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

2016/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

印光法师告诉我们: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真有这样的心态,他进步一定最快,因为所有人的优点都很快被学习,自身的缺点也很快被纠正,这样的人也不容易造罪,得罪潜伏的菩萨,谦卑的人不吃亏,受大利益何乐而不为?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山,时值仲夏,便于清凉寺随僧众结夏安居。当时僧众中有一位老比丘,举止疯疯颠颠,大众都瞧不起他,唯独辨聪对他承事恭敬。

结夏安居圆满后,辨聪即将继续云游。当他向老比丘辞别时,老比丘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嘱咐他说:到开封城北,找到叫薄荷的,把信投给他。

辨聪拜别五台山,走了一段路,才发现老比丘没交代地址,心里嘀咕:地址不详,从何找起? 信里头不知写了,什么要紧的事? 又不好绕回五台山。

就拆开信来看,信上写着:你在世间游化日久,那些众生容易调伏吗? 若已调伏,度生的事就完成了,可速返回,待太久,恐被强缘打失,流入世间的业报,至祷,至祷! 辨聪看完大惊,赶忙把信再封起来。

有一天,辨聪经过开封广济河畔,远远听到有一群小孩在呼唤:薄荷!薄荷! 辨聪过去问:谁是薄荷? 他人在那里? 小孩指着一间赵姓人家的猪栏,说:猪栏内脖子上带个铜铃,金色鬃毛的大猪,就叫薄荷。

辨聪前去赵姓养猪人家,便问:这只猪为什么叫薄荷?

主人说:这只猪很特别,很爱干净,只吃薄荷,所以村里的小孩都叫他薄荷。平常有屠户来捉猪时,其它的猪只都吓得四处奔逃,如果猪只牵到薄荷的身边,都会安静下来,也不乱跑哀嚎,任由屠户宰杀。

因此,以后屠户都会牵薄荷,到等着宰杀猪只的身边,绕上一圈,省了以往宰杀猪时的惨烈挣扎和哀嚎。所以,一家人很爱惜他,多年来都舍不得杀。

辨聪听完之后,就叫了一声:薄荷! 有信给你! 大猪闻声前脚跃起来站着,辨聪将信投过去,猪一口吞下,保持像人站的姿势,随即就迁化往生了。

这个故事出自,印光大师修订的《清凉山志》。薄荷猪原来是为了度化众生,乘大悲愿力,倒驾慈航的“潜伏”菩萨。菩萨们:应以猪身得度者,即现猪身而为说法,以启发众生心中的如意宝珠藏。

由此可知:那些把我们劝进佛门、逼近佛门、打进佛门、哄进佛门、骗进佛门、拉近佛门、买进佛门、卖进佛门的人,那些为我们提供布施机会、修行机会、消业机会、念佛机会、诵经机会的人,都可能是“潜伏”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只是肉眼凡胎的我们:问君何所在,对面不相识而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度六师现神通

昔日佛在王舍国竹林精舍,广受君民尊敬供养,因此引起...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间诸事,尚有因像,况无上佛法...

【佛学漫画】隐元禅师

前有鉴真不远万里,六次渡海,后有隐元不畏高龄,在异...

【佛学漫画】悟灵法师引母往生、感化僧俗随其念佛

悟灵法师的故事...

佛慈悲不舍任一众生,分种种身来度脱

释迦牟尼佛在忉利会上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自己要灭度了...

以四种行门来摄受教化众生

四摄法是大乘菩萨的法,以四种行门来摄受众生,教化众...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前世怨亲债主让美女变肿瘤丑女

江翠裳小姐长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面貌姣美,是出名...

苦命女念佛往生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陆丰市甲子镇的一个贫寒小家庭,苦命女孩名...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

父亲念佛相助,七岁童子往生前后的奇特瑞相

方海生童子,香港方养秋居士的儿子。方养秋一向行善,...

【佛教词典】长时差别

何等长时差别?谓诸异生。...

【佛教词典】十斋

(行事)言每月定十日持八斋戒也。此十斋日出于地藏本...

持大悲咒是不是更加消业障更灭罪呢

问: 阿弥陀佛!弟子的功课是早课《地藏经》或地藏菩萨...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

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

问: 「我很容易分心,在做事的同时,会操心下一刻的...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面对烦恼,大小乘的态度不一样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

倓虚法师讲述观​音菩萨显灵的故事

说起感应来,我还亲眼看到几件观音菩萨显灵的事,这里...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原文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

古代出家当和尚的10个条件

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个桥段,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

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情动入胎。没有断见、思惑都应该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

怎样处理是非

常听人说:是非止于智者,是非真的能止于智者吗?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