善知识、菩萨大人与同参道友,才能拔除令身心劳惫的贪瞋痴等烦恼。而掘尽树根,就是灭除淫怒愚痴的无明,如果不这么做,就会沉溺于三毒中,造作种种恶业,而无法自拔,自然也无法成就拔除众生苦恼的威德力。至于所获得的宝藏,是指修道的法宝,这些都是菩萨大士辗转相助所成,犹如万川合流于大海。

树神喜悦,完全无忧患,继续处于树上,即是修得无生法忍,而能久居于三界之中,广度一切众生。欢喜得到黄金宝藏,而成为富贵者,就是总持六度、三十七助道品、四无量心、四恩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四无所畏,诸根寂定,得无价法宝者。回到家,就是回复清净、契悟实相,证得佛果,弘扬佛法,广度有情,令十方同受佛恩。”

典故摘自《生经·卷四·佛说毒草经第三十四》

省思:

《六祖坛经》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世间的五欲六尘,就好比是毒草,皆是毒害身心的障道因缘。恶缘来袭,应当提起觉性,依止在佛陀的教法上,跟随着善知识修习,转化贪瞋痴等烦恼为智慧,才能将染源连根拔起,回复本具清净。如此不断地精进修行,定能成就佛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识」: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四位妻子的譬喻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佛告诉比丘们:人...

定业能不能转?有这样一个比喻

过去咱们说,定业不可转。说你那个人命已经定了,你转...

化城喻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良医病子的譬喻

良医病子的譬喻...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

经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推荐】色欲招病 断欲解病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

比丘与田主人

从前有位比丘,每天都会到城外旷野的坟场。而比丘在往...

挫折与收获

在古印度的时候,常常发生干旱或是水灾,因此,老百姓...

【佛教词典】俱解脱

(术语)九无学之一。钝根之罗汉,唯离烦恼之障,谓之...

【佛教词典】五种天

(名数)涅槃经二十三。明四种之天。同十八明生天与第...

用本来无一物来对治烦恼

禅宗一个很关键的传承,是五祖传到六祖,因为禅宗之前...

佛堂必须整洁,才会有功德

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点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

「无常」即是「无我」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

佛教的养生理念

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

【佛学漫画】从不信不念到深信往生

从不信不念到深信往生,她经历了什么?...

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

问: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通读大...

星云大师《新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一年容易又春风, 新的一年终于又降...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

每天都要上香吗,还是心到就可以了?

问: 师父,像我们初学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