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心养性,端正「行」为

证严法师  2012/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时,很多人会说:「太早了!我现在还要担负家庭的责任,必须等到责任完成后才能修行。」也有人会说:「太慢了!如果我早知修行的好处,就不至于拖家带眷的,如今是放不下了。」

事实上,修行并非出家人的专利;而出家后若不知修行的真义,则同样无法断除一切烦恼。

修行的旨趣在于「明心见性」,我以为「明心见性」这四人字的含义就是「修心养性」。因此,修行就是:于内,「修」心养性;于外,端正「行」为。而这分展现于内、外的功夫,并不限于出家修行的人才能做得到。

有句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们不妨将它改为「人之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人心应该都是一样的,都与佛菩萨有着同等的善念爱意;但是,由于人的习气、观念不同,以致有不同的反应和行为。所以,我们才必须下功夫修心养性。

心与性的差别何在?凡夫称之为心,圣人称之为性;心性本来是一体的,只是清净的本性被世间的欲念污染时,它就变成凡夫心了。修行就是要下功夫好好修心,去除心中贪婪、瞋怒、愚痴、骄慢和猜疑。

往往有人会说:「我心好就好,又何必去修行?」只是我们如何厘定好心的标准呢?例如你在开车时,见到路旁有人受伤,你心想:「我很想上前帮忙,但怕会被诬赖人是我撞倒的。万一好心没好报,岂不是自找麻烦?」诸如此类的心念,究竟是好是坏呢?

真正的好心是要经过洗炼的,要修习到面对遭受苦难的人们时,能够非常自动、没有一丝一毫考虑即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这分显露美善本性的洗炼工夫,就是修行。

所以,不管有无宗教信仰,每个人都必须为「修」心养性、端正「行」为痛下功夫。

灌溉善种子

修行并非逃避现实、离开人群,修行的目标是要忘记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计较自己是否能解脱,而以众生为重;关心众生是否能离苦得乐,是修行者的自然风范。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活动的功能,每个人的心灵都有纯净的良知;我们若能为大众献出自己的智慧,发挥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必能造福社会人群。

不计较自身得失,以众生为重的修行是佛法的真理;若能将我们平时所学的理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上,学以致用、成人利己,自然能够心生欢喜。

想获得这种欢喜,要靠长久心来孕育、培养,不可一曝十寒!因此,当我们拥有一颗纯良的种子时,就要把握因缘时机,赶紧种入土中;并且要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及空气,才能成长。

我们应该把握因缘,好好保护善念;有好因缘与善种子,内外健全,就能使修行的心永不退转、厌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有三个次第

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

白云法师: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知识,是理论上的见闻。修养,是实践中的体验。 学佛...

修行起来为何很困难不容易成就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修学佛法的人,解要圆,行要方

何谓圆呢?就是圆融无碍。因为佛法竖穷三界,横遍十方...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

独修需要具备哪些因缘条件呢

世尊成道后未久,弥醯尊者作为侍者,悉心照料着佛陀的...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如何测度慧命有否成长

问: 若要测度自己的慧命有否成长,是否可以「本来是...

待人要退一步,爱人要宽一寸

学佛,一定要学得心在宁静中。能够如此,则普天之下的...

证严法师与弟子的对答

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最美?什么样的衣服穿在身上最漂亮...

聪明人反被聪明误

证严上人于晨语开示,有些聪明人反被聪明误,别人见他...

【佛教词典】左行

(一)指书写文字自左而右,如梵文、巴利文、西藏文、罗...

【佛教词典】三处莲华藏世界

(名数)密教立三处之华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经立三重之...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

找小鸟当证人

我们平时面对外境时,常会加以分别,却从没有好好地观...

星云大师:做一个好公务员

我们在国家机关服务,应该要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才能把...

四十八大愿——(第36愿)勤修必成佛道

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

虚伪的迦罗呵

从前,在伽尸国的波罗奈城,有位弗卢醯婆罗门,他的门...

我与妙智老和尚的奇妙佛缘

释妙智法师(俗名蔡松苍)于一八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珍惜我们的时间

看得见的,我们比较容易在意,比如金钱;看不见的,我...

「法会」的原意究竟是什么

谈起佛教的共修活动,法会算是许多人认识佛教的入门砖...

提升道德水平,离不开因果

弘扬佛法,提升我们民族的素质,提升我们中国人的道德...

造佛塔的功德

佛塔,亦称塔婆,浮图,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是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