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虔诚一念包含无限

2012/03/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是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

话说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住在炭窑洞里,四壁萧条,夫妻俩甚至要共穿一条衫裤——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就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外出时,丈夫衣不蔽体,也只好待在洞里。一天,风闻佛陀率领弟子们到附近托钵乞化,夫妻俩就商量:“我们过去不知道布施种福田,才会落到今天这样穷困的地步,现在好不容易盼到佛陀来此教化,怎么可以坐失这样大好布施的机会呢?”

说着说着,妻子深深叹息:“这个家几乎一无所有,我们拿什么去布施呢?”

丈夫想了想,毅然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宁可饿死也不能错失这个机会。我们如今唯一尚称完整的东西就只有这条衫裤,我们就拿它供养佛陀吧!”

夫妻俩于是欢欢喜喜地把唯一的衫裤布施出来,顿时使佛陀的弟子们颇感为难。大家把这条裤子传来推去,一个个掩鼻而避,最后还是阿难尊者拎着这条裤子来到佛陀面前请示:“佛陀,这条裤子实在不能穿,还是丢掉吧?”

佛陀慈祥地垂训:“诸弟子不可以这样想,穷人的布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就拿来给我穿吧!”

阿难心下惭愧,捧着裤子和目犍连一起到河边清洗,谁知道裤子刚一浸水,整条河立刻波涛汹涌,暴涨暴落。目犍连一急,就运起神通把须弥山搬来镇压。压了又压,还是无法平息波涛,两人只好赶回来禀告佛陀。这时候,佛陀正在用斋,就轻轻拈起一粒米饭对他们说:“河水翻涌,是因为龙王赞叹贫人能够极尽布施的愿心,你们把这粒米饭拿去,就可以镇住了!”

阿难觉得奇怪,就问:“佛陀,那么大的须弥山都压不住,这么小的一粒米饭怎么可能镇压住那样的狂涛巨浪呢?”

佛陀笑着回答:“你们拿去试试再说吧!”

阿难和目犍连半信半疑地将这粒米饭丢进河里,河竟然一下子就风平浪静了。两人深觉不可思议:难道一座须弥山的力量反而比不上一粒米饭吗?回来后立刻请教佛陀。

佛陀开示道:“无二之性,即是实性。一粒稻穗从最初的播种起,经过灌溉、施肥、收割、制造、贩卖……累积了种种的力量与辛苦才能成就一粒米,它所蕴含的功德是无量的,正如同那件裤子是贫苦夫妇唯一的财物、全部的家当,它所包藏的心量也是无限的!四海龙王懂得一粒米的功德与裤子的功德一样大,都由虔诚一念引出,所以赶紧退让称善。由此可见,只要虔诚一念,则小小一粒米、一条衫裤的力量,都可以与千千万万座须弥山相等!”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讲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他:“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有!”李渤一派得意洋洋。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脑袋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合十微笑:“奇怪了,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

李渤听了,当下恍然大悟:原来事物本无大小的分别,所大所小都生于人心。

一座须弥大山和一粒小芥子相比,到底孰大孰小?我说,一样大,一样小。在佛法来讲,自性也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不受时间和空间支配的,也就是“理事无碍”的道理。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一”就是只有一个,“多”,就有很多个了;但是,在佛法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

一朵花与一个虚空,孰多孰少?孰大孰小?一粒花种由种在土壤里到萌芽成长,需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育、阳光的照耀,还要有风来传播花粉,有空气来沃养成长……一朵花是集合了宇宙万有的力量才得以绽放的。一朵花即等于是一个虚空,“因缘有二法,实性则无二”——这也就是一多不二。

再进一步从世法上来说,我们每天的生活,要吃饭穿衣,要坐车住房子,要希求多闻、资养色身……这一切一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农夫种稻、工人织布、司机开车、建筑师盖房子、专家学者讲授、科技信息传播等等而来。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个人必须仰赖那么多人事的聚集辐凑才得以生存,这个“一”岂不是包含了无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阿育王造塔供养胜缘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觐见优波崛多尊者,告知国...

穷书生的传家宝

佛经里有一段故事:有位书生以教书维生,但是家乡环境...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

【推荐】贫不等于苦,富也不等于乐

如果我们缺乏生命的意志,并且对生命价值没有正确的认...

三千亿无形财产

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有一天出宫巡视人民的生活。一到...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

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

这人好像很富有,但是这个不是福德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学漫画】明心见性为什么还要精进念佛

迈春法师的往生故事...

古代母亲教育子女的用心之事

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自襁褓至幼年之时,其衣食住行...

忍一时之气,也许可避免一场灾祸

有首古诗是这么写的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

给自己抹点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

【佛教词典】三昧发得

又作发定。谓由专念之法而心住一境,遂得胜境现前。亦...

【佛教词典】具足

具足者。谓此依出家。及依远离所生善法。精勤修习。无...

净界法师:十念必生愿

我们看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灾障、增长福...

生命有限,应积极寻求解脱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们追...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

野狐禅「不落因果」

《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

上香是上一支还是上三支

问: 上香上一支?还是上三支?还有红香和黄香,上哪...

动静一如才是真定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

圣严法师《与蚊子和平共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你正要睡著的时候,一只...

随手环保100事

使用布袋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憨山大师《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

神通不是辨别正法与邪法的标准

神通,根据佛经上讲,有妖通、报通、证通。证通就是一...

如何帮助自卑的人

自卑的人除了会带给自己烦恼,往往也会有自大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