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名利的海上航行

林清玄  2011/05/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镇江的金山禅寺,由住持法磬禅师作陪,站在山头上欣赏长江的风光。

乾隆看见江上熙来攘往的船只,问法磬禅师:“长江一日有多少船往来?”

法磬禅师说:“只有两条船往来!”

乾隆不解的问:“你怎么知道只有两条船呢?”

法磬禅师说:“一条船为名,一条船为利!”

乾隆听了大为赞叹。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找一天到台北最繁华的忠孝东路看看,在街头上走来走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人为名,一个人为利。然后我们看看为着名利而奔走的人,脸上也只有两种表情,求得的人欢喜,求不得的人悲哀。

但是,很少人想到,求得的人也有失去的时候。

求不得的人,有一天也可能求得。

得于不得就像—个转轮,压迫着我们前进,生命的痛就在这种压迫中产生了。

名利是永远求不尽的,我们看看世间许多大富有的人,还是在追求更大的利益;许多名满天下的人,还在追求更大的名声。所以,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名利,而是在欲望呀!要求取安心之道的人,不是在反对名利,而是在于欲望的止息。

欲望不只带来名利的问题,它也带来权势的执著、情爱的迷恋,甚至造成了贪心、嗔恨、愚痴、傲心、怀疑五种毒火的焚烧。

降伏企图、执著、迷恋的根本方法,就是使欲望淡泊而有一个无所得的心,“无所得”如斩断毒树先断其根,则枝叶就自然落尽,再也不能污染我们的心了。

《心经》上说: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萨的心无所得失,依着玄妙的智慧走向彼岸,心里没有任何的挂碍,由于没有挂碍,也就没有恐怖,远离了知见的颠倒、幻梦与妄想,因此达到了彻底清净的境界了。

在名利的海上航行,随着欲望的波浪汹涌上下的我们哪!最重要的是无所得的心。心里还有着渴求、有着动乱、有着奔驰和流动,就无法净了。

在生活里,有好茶时喝好茶;没有好茶,普通的茶也欢喜;连普通的茶也没有,喝水感到欢喜。

在历程中,乐来欢喜的承受,苦来甘愿的承担,不拒不迎,不即不离,那是深知不论苦乐,里面都有般若菠萝蜜多呀!

当我们有了无所得的心,依然在滚滚红尘奔忙,那时我们也还是有两条船,

一条是因为慈悲。

一条是为了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林清玄文章列表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彭鑫博士:认为SY无害于健康的误区

传统西医认为:精液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核酸、葡萄糖...

每天三呼快乐

世间的名利就像枷锁一样,会缚住我们的身心;不破名利...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情欲越淡层次越高

佛经告诉你,有时候不一定看到男女性-爱才入胎。他说我...

【推荐】淫欲之害

一、什么是淫欲之害呢?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先讲...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

欲望来了怎么办?你需要这十五个退欲灵丹

对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于未然,在你被淫欲控制将要手淫...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

要画成垃圾,或是无价宝

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规定要画一幅图,...

【推荐】一位煤老板的因果报应

我们有一期《净土》杂志刊登了一则因果故事,是真人真...

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

若懂得说好话,人际沟通可以更圆通。当我们面对意见相...

【佛教词典】明病发相

明病发相者,略出不过二种:   一、四大增损病相  ...

【佛教词典】不死

梵语 amrta。指永远的生命。一般译作甘露。佛陀之教称...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

印光大师《放生十大功德》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

一切问题本来就不存在

一个生活充满苦恼的问题人去拜访一个智者,一见面就迫...

如何得清净心

问: 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个问我清净心...

拜佛时为什么要烧香点灯

香烛是象征心香和心光。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有着心...

圣严法师《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门》

六度万行 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

对于善法不要得少为足

菩萨面对一切的善法,必须如贫得宝想,无有厌足,多多...

律宗与净土宗的修持是相同还是不同

【原文】 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

为什么要给心灵背负重担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名字叫《新进化论》,漫画分两部分...

鹿头梵志的得度因缘

佛陀在罗阅城的时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随用功学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