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墓魄太子

2011/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久远以前,在印度的波罗奈国,有一位墓魄太子,天生具有无碍的智慧,能够知道自己的宿命,以及过去未来一切善恶苦乐等事,举国上下都很爱戴这位智慧圆满的太子。

然而,在太子十三岁的那一年,却忽然闭口,一句话都不说,就如同是一个木头人一般。国王和皇后见到即将继承王位的太子,突然间判若两人、形同木石,心里非常地焦急担心。正在苦思之际,国王突然心生一计,派人找了一位知名的婆罗门来替太子看病。

心急如焚的国王问道:「太子为什么不说话了?」占相的婆罗门从来都没有见过如此的症状,便胡乱地东扯西掰:

「禀告国王,太子的相貌虽然端正,但却身藏祸害,日后恐怕伤及父母、祸害国家。其次,国王没有能够再继续生育儿女,其实都是因为这个恶子的缘故!按照习俗应该要将他活埋,才能保全国家的和平,以及让国王再生贵子。不然,恐怕国王和国家都将会陷入危难之中!」国王听了婆罗门的谏言之后,心中非常地忧愁,坐立难安、食不知味,只好召集了王后与大臣们,共同商量这件进退两难的国家大事……一个愁苦的夜晚过去了,众人最后仍是不得已地决定在一处荒郊野外,挖一个深坑将太子活埋。

消息传开了,举国上下的百姓全都哀痛不已,就如同家中至亲往生了一般。而王后更是伤心欲绝,泪流满面地说:「我的儿子命薄、福薄,才会遭遇这种灾殃啊!」 悲伤中的皇后,悉心将珍贵的珠宝、华服替太子准备好,差人送往野外的地洞,做为自己心爱孩子的最后陪礼。

此时,太子正在被送往郊外的途中,心想:「父王、母后和百姓都相信我痴哑了,并且还是个大祸害,却不明白闭口不说话的我,是为了净化口业、避免造业。如今反而被邪人诬害,如果我再不说清楚,恐怕就要危害到更多的人。」于是,墓魄太子静静地拿着璎珞宝珠及华服,到河水边沐浴后,穿戴着华服、珠宝来到挖坑造室的地方。

太子见到工人便问:「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工人眼见是一位举止得体的贵人,便毫不隐瞒地回答说:

「我们的太子由于痴聋喑哑,对国家很不吉祥,而国家又不能没有太子,所以国王采纳婆罗门的建议,命令我们挖洞将太子活埋,这样皇后就可以早日生下健康吉祥的新太子了。」太子听了之后,就告诉在场所有的工人说:「我就是墓魄!」工人们全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便三步并作二步地跑到太子的马车上去看──太子确实已经不在车内。

回过神来才又发现,在眼前的这位「太子」神情安详、谈吐文雅、和蔼诚挚,实在不像是会危害父母、祸乱国家的人……在场的工人们起先是只惊讶、怀疑,继而才惊觉到--自己差点错手杀害了无辜的太子!大家马上惶恐地匍伏在地,哀求太子能够赦罪……朝中的大臣们火速地通报这个好消息,国王和王后听了都心生大欢喜,立刻驱车去迎接太子。

国王和王后抵达后,太子赶忙起身,恭敬地五体投地顶礼,至诚恳切地迎接。

国王、皇后看到久违的太子如此举止安详、出言和悦,欣喜无比,便对大众说道:

「朕今日有这样的太子,实在是一件令朕及全国人民欢喜的无上好事,我们要重新迎接太子一起回国,好让他将来登基王位、造福国民。」话毕,太子却向后退了几步,恳切地告诉国王:

「敬爱的父王,我明白在过去生中,自己也曾经是一位国王,名叫须念。当时,我以仁德治理国家几十年,向来惠施仁爱、救济贫穷、奉行诸善,并严禁使用杀人凶器,以致全国上下一片祥和、无人怨怼,乃至监狱里更是一个犯人也没有,而邻近许多国家也都前来真诚归顺。

但是,有一天,为了接待远来的宾客,御厨前来请示是否要屠杀六畜大设宴席宴请贵宾时,当时我念及面子,一时疏忽就点头应许。然而,就因为这一句话,使我死后堕于大地狱中,以偿还杀生的血债,六万年中,遭煎煮剥皮等罪报,惨苦难忍、求死不得。我本有眷属无数、百官群臣和成千上万的资产,集富贵与享受于一身,可是有谁知道我在烈煮剥裂地狱所受的种种苦痛?又有谁能替我分担或代受?

每当墓魄想起这些无量无边的大苦,就会心寒胆战、冷汗直流、毛骨耸然,『因一言之失而受众苦』的因果业报,不时地在提醒自己……,为谨守口业,所以决定不再开口说话。但是,今日念及父王将会因为偏信邪说而杀害生命的过失,堕到地狱当中受苦,所以才又开口。

墓魄因为了达了这些宿世因果,所以希望往后能如法精进学道修行,永断众生生老病死等一切痛苦,恳请父王不要怪罪我才好!」语毕,天雨香花,帝释天神欢喜拥护,并当下将太子身上的宝衣化做一缕袈裟。

国王在听完墓魄太子述说过去因缘之后,欢喜赞同了墓魄太子出家修行的选择,并说道:

「你过去为人国君,勤政爱民,仁德治国,操守高洁,道德崇高,修持了种种善法,只不过说错了一句话,而致招感了无量无边的地狱苦报。如今我也是一国之主,却都随顺自己的喜好来做事,甚至于不行正道、不以正法治国、不行善法,在我死后,不知要堕到何处受苦啊!」国王回国之后,便努力改恶修善,实践以正法治国、勤修善法爱护百姓的德政,因此国家从此昌盛不衰、丰衣足食,全国上下一片和乐。

墓魄太子最终也因为精进求道,而圆成佛道,并且广开法筵接引众生,普度有情。

当时的墓魄太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而国王、王后就是世尊出家前的父母──净饭王与摩耶夫人。

原公案出自《六度集经》卷四

省思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一念的差池使得为善修福的墓魄应许厨师杀生害命,命终之后身陷苦痛地狱,求出不得,哀凄难堪;于是今世摄口谨言,持守清净口业。

在您我反复无常、微细紊乱的思绪当中,也有着太多的「一念差池」,让自己远离光明,招感苦果。

因此,唯有心存惭愧,谨言慎行,念念观照,处处留心于万物有情,才能够重现生命本具的大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眼看战争

佛教故事中,当动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争斗的时候,佛不惜...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

畜生是有灵性的

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

割耳救雉

智舜禅师,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在山上...

短命的原因

常听别人说:夭寿这两字,不知其义?夭寿是如何构成的...

地狱是你自己的业所现,实际上没有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无常」的道理大家虽然常听,但却很难体会这两个字更...

【推荐】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

7美元买走了一整天的快乐

一位女士开车来到小城加油站,本应到自助加油泵那边加...

持咒打坐定中上升忉利天

有一位师父在那儿参禅六年出家,是真空老和尚的徒弟,...

【佛教词典】罗网

(物名)连缀宝珠为网,以作庄严之具者,帝释殿前之罗...

【佛教词典】凡夫禅

即以浸法悦、求幸福为目的而修行之禅。宗密于禅源诸诠...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圆融、顿悟及其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

贪黄金堕为毒蛇

在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痴呆的人。他虽痴呆,但...

梵志丧女 焉知非福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弟子们开示时,有位...

怎样得到观音菩萨的感应,使事情能够如愿呢

端坐普陀常入禅,众生有叩遍垂怜; 欲知感应玄妙义,试...

大安法师:一万佛号怎样念法

问: 一万佛号怎样念法?对有工作的人及没有工作人的...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

一念观世音菩萨,「三毒」就减轻了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推荐】十全十美的投资方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手头有一笔小钱儿,却不知道该...

修善如爱己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不仅...

错失西方的「高僧」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萨

这是发生在浙江省岱山县衢山镇法华禅院的一件真实奇事...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