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点

李炳南老居士  2011/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往往无法解脱。比如今日世界战事纷迭,洋人都有毁灭力什强的原子弹,只要一被引爆,后果不堪设想。此种苦难,世人皆束手无策,只有佛有办法。什么办法呢?佛家讲因果,教人从内心自我省察,只要深信,就能转变心理、离苦得乐。

其次,吾人有现在,也有将来,将来死后往何处去?知道的人恐怕万人之中找不出一个。大多数人都说「随他便」,可是这样可不得了,因为百分之九十九会堕入三恶道,极少能再得人身。如此一来,该怎么办呢?有两句话─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众生由于无始以来造业太多,所以在六道中轮回不停。其实,从前的惑业就像一粒种子,虽然已经种下地,但是只要遇不到机缘(如日光、空气、水等),就不会生芽、不会结果。因此,要消旧业,就必须从断缘下手。意即日用平常间,不论顺境逆境,我们得时时警觉,不让贪瞋痴作祟;若能控制住,即是断缘。只要没了缘,自然就不受苦果了。

吾人当知,业力虽大,但众生的心力亦不可思议。学佛就是在扩展吾人的心力,让善性发展;虽然心力愈强,魔力愈高,但若不着力,魔就作主了。有人会问:「若精进修持,仍然不敌魔力,该怎么办呢?」可请救兵。即以本身心力,联合佛力,二力结合,即可灭魔。

不过,请佛帮忙,要先扪心自问:是真心要与佛合作?还是一时兴起?若是真合作,就不能三心二意,必得一心一意,净业方能克成。

净土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吾人念佛就必得求一心。兹就修行持名念佛之要点,分述如下:

(甲)念法正谬

念佛的方法有正有谬,平素必须留意、警觉。一者「外念」,如平日数珠念佛即是。此种念法,声音或高或低均可,只是切忌「有口无心」。如果口诵佛号,心中却落入二种烦恼(即散乱、昏沉)当中,这样就没用处了,只是种种善根,增添福报而已。二者「内念」,即念佛时,内心要明记佛名、佛相、佛之功德而不忘。世人总是不忘饮食,念佛若能像这般念兹在兹,成就决定可期。再者,念佛除了当下明记不忘之外,如果能再加上忆念的工夫,则效果更佳。因为若能忆念不断,就能时时照顾念头,如此一来,即无昏沉、散乱,这是念佛的妙诀。不过,话虽如此,照顾当前一念毕竟不易,故劝诸位内外合行,口出声加心内念,互相调剂,如此轮替,自得净念相继。

念佛的目的,是要求生极乐、了生脱死,但是必得伏惑,往生才有把握。虽然无量寿经上说,听闻弥陀名号,即使称念十声亦得往生,不过弥陀经也说,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行。由此可知,两经要对照着看才能明白箇中真义,否则断章取义就成了魔说。至于「一心不乱」,有两层涵义:工夫若深,即能断惑;工夫若浅,则是伏惑。

(乙)三慧成就

学佛必须求开慧,佛法讲「三慧成就」,「三慧」即「闻思修」,闻后研理,如实修行,智慧自然开显。净土宗不言「闻思修」,而说「信愿行」,但二者不相违背。

净宗之「闻」,特重「信」字,一闻即信。信而愿,有信愿就能开慧,就不会退转。信后研究求解即为「思」,「思」即明记不忘、忆念不断,可就事理两方面探讨,意即念佛有「事念」、「理念」之别。若不懂佛理,但信西方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便「如母忆子」,一心念去,此即「事念」。若知极乐、弥陀为自心所造,念弥陀即念自性,生极乐即生自心,此即「理念」。知「事念」,便可得「事一心」,虽然见思未断,然能伏住,带业往生。

能「理念」,便可得「理一心」,不为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的二边之见所乱。由于心开见本性,所以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皆是心影,无物可乱,一切皆是阿弥陀佛。

(丙)不乱薰习

能「理念」者,乃上根之人,因不为二边所乱,故能断惑。至于中根者,虽未悟理,但佛号提起,即能伏惑。若是「口念弥陀心散乱」者,即属下根之人,虽然妄想如流沙,但若能念至口熟,以口薰心,日久天长,亦能奏效。总之,不论上中下根,若想得结果,要诀就在一个「诚」字。君不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世间法要成就尚得如此,出世法要成就更须强调。

以上略述念佛得一心必知的事项,若觉所言均办不到,仍有方便法,即「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能老实奉行者,亦可免受堕落三途之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李炳南老居士文章列表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

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就是呼...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

这里要辨识几个概念: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菩提正...

什么是念佛的最好时节

朋友讲了他亲属的一件事,他的亲属在单位突发脑溢血,...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

梦中能念佛是好现象吗

能在梦中能念佛号,这是好现象,说明你今生,也许是你...

蕅益大师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

一句弥陀念诵听

刚开始先偏重点状的专注,怎么专注呢?一句弥陀念诵听...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念佛不改心,等于说空话

人身不易得 念佛,在六道内都可念佛往生,可是人道往生...

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

李炳南居士:快刀斩乱丝

人生于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间的圣人,时候...

李炳南居士:忆佛念佛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

【佛教词典】有情业异熟不可思议

【有情业异熟不可思议】 p0560   集论五卷十一页云:...

【佛教词典】巡火板

(物名)振火铃,打板,巡诸寮舍,报僧众警火灾也。见...

现生延年转寿的原理

现生延年的原理 我们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目的...

星云大师《做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人,应该为自己...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

修净土的正经和副经

此前,我们把《西方合论》作了一个刹土门,就是各种净...

剃度出家是世上最高贵、最难得的选择

普天之下的丛林寺院,拥有着堆积如山的饮食,只要手托...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

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

玄奘法师靠什么走出了莫贺延碛

玄奘法师辞别烽火台的守将,一个人走向莫贺延碛,长八...

预知时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实例中,有许多人是预知时至而往生的,那...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

太强的自尊,会蒙蔽你的理性

【我慢】 这种那就更多了,你讲得很有道理,他就不服你...

什么是阿鞞跋致

首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有的翻译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