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贫穷老母布施臭米汁

2012/05/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迦叶尊者喜欢向贫穷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钱人乞食。一天,尊者准备去乞食前,先入定观察应该给哪里的穷人种福田,观察后即来到王舍城中,看到一位老母最为贫困,她住在茅厕中,身体赢弱又有疾病,孤苦零丁无衣无食,只能用小篱笆遮挡身体。尊者入定知道她由于往昔没有种福所以今生贫穷,又知道老母近日即将寿终,于是心想我若不度她,她就再也没有种福田的机会了。这天,老母饥渴困乏,见到一位长者要丢弃一些已经酸臭的米汁,随即拿着破瓦盛了回来。大迦叶尊者来到老母的住处,说:“你若布施给我可以得到大福报。”老母回答:“我又病又穷,无衣无食,并非我不愿布施,实在是没什么可以布施的呀!”

尊者说:“佛是三界至尊,我是他的弟子,想要解除你的饥饿贫困,所以向你乞食,如果能把衣食分少许布施给我,即可从饥贫中解脱,来世得到豪富。”老母说:“诚如您所说,我前世没有修福,所以今生住在粪窟中,无衣无食,虽想要布施却无能为力啊!”尊者说:“你说饥饿贫穷无以布施,如果你有布施的意愿,则不能说是贫穷了,如果再有羞惭之心,就是穿着法衣了。世上有的愚人,虽然锦衣财宝谷物众多,却无惭无愧不知布施,福报尽后就要受贫穷的果报了。如果你这么贫穷还能布施修福,那就是稀有难得啊,要相信布施必能获福啊!”

老母听尊者说完后,心里很欢喜,想起前日得到的臭米汁,想要布施又担心没法喝,于是请问尊者:“可以慈悲接受我的布施吗?”尊者回答:“很好很好!”老母即取来米汁,由于没有蔽体的衣服,只能侧着身子隔着篱笆把米汁递给尊者。尊者接受了米汁后,即咒愿老母获得福报安康。尊者心想,我如果把米汁带到别处喝,老母会不相信,以为我把米汁丢弃了。随即当着老母的面把米汁喝干净,老母于是生起了真实的信心。尊者又想,我当显现神足通令老母增加信心,随即隐没地中又飞上虚空,身出水火,种种变化。老母看到如此神变后欢喜踊跃,诚心地跪在地上遥视尊者,尊者问老母:“你有什么心愿?世间豪富,转轮圣王,及四天王释梵诸天,或者欲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乃至无上佛果,都可以实现。”这时老母厌离世间之苦,听说天上非常快乐,即向尊者禀白:“我愿以此微福得生天上。”于是迦叶尊者忽然隐没不现。

数日后,老母寿终,即转生到忉利天上,威德巍巍,震动天地,光明殊特,譬如七个太阳同时出现照曜天宫。帝释天主释提桓因很惊讶,不知是什么人有此福德,该不是这里还有人在我之上吧?于是以天眼观察,得知是因为这个天女的福德。释提桓因问天女:“你从何处来?是修了什么大福德,有如此大光明大威德?”天女回答:“我原本在阎浮提的粪窟中住,又老又病,无衣无食,因为供养了释迦佛的大弟子迦叶一点臭米汁,然后发愿生天,所以现在生到此处。”

这时天女心想,我今获此福报,皆因前世供养迦叶尊者,假使以天上种种珍宝供养尊者,仍不能报答尊者之恩于万一。随即带着侍女手持天香天花下到人间,于虚空中散花供养迦叶尊者,然后下来五体投地顶礼尊者,再以偈赞叹尊者,表达感激之情,天女说偈之后,即与侍女一起回到天上。

帝释心想:此女于阎浮提臭恶之中,以米汁供养迦叶尊者获此大福,尊者只接受穷人的供养,不去富贵之家乞食,我得想个好办法,到尊者处种种福田。于是释提洹因即与天后,将食物装在小瓶中,下到王舍城,在小巷边建了个简陋的小屋,并变化成一对老夫妇,身体消瘦,弯腰驼背,装作穷人乞丐之状,屋里没有任何饮食谷物衣服等。迦叶尊者乞食时,看到这家穷人就上前乞食。老大爷说:“我们太穷了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尊者为老夫妇咒愿久久不肯离去。老大爷说:“我和老伴曾经乞讨得少许饭食,正打算吃,听说您非常慈悲德高,如今虽然穷困,愿意将饭食供养贤者您,希望能令我们获得福报。”心里又想:天食非常的芬香,如果打开瓶子让尊者察觉,必然不肯接受。于是老大爷说:“道人,请您把钵给我,我把饭食盛上。”于是尊者把钵递给老大爷并咒愿施主获福。

老大爷刚打开瓶子,天食之香马上普熏整个王舍城,尊者嫌味道太香心里奇怪,便准备入定观察是怎么回事。这时,老夫妇恢复帝释天主和天后的原形,迅速飞上空中,欢喜无量。尊者思维后知道是帝释化作老人,为了增加福报这么做,既然已经接受了布施就不宜归还给他了。迦叶尊者称赞说:“善哉帝释,培植福报无有厌倦,能够忍受丑陋的身形,下来人间培福,必定获得殊胜果报。”帝释和天后听后更加欣喜踊跃。这时天人奏着天乐来迎接天帝天后回宫,帝释回宫后倍加欢喜。

世尊对阿难说:“世间没有人能比得上这位贫母,所施虽然很微少,却能获福无量,因为她由于遭受苦厄发起了至诚供养的心。而帝释天呢,他在天上享受着巨大的天福,还能舍下豪贵之身下来人间种植福田,所获福报也是难以衡量。所以如来说布施第一。阎浮提人愚痴可怜,能如此布施者很稀少啊,你要广为宣说如来的真实教言。”于是,天龙鬼神,四辈弟子比丘僧,广行财法二施,愿及众生,随其志愿,皆得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何法供养功德最大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答:...

贫生童子的供佛斋僧果报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因为...

福德浅薄之人供养财产,不会遇到真正的福田

当我们供养僧众的时候,哪怕所准备的财物极其微薄,也...

斋僧获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子,年纪很小时便失去了双亲,一...

一次施舍的福德

在舍卫国里有个名叫拘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却一点也...

【推荐】楞严咒的六大妙用

一、除障 至心持楞严咒不用再去执着所谓的冤亲债主了,...

竿影见佛法

从前,印度有座寺院,里面住了四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城...

早晚课诵的功德利益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佛学漫画】释迦牟尼佛传

星云大师著,林钜晴绘。...

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禅宗平常都是打坐...

能修此十一种法,道业必有成就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为比丘众开...

【佛教词典】五怛特罗

梵名 Pacatantra,意为“五篇之教训故事”。又称五卷书...

【佛教词典】四要品

指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二方便品、第十四安乐行品、第...

慧能大师与法达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

禅斌法师:算命的果报

世人不相信因果,却热衷于算命求签。话说有需求就有市...

【推荐】以佛号来压制妄想,那效果一定很差

我们这次的课程有三个忆念: 忆念真如、忆念阿弥陀佛名...

石头变成佛

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

蕅益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念佛法门圆顿了义 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

不要烦恼明天怎么办

话说两个来问道的僧人,都被赵州禅师叫到茶堂吃茶去,...

境随业识转,是故说唯心

成差。天见是宝严地,人见是水,饿鬼见是火,鱼见是窟...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择正业而活命

第一是选择远离杀业的事业。 远离杀业,就是不杀生,不...

反观自己,不向外求

每当我们拜访佛寺时,总是见到许多佛像以打坐的姿势端...

《心经》对人的启示

《心经》的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该经是佛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