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虚云老和尚  2018/1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无冲突一节,如今不说冲突与不冲突,试问自己疑他做甚么?若疑诸佛菩萨说法有冲突,岂能垂教万古?实在自己不能体会经义;若悟第一义,则无开口处,说个明心见性,已属方便,岂有冲突之理?至此业已答复,若不会,且看世尊唤阿难托钵去。

若依座主见解,不免依文解义。盖当时,六祖为韦刺史说“世尊在舍卫国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等语,六祖言世尊在舍卫城西方引化经文,可知已明白净土法门,断无故违佛说。不过他随缘说法,叫人了自性,识身中净土,不可愿东愿西,向外驰求,应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后再曰:人有两种,法无两般,即《法华经》所谓“惟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也。所以当时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宏化天下,至今五灯灿耀,岂徒然哉!

你我自惭,不能领会玄旨,不是祖师有过。夫上天下雨,无私润于枯林;佛愿虽广,难度无缘。阿难为佛侍者,多闻第一,上有父为国王,已不富而自贵;兄为世尊,有吾不自修不能成佛之感。是知大地众生虽有佛性,要随顺修行,譬如金在矿里,须经锻炼,方得受用也。

再考我佛在天竺说西方,华夏之人便指天竺为西方。菩萨说法无法,令人背尘合觉;而众生知见,多是背觉合尘,不能随处解脱。喻如劝人不可心外觅佛,其人便执心为佛,岂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弥陀经》云:若人念佛七日一心不乱,弥陀便来接引。一心不乱者,即是离念也。能做到离念功夫,何处不是净土!故《坛经》云:悟人在处一般。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此之谓也。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舍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觌弥陀。及夫见了弥陀,又不生欢喜之心,则无时不在净土;若在净土,又无人我众生寿者四相,则是真实菩萨。到那时不管东西南北,无不自在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念佛的十种心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

净土宗的圆融顿悟及其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仗自力了脱之难,仗佛力往生之易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

如何辨别邪伪的禅相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

三种念佛不能往生的人

莲池大师说,或有人问:今天看见世间念佛的人多,而能...

性然法师:恩师传印上人晚年潜修净业及往生侧记

编者按:值上传下印上人示寂百日,传印长老嗣法门人并...

江西东林寺48米高阿弥陀佛像完成安装

2011年1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在建的世界最高阿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对佛...

身口意不离佛法,这才是真信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选择信佛?很多人是一种盲从...

佛讲父母恩德

很多人对于佛教徒出家离欲十分不理解,而且认为佛教对...

【推荐】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

【佛教词典】三世无障碍智戒

(术语)此戒能成就三世无障碍之智,故名为三世无障碍...

【佛教词典】响谷彻

(1606~1673)清代临济宗僧。湖南涓川人,俗姓黄。号...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问: 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

穷子喻

过去,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家中仓库盈满金银、琉璃...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问: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

凡夫的六根就是轮回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

不小心踩死动物该怎么办

问: 请问师父,我走在路上无意踩到一只青蛙,不知是...

如何正确阅读佛经

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