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人不要反被聪明所误

大安法师  2015/10/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人不要反被聪明所误

“公据何人问大苏”,“大苏”就是指苏东坡——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很有文才,对佛理也非常了解。他主要是在禅宗很有造诣,然而他与净土宗也有甚深的因缘。他的母亲去世之后,他把他母亲遗留下来的那些金银首饰变卖——就做功德,同时画了一张阿弥陀佛的画像。苏东坡在政场上宦海沉浮。由于他心直口快,率性天真,写的诗文可能也得罪了一些大官,所以常常被贬官。他被贬官以后南行,随身带的就是这张阿弥陀佛的画像。有人问:“你怎么带一幅佛像啊?”苏东坡回答:“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据。”说明他也有净土的信仰。

但遗憾的是他太聪明了,聪明的人心就比较散乱。据说他临终的时候情况并不是太好。当时他临终的时候,他的学生赶紧请来了一位长老——径山长老——过去。径山长老一去就跟他开示,叫他保持正念,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然而苏东坡可能宗门下的气氛太强了,还在这里搞机锋转语了。他就说“西方极乐世界不无”——就是极乐世界是存在,但指指这心,“但这里着不上力”——说自己的心里着不了力。着不了力就着不了力,好友劝他更须着力,他还加句“着力即差”。你看看,就断气了。

就说明他还不是具足真信切愿,还要用宗门下的那个东西再来搞一点什么花样。但是在生死岸边,你搞这些东西都派不上一点用场。那就有可能又随业轮转了,所以据有传闻苏东坡又轮回,到了明代就做袁宏道了。那能做袁宏道——作《西方合论》的,如果是他前身的话,还算幸运,他还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最终还是解决问题了。

所以省庵大师非常恳切的“寄语”,告诉那些聪明的人应该要老实念佛。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切聪明、文功武略、辩才无碍、著作等身,都解决不了问题,唯有信愿念佛,感通佛力,才有真实的受用。你不念佛就解决不了问题,到了阎王爷那里,阎王爷是注重德行,注重你是不是有修行,他可不管你是不是“之乎者也”——“阎君应不爱之乎”——就是卖弄那些文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修行会使人消极吗

现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并不是太了解,看到净业行人,念...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

怎么念佛呢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净土法门切忌唯功夫论

《要解》: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

圣严法师《念佛禅七开示精华录》

念佛也是禅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

现生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现生即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这个是历来无数聪...

破五戒复又忏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问: 在家居士破五戒,复又忏悔,命终往生,能否超越...

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五种因缘加持往生者不退转

有人就问,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具足见惑思惑了,常常起...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感念施主恩德

贫穷布施难,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我...

「心」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应如何认识这个心,有没有这个心?在《楞严经》的...

【佛教词典】师子乳

又作狮子乳。比喻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八(大...

【佛教词典】首楞严三昧五名

(名数)涅槃经二十七曰: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

天下最大恶行就是杀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

别让理想毁了人生

这是一片广袤的田野,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为了灌溉庄...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

病人断气后的注意事项

病人断气后,神识(俗称灵魂)尚未离去,弥留之际,仍...

「死期败烈」是净土行者的甚深法宝

我们在学习印祖文钞的时候,遇到一个词死期败烈。 在《...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

鬼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二、示恶鬼趣 今天讲到七趣当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

在承受中锻炼和改变自己

生命中总有着太多太多的羁绊,无法抗拒,唯有学会承受...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 分身尘刹度众生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

佛教徒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

何谓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义应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