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2020/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陀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佛以譬喻为说出家之殊胜。

佛言:“善男子!出家菩萨观三界内之舍宅,如牝马口海出猛火,能烧尽四大海及百川众流。往昔在罗陀国中,有一位妙得彼岸菩萨,此菩萨常以慈悲而饶益一切众生。

当时,有许多商人入海采宝,都是仰赖与菩萨同船,依靠菩萨的指引,脱离一切险难,顺利取得珍宝,安全返回。后来菩萨渐渐衰老,年已百岁,行动大不如前,起坐皆需旁人搀扶。

一天,有一商主到菩萨住所,礼拜、供养菩萨,并禀白:‘我准备出海寻宝,以脱贫转富,恳请菩萨与我同行。’菩萨回答:‘我已衰老,体力微弱,不能再出海了。’

商主继续恳求:‘大士!请您慈悲怜悯我,接受我的祈请。您只要安坐在船中,我就安心满愿了。’商主再三恳求,菩萨慈悲应允,与商人同乘大船入海,向东南方宝所之处航行。

开船不久,遇强劲北风,船漂至南海,狂风继续昼夜不停的猛刮,经七日,众人见海水变为镕金色,便问菩萨:‘何故海水变为金色相?’菩萨答言:‘我们此时已进入黄金大海,此海中充满紫磨真金,因金宝交相辉映,所以有如此之相。你们已偏离正确航道,漂堕此海中,需努力设法还归北方。’

菩萨虽叮嘱应设法转还北方,但众商人无力让船北返,船继续航行数日,海水变为如珂雪般洁白之色,菩萨说道:‘我们此时已进入真珠大海,因海中充满白玉真珠,珠映水色而产生如此之相。你们应当尽一切努力,设法回归北方。’

又经数日,海水变为青色,色如青琉璃,菩萨言:‘我们已进入青琉璃海,此海充满无量青色琉璃,琉璃与水相映,故有如此之相。’

再经数日,海水变为如血般的红色,菩萨告诉大众:‘我们已进入红玻璃海,无量红玻璃充满海中,故映成如此之相。’

复又经数日航行,海水变为如墨汁般的黑色,船上之人听到远处传来猛火爆裂声,有如大火燃烧干枯竹林一样猛烈,极为可怖;又见大火起于南方,火焰丛聚如山峰,高逾百丈,焰势飞空散合,有如光流掣电般迅速,此诸景象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众人皆惊怖,心想:此次性命恐难保。

菩萨告诉众人:‘现在情况非常恐怖、可怕!我们已入牝马口海,四大海及四天下大小河流,一旦进入此海,都会被猛火烧尽。此海是因众生之业力为增上力,故有自然天火烧此海水;设若天火不烧此海水,则一日夜中,大地皆将变为海而漂没一切众生。今我等遇大黑风,漂入此海,性命堪虑。’

闻菩萨此言,船上千余人皆悲号啼哭,作如是言:‘我等为了寻宝而入海,却遭遇此种险难,要如何做才能脱离险难、保全性命?’众人于是虔诚祈祷,祈求能获救济,有呼唤父母之名,有称念梵天者,有称念摩醯首罗天王之名,有称念大力那罗延天者,乃至有人走向同船的彼岸菩萨,顶礼祈求:‘唯愿菩萨救苦救难!帮助我们度过危险。’

此时,菩萨为使众人不再惊恐、怖畏,说道:‘世间最上大丈夫,虽入死门不生畏。汝若忧悲失智慧,应当一心设方便,若得善巧方便门,离诸八难超彼岸。是故安心勿忧惧,应当恳念大慈尊。’

菩萨说完,立即焚香、礼拜十方诸佛,发愿:‘南无十方诸佛,南无十方诸佛,诸大菩萨摩诃萨众!四向四果一切贤圣,有天眼者、有天耳者、有他心通者、众自在者!我为济度众生而生大悲心,宁愿弃舍己身生命,以救济众生脱离苦难。我累世受持如来不妄语戒,无量生中未曾违犯。若我曾有一世犯妄语戒,此刻的恶风将转增剧大;若此戒德非虚妄,愿以持戒之善法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愿我与众生皆得成就佛道。若我所言、所愿真实不虚,愿此恶风即时停止,如意之风随念而至。因为,众生身即是我身,众生与我平等无差别。’

菩萨发起如是同体大悲、无碍大愿,刹那间恶风即止,转为顺风,众人得以脱离险难,顺利至宝所,寻获各种珍宝。

此时,菩萨告诉众商人:‘这些珍宝难逢难遇,你们是因为过去世广行布施,才能得到这些稀世珍宝;但过去行布施时,仍有吝惜不舍之心,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今世遇此恶风之险。现在你们得到珍宝,要知足,切勿贪多,以免因为贪心,尔后再遭灾难。应知一切众宝中,生命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商人们听从菩萨的教化,心生知足,不敢多取,于是得以安度险难,获得大珍宝,远离贫穷,顺利返回。”

佛陀进一步开示:“出家能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有所依怙,就像商人得遇妙得彼岸菩萨,依于菩萨,虽遇危难,卒能脱险;出家修行能出离生死到涅槃彼岸,如商人得离贫穷,获大富贵。世间所有一切舍宅,如牝马口海能烧尽所有河海。出家菩萨应如是观察在家种种过患,离诸欲乐,厌离生死,入清凉自在宝所。”

典故摘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厌舍品第三》

省思:

佛以众商人依于菩萨之救护,而得出离牝马口海之险为喻,令吾等知出家之胜。《大般涅槃经》云:“居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出家宽旷,犹如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

“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宿世种菩提”,出家精进修道,远离世间种种过患,并与诸佛菩萨、善知识、同参为善友,有所依怙。得以披剃出家,因缘殊胜难得,当生难遭难遇想,善护法身慧命,依善知识所教,不染世乐,精勤行道,以期得出离生死而达涅槃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赖咤和罗圣者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着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

惟五更可以勾当自家事

李廌,是苏东坡的门生,他在《师友谈记》中记载了这样...

证严法师:惜时惜命

无论是学业、事业、道业,一切是时间的累积;好人活久...

内心要常怀感恩

佛法很高深,所以我们要学习。学的道理越多,在生活当...

【佛学漫画】布施

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东西真正的属于我们,所以说...

僧俗关系要建立在道义上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

百千万劫难遭遇——中国难生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缘,如果人与人之间天地这么大...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积习难调难伏

曾经有一位商人,从出生地北天竺来到南天竺作买卖。停...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十八种心态,十八种结果)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

我是信佛的人,怎么会这样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

目犍连尊者入涅槃

在《说一切有部律》上说到目犍连尊者入涅槃的事情。目...

【佛教词典】五境

色声香味触五法,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缘之境,所以叫做...

【佛教词典】因缘

【因缘】 为因与缘的并称,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因、为...

人生的劫数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原文】 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

四十八大愿——(第14愿)声闻广多无量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

印光大师嘉言集

1、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

净土法门要常作得生想

作得生想是很好的念想,我一定能往生,我决定能往生。...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是我们花了太多的...

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不能得度

我们要深信在这个五浊恶世,舍去念佛法门,绝对不可能...

【推荐】印光大师对老年人的劝诫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被情所困不值得

感情是四只脚,甚至是无数的脚,而人只有两只脚,你愈...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感应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

找到自己的信仰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