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晚景不虚度念佛往生

大安法师  2013/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晚景不虚度念佛往生

老年净业行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属于自己的时间充裕,自主支配的空间更多,应当在净业上比忙碌的青壮年更行功进步,感得加持,取得成就。

平日里,老年净业行人应当有一个规律的生活,除了买菜做饭,洗衣家务,剩下的大量时间应当一心办道。少去闲谈是非家常,应在家或静坐念佛,或绕经念佛。一日之中,为自己定下课数,或一万,或三万。道业勤,则世情淡,倘若任自己放逸,日日虚度,转眼是生死年关。一旦失却人身,便是万劫沉沦。

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反观自己几十年的恩怨悲欢,应该总结出人生的苦空无常。进而放下世情,一心念佛。若儿女孝顺,当观世事无常,本质为苦,不做留恋。若儿女不孝,当观人生随处讨债讨怨,怨憎会苦,更当生发厌离心,求生净土。

若衣食无忧,当思是前世积累福德,现今享福日日消减,福若消尽,苦必现前。故当精勤念佛,求生净土。若年迈之年,经济上仍然捉襟见肘,当思为宿业酬偿,如今我老了,因宿世恶业所致,还不能安享晚年,还要为衣食住行而忧愁,想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而浊世物价飞涨,一餐一饮皆来之不易,更当深发厌离心,精勤办道,刻苦求证,争取早日蒙慈母救度,往生西方净土,脱离这一世的苦报身。

老年净业行人,生命已到暮年,想孤坟尚且常埋少年魂,而我生命之路已快走到尽头,想到此,便不敢放逸。一朝无常到,奈何业力牵。当放下万缘,减淡世情,专一念佛。老年人宜修净业,念经持咒参禅对我而言时间已经不够用,主要还是念佛,并深发厌离心,发求生净土愿。

人身难得,况我岁暮蹉跎才得遇念佛法门,更不可放逸懈怠。人生已进入老年,如果还日日麻将哗啦,唱歌跳舞,黄昏恋,扭秧歌,在墙根底下晒太阳,养花弄草,侍猫逗狗……岂不是耽误了这个难得的人身?实在是糊涂!老年人的生命已经是以秒倒计,窗外草木一荣一枯,我的头上便又添几许白发,额上又生几许皱纹。想那气弱体衰,昨日旧痛未除,今日又添新疾,这都是无常在门外渐进的脚步声在催我等的命,焉敢不虔诚念佛,求慈母的救度?

人生几十年悲苦交煎,才知行功进步菩提;

晚景不虚度念佛往生,方证弥陀救度本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要离憎爱二心

各位居士在家也念佛,可能念佛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原...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

亲人临终不愿往生,该如何劝导

问: 我的亲人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亲人并没有求...

参究念佛的利与弊

念佛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像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 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

副经中的副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在讲净土法门的部类门,也就...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念佛求往生不应怕死

有些念佛同修,平时也发愿求往生。一旦检查是癌症,便...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推荐】出家沙弥净人须知

这个时代大家能发大心出家,说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缘和...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

阿弥陀佛的慈爱超过世间父母

我们都要去理解阿弥陀佛的心,弥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

念念不离阿弥陀佛

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他是要选择求生净土的,这是一个反...

【佛教词典】五障三从

女性所具有之五种障碍与三种忍从。五障指女性不能成为...

【佛教词典】调伏藏

(术语)三藏之一,毗奈耶藏也。义林章二本曰:毗奈耶...

怕冷可多吃四类食物

一、根茎类: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

佛教对「食」的定义

生活中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食。...

仙道跟佛道差在哪里呢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

欲望不可无休止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

印光大师:修行人降魔的方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

宽恕行忍的龙

大海中住着两条龙,一个生性刚直,一个生性慈忍。一日...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

印度人的素食观

在印度餐馆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素食者不...

黄帝与牧童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叙述黄帝问路的故事...

愿为智所骂,不为愚所叹

愿为智所骂,不为愚所叹;愚者叹于恶,明者叹于善。─...

惟贤长老《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教》

一、人间佛教思想的历史沿革 (一)释迦佛的应化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