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迦旃延尊者为婆罗门除瞋

2023/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迦旃延尊者为婆罗门除瞋

昔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古印度阿磐提国的湿摩陀江边,一处名叫猕猴室的石窟中。当时有一位鲁醯遮婆罗门,非常恭敬地侍奉尊者的生活起居,一切都如侍奉阿罗汉之法。

某天尊者着衣持钵到人群中托钵乞食,随后回到石窟,收好衣钵,洗净双足,便进入室内开始禅坐。鲁醯遮有很多年轻的弟子,当时正在附近采集木材,经过尊者的石窟旁,嬉闹地说:“住在这个石窟里的剃发沙门,皮肤黝黑,种姓平贱,并非出身贵族。我们的老师竟然这么恭敬地侍奉他,如侍奉阿罗汉之法一样。”

尊者在石窟里听到这些年轻人说的话,便出言劝阻:“年轻人!年轻人!别再说了。”这些年轻人听了尊者的话,一时不敢再说,但随即又开始讥笑,即使尊者再三劝阻,却仍然不停地议论。

于是,尊者走出石窟对这些年轻人说:“年轻人!你们不要再说了,我现在为你们说法,当仔细聆听。”这些年轻人答说:“好吧!你说,我们洗耳恭听。”这时,尊者便说偈云:

“古昔婆罗门,修习胜妙戒,得生宿命智,娱乐真谛禅,

 常住于慈悲,关闭诸根门,调伏于口过,古昔行如是。

 舍本真实行,而存虚伪事,守族姓放逸,从诸根六境,

 自饿居冢间,三浴诵三典,不守护根门,犹如梦得宝。

 编发衣皮褐,戒盗灰坌身,粗衣以蔽形,执杖持水瓶,

 假形婆罗门,以求于利养。

 善摄护其身,澄净离尘垢,不恼于众生,是道婆罗门。”

这些年轻的婆罗门听后非常生气,怒骂尊者说:“你竟敢毁谤我们的经典、教法,辱骂婆罗门。”于是拿起砍好的木材,跑到老师鲁醯遮婆罗门那里去告状:“老师您知道吗?摩诃迦旃延居然毁谤婆罗门的经典、教法,还辱骂婆罗门!” 鲁醯遮不相信,便对他们说:“年轻人!不要这样说。摩诃迦旃延尊者一向重视戒德,不会毁谤我们的经典、教法、辱骂婆罗门的。”这些年轻人说:“老师如果不信,可以去找尊者问清楚。”

那时,鲁醯遮并不相信这些年轻人的话,于是前去拜访摩诃迦旃延尊者。与尊者互相问候之后,退坐在一旁,便问:“我那些年轻弟子有来过这里吗?”“他们来过这里。”“您有和他们说话吗?”“有,我有跟他们说话。”“是否可以请您把跟他们说过的话,再详尽说给我听?”

于是,尊者就为他详细地解说。鲁醯遮听了以后心里很不高兴,便对尊者说:“我之前还不相信那些年轻人说的话,但现在我觉得您真的在毁谤我教经典、教法,辱骂婆罗门。”沉默了一下,又开口问尊者:“您刚刚说‘门’,到底什么是‘门’?”尊者回答:“善哉!婆罗门!你的问题是如法的,我现在就为你解释什么是‘门’。婆罗门!眼睛就是门,因为能透过它看见外界的色尘;其他耳、鼻、舌、身、意也是门,因为透过它,我们能觉知一切法。”

鲁醯遮听后十分赞叹:“奇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问什么是门,您就为我解说门的意义。您刚刚又说‘不守护门’,那么什么又是‘不守护门’?”尊者又称赞:“善哉!问得好!你问‘不守护门’的意义,是如法而问,我现在就为你解说什么是‘不守护门’。婆罗门!一般没有智慧的凡夫,眼睛看外在的境界,对美色产生贪爱,心生攀缘执着;对于丑恶的境界,则是生气排拒,不知离于贪爱系缚、断除无明烦恼,乃至身心不得休息,造诸恶行。这都是因为凡夫的心定不下来,因此在根门不能调伏、守护、修习。所有六根对六尘的境界,皆是如此。”

鲁醯遮叹道:“奇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问什么是不守护门,您就为我解说不守护门的意义。请问,什么又是‘善守护门’呢?”摩诃迦旃延尊者对婆罗门说:“善哉!你能问我‘善守护门’的意义,问得很好。要仔细听,好好地思惟,我现在就为你解说‘善守护门’的意义。有智慧的修行人,眼睛看见外在的境界之后,对美好的境界不生贪爱,心不攀缘执着;对丑恶的境界也不厌恶,心不生烦恼。因为他们恒常收摄,把心安住,如实地明白心当离于贪爱系缚,以智慧断除无明烦恼,所以也就不会造作各种恶法、不善法,从解脱的智慧中得到满足,一切烦恼皆得止息,心也能保持正念,这样就是善于调伏、守护和修习根门。就像眼根对色尘一样,其他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也是这样去调伏守护。”

鲁醯遮叹道:“奇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问什么是守护门,您就为我解说守护门的意义。就像有人寻找有毒的药草,却反而得到治病的良药。今天我就是这样,本来很生气地来到这里,您竟以法语滋润我的身心,让我像沐浴在智慧甘露中。”鲁醯遮婆罗门听闻尊者所说的妙法,内心欢喜不已,起座而退。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九》

省思:

宋朝妙普禅师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治太平。”修行就是在每个当下,守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守护根门,莫着六尘,坚住正念,随顺觉性,时刻反省检讨,觉察觉照,处处作主。对好的境界不生贪爱,对坏的境界也不生瞋恚,如此在生活中实践,深化修行,相信日久功深,必能与道相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问: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

【推荐】人在愤怒时要有忍劲

和州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居民养了一百只鹅。有一天,这...

嗔恨心的危害

许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对境时,例如别人做了自己不喜欢...

宽恕行忍的龙

大海中住着两条龙,一个生性刚直,一个生性慈忍。一日...

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九》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

瞋恨心重,会火烧功德林吗

问: 请问法师,弟子的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弟子却对...

【推荐】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我们这一生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地藏菩萨的故事——生死利益...

猴王救母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季,佛陀在舍卫国与出家弟子们依例安...

为梁武帝说法七昼夜的僧达法师

南北朝时的高僧僧达法师,曾受到当时四个皇帝的礼遇,...

【佛学漫画】法界第一高人

阿弥陀佛可不止身高不可计量,寿命和光明也不可限量的,...

【佛教词典】弥陀

(佛名)如来名,即阿弥陀佛之省称。南史庚说传曰:举...

【佛教词典】每日祝赞

即于禅林中,每日斋粥之时,于佛殿诵三遍无量寿咒,以...

【推荐】现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吗

问: 请问法师,现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净土为最终的归宿...

夫妻闺房之礼的戒忌和求子之道

夫妻之间的相处,虽然是人伦之始,但如不能节制,以致...

想要明心,这句名号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了自心,这些都是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这种...

求生净土的灵芝元照律师

靠持戒很难解决生死问题的,这个时代靠戒律很难断见思...

星云大师《黑白观音》

某位信徒拥有一尊白瓷观音。整尊观音圣像质地细致,塑...

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是循业发现而已

《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做一个说明,如来藏简...

弯曲的牛奶布丁

两个穷困的男孩,在城市和乡间挨家挨户乞食维生。其中...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最近新加坡《联合早报》报导了这样一则新闻:伊朗一个...

菩提心所引生的出世间利益

我们看第二个,出世间的利益。 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

令人心酸至极的微瞬间

:网银是我爸帮我弄的,用的时候,发现验证信息是女儿...

【推荐】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有两件事,人生只有做...

无怒则无敌

在中国武术界中有句俗话:练拳不炼功,到老一场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