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净界法师  2016/04/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一个是业力的造作。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当中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你在受用果报。你活在快乐跟痛苦的感受当中,这是第一件事情,你在享受种种的受用。第二个,你同时也在造作很多新的善恶业力。

受用果报跟造业,在唯识学中它们两个是分工的。果报的受用是第八识管,造业这一块是第六意识管。所以当我们受用果报时是不得自在,第八识是不跟你商量的。第八识释放业力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今生会有什么样的遭遇,这件事情第八识不跟你商量,你没有主导权,那完全是过去业力的释放。所以第八识在释放果报时,你不得自在。你能够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认命随缘。

当然,人生也不是如此的悲观,你还有第六意识。你在面临生命果报时是有选择的,你可以选择造善,也可以选择造恶。所以在因地时你有选择权。在逆境当中,有些人选择了自暴自弃,有些人选择了奋发向上。所以果报你不能选择,但是因地你是可以选择的,因为它是第六意识主导。所以人生就是果报跟造业两个交互的作用。

当然,这个当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因为你造业又会得果报,这个果报又会牵动你造业,因果之间,它是一种循环。所以唯识学的人生观,是建立一种无量的生命观,生命的相续必须由业果相续来支撑。那么因果的相续,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业到果之间,必须有一个桥梁让它相续下去,因为它们两个都是生灭的。你享受快乐时,它是一时;你造业时,它也是一时。当因果都刹那生灭以后,到底谁能做因果的桥梁呢?那就是种子了。

唯识学最大的成就,就是它建立了一种种子的概念——如实地保存了我们的业力,等待适当的时间变现果报。所以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追求解脱轮回,你迟早要面对你的种子,因为它是你背后一个很强大的引导作用。它虽然无形无相,潜伏,躲在背后,但是它的确有一种力量在主导着我们。我们无量无边的种子,“恒转如暴流”,恒常相续,刹那变化,没有形相,但是它的力量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我们的目标是临终正念,提起佛号跟弥陀感应道交。但是你跟弥陀感应道交之前,必须要面对自己的种子,不能完全忽略它的存在。你既然迟早要面对它,从佛法的角度,你早一点了解它,早一点调伏、引导它,对我们是最好的。不要等到临终时,你才充满了惊讶,到时候来不及了。

唯识学它在主导我们去认识种子,让我们了解自己时,它把种子分成两块:第一个是属于思想的种子,第二个是属于业力的种子。你必须面对这两块种子,这都是我们过去生长时间的生命经验累积下来的。

首先我们要面对的是思想的种子。我们的思想,从唯识的解释,有很多的宝藏,当然也有很多的地雷。什么是宝藏呢?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善根,学佛法的善根。这是前生的你留给你的宝藏,你要好好利用。当然每个人的宝藏善根不一样,我们的确佛性平等,但是我们把佛性转成人性时,它的确是不平等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

前六识的明了功能是怎么产生的呢

先看阿难尊者他执着中间的相貌。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问: 有同修吃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为道场服务,然临终...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

唯识学的精华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

第八识就像是一个急速的水流,不常又不断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幸福常驻心间

有这样一个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从前,一个富...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 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中国古代文人的护生诗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

没有烦恼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

我们的功课是什么?我们的功课是放下。做了就放下。不...

【佛教词典】究竟佛

(术语)六种佛之第六。至究竟即之位,事理皆圆满之佛...

【佛教词典】不安稳业

“安稳业”之对称。指不善业。此业为受苦报之因,故有...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种表达

成为老年人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头发白了,...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简析

普贤大士之德集中就体现在他的十大愿王。在《普贤行愿...

人死有后世,为何不见有人回来报告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祇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

养猫捕鼠,能滋生无量恶业

【原文】 人造恶业,如植葛藤,一本既发,枝叶蔓生。且...

财富的应用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活动。经济活动是广义的说法。从某...

广化老和尚亲述杀生的现世报应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

极乐世界的阿罗汉

我们学习净土教法,你必须要了解佛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设...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

【佛学漫画】入门不是家

佛门中还有一个名词叫作标月指,也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