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心律法师  2011/03/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众所周知的“伤仲永”,通过讲述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的神童仲永,因后天不学习和被父亲当作赚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告诉大家,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很多人的经历都验证了这点: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天给予了人们不同的天分,而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有多少人的天赋并不高,却照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 ,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敢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不知所终。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心律开示: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上天并不是偏爱勤奋的人们,而是对他们多付出的努力给予了应有的回报;机遇和灵感也不是垂青于孜孜以求的勤勉者,而是他们的垂青只有勤勉者做好了接收的准备。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定慧难等持,是娑婆世界修行的常态

常有一句话,叫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个理大家都明...

修止观是对治你的习气

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

正智正念随缘住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游化至跋只国,净住鞞舍离的庵罗园中...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

在昏沉妄想里做活计

初发心用功,怕妄想;工夫用久,怕昏沉。这是什么道理...

文珠法师《二十一世纪的人生》

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

【推荐】修行千万不要包装打广告

现在人都喜欢用术,商业就靠打广告。术是天道最忌讳的...

石头变成佛

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

微不足道的小砝码

那还是好几年前,淼镇新开了一家玩具店,主要经营一些...

生死无数劫,闻佛无量德

生死无数劫,意而有勇;闻佛无量德,志而不倦。 在《付...

怎样去除掉心灵的杂草

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人世,他的弟子们坐在他的周围...

【佛教词典】除遣惛沉睡眠缠盖方便

【除遣惛沉睡眠缠盖方便】 p0911   瑜伽二十四卷二页...

【佛教词典】慧镜

智慧犹如明镜,可明照万物,故以镜比喻智慧之照用,称...

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

只有一切顿舍,才能迸出净业种子

对这个世间的舍,要从真实心里面真的你能舍得掉,真的...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

让阿弥陀佛住到心里来

有些人问:是不是念佛不需要次第啊?实际念佛也离不开...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

禅的心要

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讲记

在讲这封信之前,首先要讲讲唐朝古灵神赞禅师度他师父...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再恩爱的夫妻对死亡也无能为力

即使有再恩爱的夫妻,再美满的家眷,再要好的朋友,对...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不要以「凡夫心」对接「圣人境」

问: 法师在讲解中提到无我,既然这个神识不是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