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漏梵志皈依佛本缘

2016/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漏梵志皈依佛本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位名叫生漏的修行梵志来到园中,恭敬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当时,梵志向佛陀请法:“世尊!请问是什么因缘与作为,使得百姓流离、人民减少,甚至亡国灭种?让曾经繁荣的都城,如今只剩断垣残壁,昔日人民集聚之处,转眼今日成了荒草土丘?”

世尊回答:“梵志!由于当地人民多行非法之事,导致过去的城邦如今变成废墟,本来人民聚集的繁华城市,今日成了杂草丛生的荒丘。因为当时的人们生性悭吝贪婪,爱欲烦恼炽盛,导致风雨不调,农作物无法成长,因此街上满是饿死的灾民。梵志当知!由于这些因缘,使得一个国家民生凋残,走向衰败。”

“再者,梵志!因为人民多做违背天理、法纪之事,进而招感雷、电、霹雳等大自然的灾害,天降冰雹、暴雨残坏农作谷苗,当时人民因而丧命者不计其数。”

“梵志!这些人民多做非法之事,彼此恶性竞争,或拳脚斗殴、或投掷瓦石等凶器互残丧命。所以,当人们已惯于违法斗争,不再安居乐业,社稷动荡不宁,便引起国家之间兵戎相见,战火四起,无数众生横死于战火刀箭下。梵志!由于此等恶业因缘,让民生萧条,国势衰败。”

“还有,因为百姓们目无法纪,护法善神不再庇佑,于是灾难乘虚而入,使得人们或遭逢困厄、或疾疫肆虐,导致长卧在床。除了少数痊愈之外,多数都因罹患疾疫而病亡。梵志当知!由此因缘,让国家人民萧条,国势由强盛转向衰败。”

生漏梵志听闻佛陀的开示,说道:“世尊!您一语道破一个国家从鼎盛转向衰败的因缘,实在是如您所言,昔日繁华的城镇,今日已经毁灭,本来人民聚集之处,现在已成荒草土丘。因为人们常行非法之事,心生悭贪嫉妒,进而造作邪业,便招感风雨不调,五谷不熟、人民不丰。贫困的生活让更多百姓为非作歹,于是天降灾变,摧毁田里的谷苗农作,饥困的百姓更加贪婪无厌,使得国王也不安宁,上下相争动摇国本,在各地兴兵互相攻伐,战亡的军民难以计算,大片国土沦丧进而荒芜,难民流离失所。”

“世尊!您的开示真是圆满而深入人心,一切的灾患皆由违法丧义的恶行所招感。正如同盗贼被官兵捉到后便处以死刑,贼人起了偷盗之心为因,伏法受刑是果;因为邪业日益丛生,让非人等众生正好乘虚而入,由此因缘便得命尽,因而人民大幅减少,所以城廓荒无,无人居住。”

“世尊!今日所闻获益匪浅,您的智慧法语,犹如让眼盲者能够重见天日,在幽暗中得到光明,引导我们归向正道。我今听闻佛陀所开示法要,发愿皈依佛法僧三宝,受持五戒成为佛陀的在家弟子,尽此一生不再杀生。”

“世尊!我所乘骑的象马是为波斯匿王、频毗娑罗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等诸王祈福所得到的赏赐,但如今我已皈依成为佛弟子,我将不再乘象骑马。当我偏袒右肩时,恳请世尊接受我的礼拜!假设在路上行走时遇见您,恳请佛陀慈悲接受我的礼敬,以表恭敬。”

世尊慈悲应许生漏梵志的请求,于是生漏梵志满心欢喜地对世尊说:“我愿皈依佛陀,唯愿世尊允许我成为受持五戒的在家弟子。”

佛陀并进一步为生漏梵志渐次阐明佛法,令其心生欢喜。生漏梵志闻法后起身告退离去,满怀法喜,依佛所教如实修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六`等见品第三十四(一○)》

省思:

世人长迷不识因果,起贪瞋痴之心念、犯杀盗淫妄之行,在起惑、造业、受苦的轮回中循环不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外境,唯心所现,世间的天灾地变正是内心贪、瞋、痴三毒所招感。明白此理,应当时时让这念心回复清净,断恶修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心净则佛土净”,人人如此则天地风调雨顺,世界太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的苦报

地藏菩萨首先说到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

一念淫心祸无央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

受用果报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业力

若从因缘观来观察,我们在个体生命的流转上,每一个剎...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

【推荐】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我广东东莞一位朋友的亲戚,结婚那年,正好赶上地下六...

改命不是靠捷径,而是修善因

他是善心,修的善业,才感得这个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

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的因果

这一次的灾难,我们就不禁要问,地震到底是什么因果?...

五逆十恶也能感应道交

为什么这些五逆十恶的人,十声乃至一声佛号就能往生?...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猕猴入海喻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

思无常,观不净

佛在波罗奈国鹿野园中,与五百大比丘说法。佛陀开示大...

细微的破绽可能导致失败

偶尔到朋友办公室玩,发现在他的案头上,所有的办公用...

办丧事不要用荤,否则会害了亡者

一九二四年,曾任两江总督的周玉山先生去世。他的儿子...

【佛教词典】一味蕴

【一味蕴】 指无始以来,有一味延续的细微意识,乃形成...

【佛教词典】二种清净

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自性清净是说众生本具的真如心体...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问: 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

为何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

大家经常念的《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女众出家的注意事项

近来经常有女居士问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够放...

星云大师《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悲,感谢各位...

致命的误会

有一个男人总是猜疑身边的亲人朋友,每做一件事都要反...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

皈依时听不懂能成就皈依吗

【疏文】 《多论》云:受三归者,先称法,后称佛者,不...

另类的放生人

以前我去买小鱼小鸟,总是对卖主不屑一顾,有一种高傲...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