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昌臻法师  2021/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凡夫终日忙碌,应酬既多,回家又不息心静虑。虽然每日早晚两课,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宁。尽管念佛,妄念依然压倒正念(就是念佛的心);也从不体会到离一切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修一切善法等道理。因之,修行多年,仍然心随境转,自己做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处。确实如此。

为什么有人修学佛法多年以后, 竟去学邪门歪道?就是不懂得“心外无法”,而去想“心外求法”,追求神异。这主要就是不明理造成的。比如,对“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要完全弄清楚,除非你证悟了。但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深信不疑。这个就是宇宙、人生的奥秘,这是真理。两千多年来,不少大德也是亲证了的,才有那种成就。

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自性,就是众生的本具的佛性,就是常住真心,永远不坏,其它一切都是假的。因为都是因缘所生法,有生就有灭,不是永恒的。这很重要,必须了解。

所以说:“万缘皆假(万事万物都是假的),一性为真(只有这个本性才是真的)。圣人借假以修真(聪明的人借这个假的躯壳还存在时,去修真心);愚夫丧真而逐假(愚蠢的人把真心丢掉了,而去追逐假的),在假的躯壳上去打主意,费精力,这完全错了!”

为什么念佛可以成佛?

“阿弥陀”三个字,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人人本有的佛性。我们念自性佛,念到结果,妄念去掉了,真性显露了。

我们念佛的心就是佛心,所以说“是心是佛”。尽管我们用妄心在念,但是念来念去,妄念逐渐减少了,妄去真显,就是一个“是心作佛”的过程。懂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根本真理,就抓住了一把总的钥匙,一切佛法的理论都贯通了。我们就晓得真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因此说:“一切唯心造”啊!

当然,佛法所说的“心”,不是我们所说的心脏,那个叫“肉团心”,实际上与思维活动没有关系。也不是我们平时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妄心。

佛法所说的“心”是“常住真心”,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太好理解。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佛陀所开示的是绝对真实的,这个就是宇宙、人生的奥秘所在。这个“常住真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常住不变的,这个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我们懂得了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就明了教理了。这个认识不要把它看简单了,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一生成佛的因缘,就是当生成佛的起点。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念佛自然就得力了,妄念就能大大的减少。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念起佛来,就容易感应道交。而且,明理的人,往生的品位,也必定能提高。

由此可见,念佛必须明理,明白教理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忽视。有人会说:“我们当然想明理啊,但是不识字,文化太低,怎么办?”我建议:我们要有这个认识,知道明理的重要,然后虚心向人请教,特别是重视听经,听正知正见的法师讲的磁带。只要多听,必然能够理解,这并不要好高的文化。

只要我们认真听,认真思考,多闻多思,这样,就能逐步地明白佛法的教理了。所以学佛应该“理事双修”,不要偏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昌臻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

《净土圣贤录》之往生比丘

往生比丘 《净土圣贤录》初编者际清居士彭二林评论道:...

临命终为什么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我们临命终为什么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呢? 第一个、...

崔母何以五六年工夫就能往生

圣人诚明之道,如来真常之法,匹夫匹妇,皆堪与知与能...

净土简易早课

修持法门一 【原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愿云:我...

清代高僧彻悟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净土...

净土法门不可思议之意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 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 二、...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由法身垂迹,惊入三界火宅之门,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昌臻法师《学佛先学做人》

今天讲的题目是《学佛先学做人》,分两部分来谈: 第...

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对念佛人病中发心的开示

[原文]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

【佛教词典】欲苦

(术语)欲界之苦患也。释门归敬仪中曰:此凡愚少厌欲...

【佛教词典】四业

【四业】 p0399 集异门论七卷九页云:四业者:一、黑黑...

慈心化嗔心

有一天,佛陀在毗舍离国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向诸比丘...

阿弥陀佛的无条件救度之心

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

婚外情、一夜情的九大害处

古谚:饱暖思淫欲。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中国圣贤文化却...

圣严法师对付生气有一套

圣严法师教人对付生气有一套:把意念放在丹田或脚底、...

喜贪美色美味,当修如是观法

如经中说,修定的人要离欲及恶法。离欲即指离开五欲。...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

星云大师《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在我弘法的岁月中,经常有人问我:「天堂地狱在那里?...

【推荐】如何解决烦恼和妄想

问: 佛法不离世间法,我们在家二众在生活中修行时,...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怎样避免罪业的增长强大

贯通三世,强者先牵 前面是讲到业力的生起,这以下讲到...

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