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所说的「空」应怎样理解

大安法师  2014/1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佛法所说的“空”,具体应该怎样理解呢?

大安法师答:一切诸法——无论是心法,还是色法,它都是缘起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各种条件聚在一起的产物。不仅这个缘起的东西是空的,就是那个缘起的要素它也是缘起的。所以归到最后,没有一个实体可言。这一点对我们中国大陆的众生来说,可能觉得认知上有很大的障碍、很大的挑战。

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了一种观念——是唯物主义,认为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那么这个观点可以说跟现代的自然科学,跟圣人所证到的法界的真理,是不相应的。物质世界没有它的客观性,都是缘起法。既然是缘起法,就是空的。所以要在诸法真实的这个本体上,我们认证空的真理。

但这个空不是断空,不是顽空。不是断灭空,它是包含着“有”的空,一切有。正因为有空,才会缘生宇宙万有的现象;虽然有万有的现象,它当体即空。所以要了解空有不二、空有一如。中道的正见双照两边,承认空和有都存在;又能够双遮两边——非空非有。实际上空和有都是我们凡夫认知外界的一个名相符号。我们说离四句,我们离不开四句:一句是空,一句是有,一句是即空即有,一句是非空非有。但是在诸法的实相上,是离开这四句的,说它有也不对,说它空也不对,说它断灭空也不对。

离四句绝百非,这不是我们的语言所能把握、所能诠释的。所以只能用我们有限的语言来勉强描述:那个诸法的本质相状就是空,但是又不要执著这个空,空中生有,空有不二,真空妙有才是我们这个佛法真相。空是不动的。假有是多变的,是无常的——由于它是等待条件才有;当然条件不具备,它也就没有。这叫“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相待法都是无常的;绝待的才是不动的、永恒的东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拜佛很重要,但身体有病不能拜,该怎么办

问: 师父您好!阿弥陀佛!从昨天到今天,师父一直说拜...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怎样改善不如意的婚姻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念佛法门要注意些什么

问: 佛法的重点在哪里?念佛法门要注意什么问题? 慧...

不要只讲「空」,还要把「有」建立好

在与大家的分享交流中,听到很多人谈到了空,也对空有...

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往生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问: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问: 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念佛相应的秘诀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佛教词典】息灾法

(修法)息灾之修法是真言四种坛法之第一。消灭天变地...

【佛教词典】二种众苦根本

【二种众苦根本】 p0034   瑜伽十三卷二十二页云:又...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落实

问: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应该...

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

在教内有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1、不嗔。如果想要长得...

袈裟的功德

袈裟,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因为法衣的颜色不正而...

星云大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

开智慧的妙法--梦参长老的亲身经历

你要是能够天天诵持〈普贤行愿品〉,能开智慧!能消业...

不要错失千载难逢的往生机缘

阿弥陀佛光明妙德不可测度、超情离见,具有很多不可思...

无「我」让心灵不受到伤害

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

【推荐】地藏菩萨慈悲拯救父亲出危险

此文的写作,缘起于《净土》杂志上的一篇题为《感观音...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

世界500强高管对女儿的忠告

儿女们不久你们就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这是一个漫...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