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为病比丘洗浴

2011/0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时代,有一个国家名为‘贤提’,当时有位年老比丘因长期卧病,不仅身体枯瘦、形容憔悴,甚至因无人看顾而污秽不堪,散发出阵阵恶臭。

一天,佛陀于定中观察到这位病比丘的处境,于是带领五百位比丘前往他的住所。与世尊同行的比丘们,见到屋内如此污秽脏乱,个个掩鼻皱眉,希望能尽速离开这个地方。但是,佛陀却请比丘们轮流进去探视,并且请人熬煮稀饭给病比丘食用。大家见到病比丘羸瘦的身躯,又闻到他身上发出的恶臭,不禁心生轻贱、厌恶。万万没有想到,为三界共尊的佛陀,竟然请帝释天王取来香汤,亲自为病比丘洗浴身体。此时,大地为之震动,放大光明,大众见此景象,莫不惊讶。

世尊为病比丘洗浴的事情立刻传遍各地,国王大臣、诸天鬼神们纷纷前来求见佛陀。国王至诚顶礼后,恭敬地请示:‘佛陀,您是三界至尊,万德具足,是什么因缘让您屈意为这位又臭又脏、枯瘦无德的病比丘洗浴呢?’

佛陀告诉国王及与会大众:‘诸佛世尊之所以出现于世,就是为了要救度一切穷厄无护的众生,使他们能离苦得乐,解脱自在。更何况,供养病弱沙门、修道者及贫穷孤独的老人,可以获得无量的福德,所愿如意。就像五大河流汇聚成大海一般,唯有从点点滴滴的善行开始累积,方能圆满功德,得道证果。’

国王又请示佛陀 :‘世尊!这位病比丘过去到底造了何种罪业,以致今世老病羸瘦,无法痊愈呢?’于是佛陀将病比丘的前世因缘娓娓道来。

过去,有位暴虐无道的国王名为‘恶行’,他常命令一位名叫‘五百’的大力士去鞭打犯人。五百凭藉着国王的权势,私自收取贿赂,对于有贿赂的犯人,在行刑时就会轻轻鞭笞;反之,则会加重力道,令受刑者痛不欲生。当时,有位贤人被人诬陷,即将接受鞭刑。行刑前,贤人告诉五百大力士:‘我是佛弟子,从来没犯过恶行,今日因遭人陷害,才落此下场,希望您能手下留情,放我一条生路。’五百听了贤人的请求,刻意在施鞭时,不让鞭子落到贤者的身上。

五百大力士命终之后,因生前作恶多端,堕于地狱当中,受尽千般拷打,痛苦不堪。地狱罪尽又投生于畜生道中,亦受鞭打之苦,直至五百世后,罪报受尽才投生为人。五百虽然生而为人,仍常身患重病,饱受病痛。

佛陀说完后,告诉国王:‘当时的恶行王即是今日的调达比丘,五百大力士则是这位为病所苦的老比丘,而当时被人诬谄的贤者,即是我的前生。因为前世受到五百的恩惠,才能免受鞭刑之苦,所以今日我亲自为其洗涤污秽。其实,人生在世,无论为善作恶,终究自作自受,即使生死流转,都无法逃过因果!’接着,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挝杖良善,妄谗无罪,其殃十倍。灾卒无赦,生受酷痛,形体毁折。

自然恼病,失意恍忽,人所诬者。或县官厄,财产耗尽,亲戚离别。

舍宅所有,灾火焚烧,死入地狱,如是为十。’

病比丘听完开示后,悟知过去所造的恶行,于是向佛至诚忏悔,结果连年病痛霍然痊愈,同时因为身心安定,与道相应,而证得阿罗汉果。贤提国的国王,因听闻佛陀微妙的开示,法喜非常而求受五戒,终生谨遵教诲,精进用功,最后亦证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

省思

所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 故能成其高。’刹那的证悟,是历劫勤行微善的累积,唯有不舍善法,精进不懈,方能成就庄严圆满的佛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黄帝内经》里的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都讲透了

第一句是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

【推荐】印祖力荐的治病救命妙方

备注:以下七则方均摘录自印光法师文钞,为印祖所认可...

佛陀背痛的因缘

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

为何现代人患恶性肿瘤的机率这么高

问∶ 为何现代人罹患恶性肿瘤的机率这么高? 慧律法师...

四大不调在身体上的表现

一者四大增损病相: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

有胃病的人,应先改掉以下恶习

男人工作强度较大,应酬又多,容易饮食不节,透支身体...

性格决定身体的健康

英国诺丁汉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马丁...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

佛前供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

万里求戒的见月律师

读体律师(1601-1679年),号见月,世称见月律师,是明...

贫生童子的供佛斋僧果报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

【佛教词典】八龙王

(名数)法华经序品曰:有八龙王难陀龙王Nanda,跋罗陀...

【佛教词典】八佛顶

乃五佛顶及三佛顶之合称。八者即:白伞佛顶、胜佛顶、...

勤修十善是预防远离灾难的最根本方法

2014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世界各地灾情频传,马...

【佛学漫画】观音菩萨

【佛学漫画】观音菩萨...

人格的熏陶

佛陀出去托钵,路过皇宫的楼阁,看到难陀和爱妃正在享...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什么是念佛人的都摄六根

为什么念佛人要都摄六根呢?都摄六根不是都摄那个第一...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这一次到台湾去,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是不是执着

问: 真信切愿一心念佛是不是执着? 大安法师答: 我们...

佛堂必须整洁,才会有功德

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 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推荐】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

修智 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 前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