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西方路遥如何能至

大安法师  2017/1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西方路遥如何能至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

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站在我们凡夫劣弱的心性角度来谈。

在《阿弥陀经》里面谈到,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往西边过十万亿佛刹这么一个距离概念。十万亿佛刹,我们是很难想象有多少光年的距离了。一个佛刹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佛所主宰的一个佛刹。比如我们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领的一个佛刹。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地理概念呢?我们想先从最小的一个单元来说,首先是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就包含着四大部洲、这个须弥山,上面有日月,这个所领的一个一四天下。那么,一千个一四天下就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千世界就是一个中千世界,中千世界再次乘一千,就是一个大千世界。由于它是三次立方所乘,就叫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亿个日月,百亿个须弥山,这样的一个空间距离。就是一个佛刹有多少的像地球这样的这个刹土都算不清了,那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到亿为单位的三千大千世界,亿又有十万亿个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一个空间的距离,确实是我们想象不到的,非常之遥远。

这么一个遥远的刹土,我们业力凡夫心性非常劣弱,就是陋劣、怯弱,怎么能够到这么远的极乐净土去呢?云何可到?就是我们靠什么力量可以去得了呢?再加上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我们是具有着烦恼的业识的心,从这种业识心所感应来说,我们是没有可能生到实报庄严土的。

首先,要解答一个十万亿佛刹的距离的概念,这是对凡夫肉眼二乘生死心量说耳,有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的概念。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得要了解我们的心,有真心有妄心之分。再具体来分有三种:

第一,就唯真如本觉妙明真心,就是谈到的自性清净心,从本以来,湛然常住,寂照不二。这就是《楞严经》讲的“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虽然在轮回里面,我们这样的真如菩提涅槃的体性,没有缺失一点,不增不减,成佛也没有增加一点。这种佛性亘古亘今伴随着我们,在我们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但我们常常不了解,百姓日用而不知,遗失了这个本明妙觉。这是唯真。

还有一种心是真妄和合。真妄和合就是第八识,一念无明妄动,染净真妄和合——第八识。

还有一种,唯妄,就是我们前七识,用攀缘心、生灭心、染污心,把攀缘心作为自性。所以很多外道、小乘修行,就是用这个妄心修行了。那终究不能得解脱之正果,这叫认贼为子,煮沙想成饭,是不可得的。

所以,《楞严经》为什么首先要七处征心,十番显见?指示学人要认清我们的妙明本觉之心,用这样的心来修佛道,才能得无漏的不生灭之果。

我们了解真心和妄心的差异之后,这个十万亿佛刹的距离概念是依据我们的生灭心,这个妄心——心意识来建立的概念。然而我们的真心却是大方广,量周沙界。这个真心里面,就包含着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在真心之外,但是在妄心之外。所以这个概念要搞清楚了。

搞清楚之后,智者大师讲的这个概念是很重要了,但使众生净业成者,就是一个念佛的众生,这个修净土的这个净业成就,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这里我们要看到净土净业成就分两个层面:

第一,他用功夫,根机最利,用功得力,能得念佛三昧。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他当下的心性就是妙明本觉之心。

他在临终,“在定之心”就是在禅定状态的心,就不是妄心了。不是妄心,这个心它是超越了时空的,没有时空的概念,所以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这个虚妄的空间概念,在这个得念佛三昧的临终人的定心当中是超越的,于是他动念就是往生极乐之时。如果他有一个空间的概念,就很难去说他弹指间、须臾间、屈伸臂间、一念间就能往生,因为距离太遥远了。我们这个世间最大的速度是光速,光速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就以光速的速度,要到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地方去,也还要给它给出一个相当的时间的维度啊。这个是在妄心的层面,你说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是很难的。现在讲的是临终在定之心,得念佛三昧的心,这是一种。

另外一种,就是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临终现前佛光注照,使这个妄心伏住。

因为妄心的本体就是真心,阿弥陀佛的光是他的心光,阿弥陀佛的光明是超越了时空的,是清净的。所以在阿弥陀佛的佛光当中,把那个念佛行人的心光也透显出来。于是,在母光和子光的这种情况下,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十万亿佛刹的虚妄空间概念也消失,也一念之间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观经》释迦牟尼佛告诉韦提希夫人,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极乐净土去此不远,就是谈这么一个道理。

去此不远,因为在我们的妙明真心当中,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真心里面。这里,所谓的远实际上是不远,就在当下。得念佛三昧的人,能亲证娑婆秽土当下就是极乐净土。不离跬步,宝池涌四色金莲;不出户庭,七重行树排列;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就是指当下的境界。

再就看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就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需要去怀疑说:由于极乐世界很远,就去不了。就从世间的心意识来看,都有不可思议的特点。

比如,我们人都有做梦的体验,当我们身体还在床上的时候,然而你做梦能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个梦心就是心意识,能够遍至他方一切世界。你梦中的那种情形,只要你没有醒过来,你会感觉很真实,跟你睁开眼睛的日常生活没有两样。从梦境的那种真实性来看,实际上全体虚妄,梦心显现的梦境,全梦即心,全心即梦。于是睁开眼睛,我们认为昨天晚上做的那个梦是假的。但是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一切,有自己、有他人、有山河大地、有桌椅板凳这些,实际上我们仍然是在梦中。无非是昨晚上梦比较小一点,现在梦比较大一点,小觉觉小梦,大觉觉大梦,我们总的都是在无明大梦当中。所以,金刚般若经典处处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化、如影,这是真实的现状。

那么我们做梦,心意识都能够到很远的地方去,更何况净土法门,我们能念的心,得阿弥陀佛的佛光的注照、十方诸佛的护念,一动念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是不需要去怀疑的。

你不要老是琢磨,那么远我怎么能去得了啊,就是以光速的速度去也去不了啊!不是这样的,你不要站在自力的角度。阿弥陀佛佛光接引,距离概念再远,都不是有问题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后能证得不退转

【原文】 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

昌臻法师《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

昌臻这一次回寺以后,早就想给大家谈一谈,可是因为病...

劝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灾难

吴允升,字常导,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买...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一、净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请教印光大师:历代祖...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

怀玉禅师上品上生的故事

这里我举一个公案,大家看看。把这位法师求到上品上生...

只要往生到极乐,都能获得不退转

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进退未...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问: 请开示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大安法师...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在信心上要怎么下功夫

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仅一般的凡夫难信,就是二...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

【佛教词典】纲维

(职位)寺中之役名。纲领寺内维持佛事者。寺主,上座...

【佛教词典】六度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

合掌与养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礼节,也是一种修养与和平的含...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过世...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

是什么牵引我们进入未来世呢

每个人在饱尝了一生的苦乐之后,都不可避免地要趋于陌...

慧律法师:认识无常

认识生死轮回的本质,是学佛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体认。生...

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当中我们自己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别人也得到一...

帮助弱者

在这世上有很多弱者,他们需要帮助。佛在世时,特别关...

劝念观音菩萨圣号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

此乃往生之要关,诚念佛之妙诀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谁不愿生...

决不可拿僧宝开玩笑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