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何谓「四重二谛」

2022/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何谓「四重二谛」

第一重:以“有”为俗谛,以“空”为真谛。

第二重:说空说有皆是俗谛,非空非有为第一义谛。

第三重:空有为二,非空非有为不二,二与不二皆是世俗谛,非二非不二才是第一义谛。

第四重:前三重二谛皆不离言说,故皆是教门,皆是世俗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名无相,才是第一真谛。

 

这四重二谛有两种意义:一是前后浅深义,二者是前后无浅深义。

前后浅深义者,初重只破有不破无,故浅。第二重空有皆贬为世谛,非空非有才是第一义谛。第二重虽明不二中道,然对二明不二,犹是相待假,故第三重非二非不二方是真谛。第三重虽是二不二双泯,然有言说。凡有言说皆是世谛,故有第四重,言忘虑绝,才是第一义谛。

前后无浅深义者,乍看起来,似乎前者为浅,后者为深,其实并不尽然。这四重二谛是为根机不同而设立的,若是上根人,听到第一重,便能悟得无言之道,若是中下根人,听到第三第四重也未必能悟道。故前者为上根人说,后者为钝根人说。对下根若不重重破遣,难以悟无言之道,为此故立四重二谛。

又此四重二谛,若就教理分者,皆可说俗谛为教,真谛为理,辗转适缘,灵活运用。

虽有四重二谛,但早期中观宗多用初重,后来三论宗多用第二重,所以三论宗常说,若空若有皆是教门,非空非有是中道第一义谛,说二谛是教,就是根据第二重二谛说的。如他家说:《三论》《般若》是通教,只谈二谛,不谈中道,今明我第二重二谛,已说非空非有为中道,怎么说不谈?第三重中,若二谛若中道,空假中三谛皆是我家俗谛,非三非不三方是真谛。摄论师说:三性(三谛)是安立谛为俗,三无性非安立谛为真。今明,凡有言说皆是世俗,言忘虑绝方是真谛。

所以建立四重二谛者,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受悟有别,为适应根性的不同,故此建立四重二谛。

又为释于经论,建立四重二谛。经论中或说有为世谛,空为第一义谛。如《大品·具足品》说:“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世谛第一义谛。”即是初重二谛意。

《大品·道树品》说:“若有若无,世谛故说,非第一义。”即是第二重意。

《华严·性起品》云:“不著不二法,以无一二故。”《大品·十善品》说:“不以二法,不以不二法。”是第三重二谛意。

《华严·十住品》说:“谛了分别诸法时,无有自性假名说,悉欲分别世谛义,菩萨因此初发心。一切诸法言语断,心行寂灭如虚空,悉欲分别真谛义,菩萨因此初发心。”即是第四重意。

因为经中明二谛不同,为欲解释经令学者易懂故,所以建立四重二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们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别和执着。我们都有...

【推荐】无情物也有佛性吗

有情众生有佛性,但草木石头等属无情,是否具有佛性,...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金刚经的40句名言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

慧律法师《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缘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却认为自己很行...

佛法所说的「空」应怎样理解

问: 佛法所说的空,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大安法师答...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

何谓「中阴身」

人死之后,到哪里去呢?人死之后,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

敲木鱼的由来

僧人诵经时用木锤敲击木鱼,便发出清脆的声音,用于掌...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佛教词典】义心

(术语)犹豫不决之心也。有迷事迷理二者。迷事之疑,...

【佛教词典】打饭

禅林用语。“打”字,为动词,含有成办、调做之意。打...

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

星云法师: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佛教道场往往对发心捐献的信徒说:「功德无量!将来阿...

只能观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

我们现在来去亲近善知识僧呀,他也是有一些,怎么讲呢...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为什么要超度历代宗亲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

何谓「四大皆空」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

凡夫与圣人的判定标准在哪里呢

面对盲点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生命归零。因为你在枝末...

佛门里的财神爷

人们求财富,大都会去拜财神爷。那么,财神爷是何圣何...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禅师们的胆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

念佛消业的故事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