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2017/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是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古代刑法中的十种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包括: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恶不赦,就是恶贯满盈了,现代汉语中对十恶已经没有具体所指,而是泛指重大罪行,用十恶不赦形容坏事做尽,非常解气过瘾。那么,你知道吗?十恶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佛经里的。

"十恶",最初是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十恶”的具体内容,如《未曾有经》说:“起罪之由,起身、口、意。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嫉妒、嗔恚、憍慢、邪见。是为十恶,受恶罪报。”

行“十恶”而程度严重的,据说要受大苦报。如《南史·高逸传论》指出:“今则十恶,坠及五无间地狱,刀树剑山,焦汤猛火。”

佛教认为,如果你前世造十恶业,招感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报,其后若转生为人,余业未尽,那么,每一恶中都要受到二种果报,称为十恶果报。据新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载,十恶果报是这样的:

(一)杀生果报,于人中得短命、多病二种果报。

(二)偷盗果报,于人中得贫穷、共财不得自在二种果报。

(三)邪淫果报,于人中得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二种果报。

(四)妄语果报,于人中得多被诽谤、为他所诳二种果报。

(五)两舌果报,于人中得眷属乖离、亲族弊恶二种果报。

(六)恶口果报,于人中得常闻恶声、言多诤讼二种果报。

(七)绮语果报,于人中得言无人信、语不明了二种果报。

(八)贪欲果报,于人中得心不知足、多欲无厌二种果报。

(九)嗔恚果报,于人中得常被他人求其长短、常被他人所恼害二种果报。

(十)邪见果报,于人中得生邪见家、其心谄曲二种果报

与“十恶”相反的,称为“十善”,是修行人努力的目标,所谓“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南朝·梁武帝《断酒肉文》)。

各位同学,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切记且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善因善缘》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

【推荐】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

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现的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

你布施出去了,你就创造了一个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星云大师:佛教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心如地,...

圣严法师《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为,佛法要我们什么都不求,其实这是一种误...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语 dasa dis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

中国十大著名寺院

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郊,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

阿罗汉是如何成就的

从凡夫修成圣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始点到达终点,...

【佛教词典】死狗

(譬喻)以譬秽身。涅槃经一曰:是身可恶,犹如死狗。...

【佛教词典】后后所有希求

【后后所有希求】 p0879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于...

习惯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A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刚开始B很感谢...

众生皆有佛性 不宜杀生庆贺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

「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时,很多人会说:「太早了!我现...

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

孔夫子,他有一天带着他的弟子游行在陈蔡之间,陈国跟...

旷劫以来,无一时一刻不在梦中

【原文】 古云:处世若大梦。经云:却来观世间,犹如梦...

二块砖的福报

诸位今天能够来佛堂打佛七,住在道场,安坐佛堂里,都...

如何正确运用十念记数法念佛

问: 我平时用印光法师讲得念十声的方法记数,但我发现...

思考方式决定你快乐或烦恼

有时候我想:人为什么会生气?其实人生气的时候往往是...

心里的坟土早干了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老子和庄子是放旷逍遥哲学家...

正思惟与邪思惟

【原文】 禅那者,此云思惟修,故称禅思比丘,是贵思也...

佛经中说:梦见这四种相最为吉祥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中说:若人梦中见四种相者,...

要增加修养,先要从改做起

一个人要增加修养,先要从改做起,从受做起,从自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