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皆仁法师  2019/0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袈裟,梵语音译为迦沙曳,义译为不正、坏、浊、染等。因为佛教出家人所穿的法衣,避开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其他杂色,所以从色而命名为袈裟。

又因为当初那悲催的频婆娑罗王眼神不好,差点错把外道当作佛教出家人,于是跑去找佛陀吐槽。而佛陀和阿难尊者外出时,佛陀在田畔见到田相整齐,于是就制订佛弟子必须穿割截成田相的法衣,以示和外道出家人有所区分。

在佛陀时代,袈裟有三件,称为三衣,分别是大中小size的三种法衣。

大的称为僧伽梨,又称为大衣;中的称为郁多罗僧,又称为七条衣;小的称为安陀会,又称为五条衣。而在佛陀时代的出家人,平时是必须三衣齐备的。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因为北方气候寒冷,所以,法衣也有所改制,虽然田相不变,规制不变,但是中国的出家人会在法衣下穿着常服。

有些人以为出家人平时所传的海青广袖飘飘,就认为那是袈裟,其实,披在海青外面、具有田相的,才是袈裟。

记得有一次,有人曾经问起护衣要怎么护?其实律典里面已经明说了“护衣如护皮”。

啥意思呢?意思是护持三衣,就像保护自己的皮肤一样,去哪都带着不离身。

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三衣就是平常穿着的衣服,所以到哪都是要穿着的。

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袈裟作为法衣,表法的功能大于实用功能。一般中国出家人披衣,都只是披七衣;至于九衣是在某些特别庄重的场合,比如讲经时才会披上;而五衣,一般披的不多。

而且出家人平时为了作务劳动方便,都是穿常服,没有穿海青披衣,所以护衣对于现代的出家人来说,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了。

而我们当代出家人还能披着这一领大衣,就不能不提及虚云老和尚的功绩。虚老的年谱中曾经写着这么一段话:

“师(虚云老和尚)唤侍者一齐进来。师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可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撼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拚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曰‘戒’。”

所以,身为衲子就更应该珍惜身上的袈裟了。

记得在佛学院读书那会,曾经有一位学长提及自己出家的因缘。

有一次,她到路过佛学院,见到有一位师父穿着袈裟,身姿飘逸出尘,她当时就生起了一个念头:我也要出家,像那位师父一样!

听了学长的这段经历后,大家都在讨论:“是哪位学长功德无量,穿着袈裟在那里一站,就把这位给度了。”

穿着袈裟有何殊胜之处呢?

让我们翻开《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一起来感受一下:

“出家菩萨即不如是,随其所得不嫌粗恶,但怀惭愧以充法衣,得十胜利:

一者能覆其身远离羞耻,具足惭愧修行善法。

二者远离寒热及以蚊虻恶兽毒虫,安隐修道。

三者示现沙门出家相貌,见者欢喜远离邪心。

四者袈裟即是人天宝幢之相,尊重敬礼得生梵天。

五者着袈裟时生宝塔想,能灭众罪生诸福德。

六者本制袈裟染令坏色,离五欲想不生贪爱。

七者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作良田故。

八者身着袈裟罪业消除,十善业道念念增长。

九者袈裟犹如良田,能善增长菩萨道故。

十者袈裟犹如甲胄,烦恼毒箭不能害故。

智光当知!以是因缘,三世诸佛缘觉声闻,清净出家身着袈裟,三圣同坐解脱宝床,执智慧剑破烦恼魔,共入一味诸涅槃界。”

关于袈裟背后的故事,今天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得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

佛教的「挂单」是什么意思

挂单是指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丘...

这是一种骗术,为何仍有人受骗上当

【原文】 或问:烧炼①之诓骗,莫不知之,而恒中之者,...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问: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著魔一般都...

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

敬佛无定法

冬夜严寒,一个乞丐颤抖着敲响容西禅师的屋门,哭着向...

为了让你拜,我来做点怪

问: 有一些同修讲,广东某一寺院有某法师讲自己随时可...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受持八关斋戒,卧具和饮食应注意哪些

第七条、不坐卧高广大床。 关于律中的床这样东西,中国...

地藏菩萨的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1)...

寺院「斋天」有何含义

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金光明经》编...

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佛教词典】仪晏

(人名)唐吴兴人。游历诸方,参镜清道怤,嗣法后,依...

【佛教词典】真言宗八祖

又作八祖相承。即指密教初祖大日如来、二祖金刚萨埵、...

不应当追念过去

《胜妙独处偈》的开头一句是慎莫念过去。 念过去的意...

傅大士:劝君常修十法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

美女放荡患宫颈癌,临死前现身说法警醒世人(图)

一名美艳的女子,有着扭曲而不幸的人生经历。她曾经因...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星云大师在南京大学讲禅

2010年11月25日下午,84岁的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世界...

佛教千僧斋的由来与功德

何为千僧斋? 千僧斋会,顾名思义,即同时布施一千名僧...

禅宗看话头的用功方法

禅宗的法门呢?我略讲两句就好了。虚云老和尚他老人家...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

初学佛应克服的哪些误区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

农历七月不是鬼节

一、盂兰盆会的由来及其发展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

谈感应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