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神童的叹然一笑

2011/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古时候有一位证到阿罗汉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保任。山脚下的村落里,有一位七岁神童,由于他宿世的善根,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人世的无常与短暂,一心想探究生命来自何处?归向那里?于是辞别母亲,出外寻师访道。当他来到深山时,巧遇阿罗汉,便请求阿罗汉收他为弟子。出家后的神童恭敬的随侍在师父身旁,依照师父的教导用功,不论是诵经、打坐、参禅,他都能一心专注,心无旁骛,很快的就契悟到这念心。在师父的指导之下,神童继续不断的在这念心上用功,不到一年,他的修行就达到能眼观一切处、耳闻一切声,并且通晓宿世一切因缘。

有一天,神童入定,在定中观察到自己过去生,不禁叹然一笑;阿罗汉就问他:‘为什么因缘而笑?’神童回答:‘我在这个人世间,曾经五次投胎在五个家庭。第一位母亲生我的时候,邻家也同时产下一子,但是我与第一位母亲的因缘非常短,出生后仅仅几日我就夭折了,第一位母亲常常因为看见隔壁的孩子而触景伤情。当投胎到第二位母亲家,我在最讨喜的年龄就又夭折了。第二位母亲因为一直思念她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心中抑郁、悲痛、忧伤。第三位母亲生我后,不到十年,我又匆匆离开人世。我与第四位母亲还是缘薄,在未满二十岁的时候因为意外而死;这二十年来的相处,一旦死别,母亲始终忧伤、绝望、无奈,生活在无止尽的苦闷中。这一生,我是第五位母亲的孩子,由于自己内心渴望了解生命的真相,七岁时决定辞别母亲,寻师求道。感恩师父的慈悲教导,指出一条菩提大道,成就了弟子的道业。我在定中,看到今世的母亲在家中日夜啼哭,说:“我的孩子为了学道而离家,不知道身在何处?不知道是否挨饿受冻?如今生死未卜,也不知道能否再相见? ”’

‘每一世的母亲都为了我这个孩子愁忧悲苦,由于自己已经知道宿世的因缘,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尽的流动,每一生、每一世都更换不同的身形来到世间。这个身体或为男、或为女,或高、或矮,或穷或富,生命的时间或长或短,都有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缘尽就消失了。即便曾为母子,当因缘结束后,换了不同的身形,就算两人擦身而过,却也互不相识,但世人看不清这缘起缘灭的真相,往往为聚散离合悲喜交加,迷失自己的本心本性。我现在已不再受生死轮回的苦果,因此怜悯五位母亲为情羁绊,五位母亲反而感叹我命薄,如果能让母亲们了解生命的真相,她们就不会再愁忧苦恼了,这才是报父母恩的最佳方式呀!’

‘世上的人不知有生就必定有死,且生离死别皆在转眼之间,所以镇日追求名利情欲,始终身陷生死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庆幸自己及早觉醒,入山求道,蒙佛恩及师恩启发教导,收摄六根,不造诸业,不起妄念,心地清净,才能够早成道果,得神通力,见到过去生的种种事情。这令我更加愍念世人,如果不卸下情爱的枷锁,又怎能出离生死的轮回呢?但众生的根器尚未成熟,如果现在劝告他们,只会引发争执罢了;想到这里,我也只能叹然而笑。’

神童遂说一偈语:‘不断恩爱索,奋飞难如志;不离情识障,如何脱生死?谁为真种子,其惟自觉悟,众生根未熟,劝化变龃龉,去矣复何言,一笑当慧炬。’说毕,便现神通飞身而去。

省思

世人往往将情爱视为甜蜜,殊不知饮用一滴即令人醉,不仅迷失人生方向,更受情爱缠缚,难得解脱。

了知生死流转源于爱执,就能将对自我、他身的爱着,转化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做自己真正的主人,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念佛法门只是老太婆修的吗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人生问题,了生死。了生死的法...

在轮回里,我们只是一个过于投入的演员

一个年轻的戏子跟着师傅学艺,并到处演出,也参与演了...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

念佛人不要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一切皆舍,了脱生死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

一念妄想创造出轮回

显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显示:这六道的果报其实是不真实...

如何面对当前纠结的婚外恋

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士神色黯然地询问,如何面对当前纠结...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过世...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窥基大师的故事

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

人是不死的,死只是生命轮转的一种状态

敬爱的亲人们!人生在世,相聚总是匆匆,繁忙之中偶尔...

火宅三车喻

有一位大长者,年事已高且家财万贯,拥有无数的田宅仆...

不再为世间所囚缚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是福建泉州莆田人,从小学习儒学...

【佛教词典】不修习

【不修习】 p0319 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三页云:问:何故...

【佛教词典】惭

【惭】 p1279 显扬一卷五页云:惭者:谓依自增上、及法...

明月之心不可无

有一个老和尚到了垂暮之年,决定把衣钵传给弟子,无奈...

我们的生命大都是历史不断的重演

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它不是一个...

印光大师开示害虫是非该杀

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他提出猛兽、毒蛇、蝗虫之类...

佛教的规矩是否是有男尊女卑的现象

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

圣严法师《对自己有交代》

问:许多上班族因每天上班下班,不断重复,一生好像就...

圣严法师:把自我的立场放下

有一天,我在上课时说:「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精力追求升职加薪

问: 在家居士该不该花一些精力追求升职加薪,以及更...

【推荐】方海权《日行一善》

一、行善积德篇 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

两舌与恶口为何都是重罪

我们看这个天人的口业有四种,我们请合掌先念一遍: 四...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

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亿声,有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