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明学长老的「佛事道影」

2016/1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明学长老的「佛事道影」

明学长老92岁,而体型瘦削,风范淡定。2012年5月19日到20日,两天里几次见到老和尚,或讲话,或洒净,或主法,乃至跟大家一起慢慢用午膳,可除了会议和法会上的简短讲话,很少看到老和尚开口说话。这个印象非常深刻。慈悲于相,何须言说;淡定示人,尽是佛法。老和尚道心坚固,以印祖为模范,长住灵岩山寺,继承并发展印光大师制订的寺规,弘扬凈土法门,为佛教事业贡献甚巨。明学长老恢复并主持弘化社印经事业已十年,仅因“弘化出版”而结佛缘无数。我就是多年的受益者之一。感明学长老恩德,特辑录明学长老“佛事道影”,与有缘读者分享沾益。

【道行感应】

好的道场就是能够成就人,灵岩山好多老法师往生的时候,瑞像都很好,而且都是自知时至,念佛往生!明学老和尚证实这是真的。灵岩山寺的普佛法会几乎每天都有,一般都好几堂一起做的,有时候十几堂,二十几堂,甚至更多的。受印光大师之风范和明学长老德行的感召,加上灵岩山寺的好道风,普佛法会很有摄受力、感染力,许多居士都说山上普佛做得好,佛事很有灵气。明学和尚记得,有个辽宁的居士,带着她的女儿来到灵岩山,说她女儿得了肺癌,花了好多钱,医院已经不接收了,医生说不要花钱了,治不好了。她们从别人那里听说灵岩山上的普佛有灵验,让她们来看看,说不定会好的。她们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灵岩山上打了两堂普佛,并小住了几天。回家后她女儿的病情慢慢好转,直至完全恢复正常。母女俩后来特地打电话,感谢明学长老,说灵岩山的佛事真有灵验……

【衣食住行】

明学长老虽是寺院方丈,居住的房间至今保持着七十年前妙真老和尚住过的样子。屋内唯有旧式的木床、台桌及书架、木凳,没有空调、地毯、沙发、电视,也没有客厅和卫生间。早晨,常见老和尚手提白色的铁皮搪瓷盂,从屋内一步步走向约五十米远的公用厕所。老和尚日常生活全是自理,有时热水瓶没开水,就自己去食堂装灌。老和尚一日三餐,不开小灶,从不特别。饭碗用后,加些热水,摇匀喝下,然后取毛巾擦干,下餐继续用。老和尚每天仅用一瓶热水,洗脸热水用后保留到晚上,加些热水再用。洗脚水也不随便倒掉,或浇花木,或冲盂器,从不浪费。老和尚外出开会,为节省车宿费,常不带侍者。有次在北京机场,穿着陈旧的灰色僧服,独自一人等车,久久不见车来接应。实际上,接他的车几次开到老和尚面前又离开,根本想不到他就是德高望重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学法师。

【修持严谨】

明学长老说:做个和尚不容易,一个真正的和尚,一定要有道心,相信因果,遵守戒律,老实念佛。只要自己能做的事,他都是自己做,他牢记印光大师临终前嘱咐妙真法师的话:“维护道场,弘扬净土,不学大派头。”明学长老说,“这是灵岩山寺历任方丈的准则,也是必然要求,不能破坏!不能违背印光大师的遗愿!”老和尚将全寺僧众视作兄弟,不分亲疏,故大家对他非常恭敬。无论是政府官员、名人大师,还是平民百姓,都可直接亲近他,老和尚都以慈祥的平等心予以接待,绝不许身边人阻挡。很多信众要求寺院作梁皇、水陆等经忏,老和尚均未接受,劝说来者以参加念佛七或二时功课为好。明学长老以印光大师为榜样,出家始终“独身、素食、僧服。”他把信众供养的钱财全用于佛事上,如印赠佛经善书,修复寺院,塑雕佛像,放生、济贫等等。

【无寿者相】

明学长老不主张佛门祝寿,认为僧人贵在修道,而非寿命。即使有百岁以上寿命,也是幻梦一场。若不修道念佛,觉悟了生死,将枉己寿命。因为僧人不同俗人,即已出家,就该返迷归悟,返妄归真,以示六尘无体,五蕴皆空,复本具佛性而出三界火宅。每年,明学长老总以印光大师为榜样,谢绝各地缁素上山为自己祝寿。即使有人来了,无论是谁,皆自费就餐,绝不设宴。2003年,佛教界和海内外的无数皈依弟子准备为他筹办八十寿诞,遭到他的坚决反对。

【道心坚固】

明学长老25岁出家,始终胸无尘俗,潜心一志,务实修道。1980年元月重返灵岩山寺,不畏艰难,振兴印光大师遗风,庄严净土道场,次第修复、贴金被“文革”破坏的佛殿、佛像及诸法器。为了绍隆佛种,培育年青僧人,1980年同明旸法师、安上法师创办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寺分院。明学长老认为:僧伽教育的关键是要看有无道心,而不在于学历、文凭的高低。要引导和培养僧人发道心,最终将佛陀本怀铭刻在心。所以,佛学院的建设,寺院的建设,关键还是要看僧人有无道心、道场有无道风。办学至今,已为全国各地寺院输送了七百余名僧才,有的任著名寺院方丈,有的担任地方佛学院院长、教授,有的被中国佛教协会派往海外留学和弘法。

【慈悲为怀】

慈善的本质是回报社会和利益大众,十方来,十方去,身为佛门弟子,自身首先要勤俭节约,清净修持,慈悲为怀。老和尚说:行慈善不在于捐多捐少,关键是量力而行。有一次,苏州市民族宗教局到灵岩山寺,动员寺院为少数民族困难户尽点心意。明学长老带头,自己拿出2万,代表常住拿出20万。为帮助老年僧众能安度晚年,念佛求生净土佛国,明学长老亲自筹资在山下创建佛教安养院,已建有约三百床位的房间。而报名申请入住的老年人超过三千。明学长老只好先让85岁以上的高龄老和尚入住。明学长老时常呼吁各地寺院,应当发心创建佛教安养院,关心老年佛教徒!

【弘法理念】

(1)出家人是如来家业的荷担者,适应社会和发展经济,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发道心,正道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当务之急。(2)佛学院的建设,寺院的建设,关键要看僧人有无道心、道场有无道风。(3)慈善是回报社会和利益大众的,行慈善并不是一定要捐出多少,开展慈善也要量力而行。(4)佛法的弘扬要以宗派为依据,佛教的教育也要有所侧重和以宗派为依据。(5)当今出家人要切记,来自十方信众的供养,是用以安心、养道的,钞票不可没有,但要适可而止。(6)净土道场,依印光大师的祖训:专一念佛。(7)灵岩山寺无论方丈、当家和法师,一律不收出家徒弟。常住僧人全部来自四面八方,保持十方丛林的本色,避免僧人在丛林里拉帮结派。(8)寺院内严禁商贩设摊,禁止车辆通行。灵岩山寺是清净的念佛道场,是供十方信众上山念佛了生死的。(9)灵岩山寺做普佛法会但不做经忏。明学长老告诫:做经忏佛事不是个坏事情,也是弘法的方便,是佛陀慈悲度众的本怀,但要注意不要片面追求钞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

历代高僧大德的惜福节俭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

北宋高僧死心悟新禅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的内容稍微久远一点...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

圆瑛大师与他的四大高徒

近现代,中国汉传佛教有五大高僧之说。他们是虚云、圆...

我与妙智老和尚的奇妙佛缘

释妙智法师(俗名蔡松苍)于一八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

舐犊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

将挑剔转为善用

在一个小小的同学聚会上,有个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诉...

【佛教词典】心目

(术语)心与目,即意识与眼识也。得见色境者,五后之...

【佛教词典】死王

即阎魔(罗)王。系掌管地狱之主神。为死者之王,冥界...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

善用金钱

财富必须被善加利用,以便增进你和他人的福利。假如一...

八个与人相处的技巧

人在世间生活,不可能不和人接触,接触就要讲究相处之...

付出,不是发给东西就好

南非治安不佳,不少慈济志工都曾遭遇抢劫。有一次,一...

念佛是享受,念的时候就是极乐

我们今天大概从早上五点多钟有几位菩萨就在那里练习。...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人就是这么不同,相似的遭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不能拿因果来衡量别人

以前我学佛后,内心很刚强,常拿因果来评价别人。说这...

什么是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

问: 请法师给弟子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是念自性弥陀,...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

慧律法师《莫拒外境念念清静》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复的挣扎;重复的创伤、...

圣严法师:快乐不需向外寻求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