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潇洒人生

2011/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位小公务员在剧院看戏,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身上。小公务员急忙向将军道歉,将军回说“不要紧。”可是小公务员却就此栖栖惶惶,定不下心来。幕间休息时,又去请求将军原谅。次日再专程去将军府上赔罪。第三天又去向将军反复解释自己的无意冒犯。将军终于被近乎纠缠的道歉惹火了,大叫一声“滚出去!”小公务员吓得周身发抖,回家就死了。

这便是19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名作《小公务员之死》。那位“小人物”的悲剧。当然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如沙皇时代的专制等级制等),但撇开这些而以禅者的眼光来分析的话,小公务员的心理状态确实有点失衡。社会世态对他的束缚太紧,上尊下卑的封建烙印太深,各种各样的深度恐惧所造成的心理压力重逾千斤。结果,一个喷嚏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禅者是主张“心态放松”,潇洒人生的,即要求参禅者放下各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唐朝有位俗家弟子去拜访赵州禅师,由于忘了带礼物,见面时十分抱歉地说:“我空着手来,真不好意思。”

赵州禅师微笑说:“那么你就放下来吧!”

这位弟子更不安了,愧疚中带着疑惑问:“我没带东西来,怎么放下呢?”

赵州禅师当场呵斥他:“既然如此,你就赶紧带回去吧。”

这位弟子霎巴着眼睛,弄不懂禅师“葫芦里卖什么药”。其实,禅师要“两手空空”的弟子放下的,当然不是礼物,而是“拘泥和俗态”。干嘛要不安呢?干嘛要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障蔽了生活智慧和生活情趣呢?可惜,这位弟子根器浅薄,未接禅机。

据说,古印度有位梵志(佛教以外的宗教徒)双手拿着合欢花、梧桐花去奉献给释迦牟尼佛。佛祖对他说:“放下吧。”梵志放下了左手一株花。佛祖又说:“放下吧。”梵志便放下了右手一株花。谁知佛祖继续说:“放下吧。”梵志惊愕地说:“我两手空空了,还放下什么呢?”佛祖说:“我不是叫你放下花,而是叫你放下一切嗜欲妄念。到了没有东西放下时,你便进入了不生不死的境界了。”赵州禅师的“放下吧”与佛祖的“放下吧”,就其内涵来说,恐怕是一脉相承的吧。

我们生活在尘世间,天天要与上司、同事、邻里、父母、子女、亲戚、朋友相处,当然要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但是,假如把人情世故看得太重,那么种种小烦恼也会搅得你心事重重,情绪不佳,结果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那句感慨:活得好累啊!

真的,许多人都喜欢“潇洒”,羡慕“潇洒”就是在日常的区区小事上洒脱不起来。

唐朝的仰山和尚是沩山禅师的学生。有一年,仰山到别处度暑假回来,师徒见面时,沩山禅师问仰山:“一个暑假不见面,你在那里究竟做了些什么?”

仰山告诉老师:“我耕作了一块地,还播下了种子。”

沩山禅师点点头说:“这样看来,这个暑假你没有闲散白过。”

仰山和尚接着也问老师,暑假期间做了些什么事。

沩山淡然一笑答道:“我吗?白天吃饭,晚上睡觉。”

仰山听了,脱口而出:“你这暑假也没白白度过。”

但此话一出口,仰山立即觉得自己的话有意无意地带着一种讽刺味,毫无疑问是失言失礼。于是涨红了脸,在一副窘态中情不自禁地咋了咋舌头。心想,老师一定动气了。

沩山禅师看到了仰山的窘态,便责备他说:“为什么你要把一句话看得那么严重呢?”

仰山没想到老师没有嗔怪他刚才的“失言”而是责备他现在的“不安”心态。仔细一想,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偶然的小疏忽,或无意的小过失,只要并非故意不恭或损人,也未造成恶果,那么就没有必要“牵肠挂肚”。于是,仰山渐渐地恢复了常态,又自在地开始了一天的功课。

“放下吧!…有那么严重吗?””这便是禅师潇洒人生的秘诀。

其实,有些琐碎的小事,本身并不严重,人家也许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苦的倒是“疑心生暗鬼”式的自我折磨。如果一旦我们自己“放下了”,那么风吹云过,烟消雾散,你便会发觉天地原来是如此澄明,一切原来是如此了无挂碍,自己原来尽可以安然地享受潇洒人生的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无念,许多修行人很熟悉这个词,但并不确定什么才是无...

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

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在当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

【推荐】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

人生就是一场戏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

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

佛陀教我们如何放下对子女的贪著

中国的父母从好的方面来说对子女非常负责任。从不好的...

晴日集

【存养篇】 一、得意淡然 不扬己盛 当我们面对得意的...

慧眼比天眼高明多了

前面我们讲到了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唱着无涯歌,走向极乐国——新罗元晓大师

元晓大师,新罗人,西元617年生,20岁时剃度于黄龙寺,...

身心安乐之行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沈家桢居士的学佛经过

我现在的心态,是衷心感激这一生中,所有遇到过的法师...

【佛教词典】正信

谓正直之信念。系相对于邪信而言,即指虔信佛所说正法...

【佛教词典】不退相

九无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指最上利根,所得功德全...

一休与五休

有一天,有人问一休禅师道:禅师什么法号都好起,为什...

缘份的秘密

在人的一生中,屈指算来,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并不多...

以善变应万变

今天一早走进办公室,老总公告公司,将全面替换计算机...

随顺远离之道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

不曾彻见生死之苦

世事虚幻,人命无常,当护其眼界,劲其神虑,苦其身毋...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静的境界,不管什么境界,我们都...

印光大师谈《心经》

(一) 《心经》,发挥三世诸佛所证之菩提涅槃,一切众...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

建了空墓,这样对后代有影响吗

问: 弟子普兰,师父吉祥,我爷爷在困锦州时候牺牲了...

放生牛的奇报

明朝江山人朱恺,字寿仁,性情淳厚好学。他们家里不吃...

不安分的牛儿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生多烦!其实,这都是因为「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