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的特点

大安法师  2020/0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的特点

由这个他力的救度特点,也就构成了净土法门与通途自力法门的许多的不同。比如通途佛法要谈修行,首先得要开悟,叫见道。见道,才能修道,修道才能证道,这是通途佛法必由之路,不能躐等的——信解行证呐。

但净土法门特别,就是没有开悟,没有见道,但是以信作方便。相信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二有”: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土有佛,号阿弥陀。

相信有极乐净土,有阿弥陀佛,然后了解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生起了欣慕之心,生起了厌离娑婆之心,就以信愿持名,求生净土。那这个信心,不需要你去开悟,是以释迦牟尼佛的知见作为我们自己的知见,不必需要去求其他的开悟之门。所以,这里信心就很重要。

然而通途佛法一定要谈戒定慧三无漏学的——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断惑,由断惑来证真如法性,了脱生死。那净土法门就是信愿持名,没有断惑,烦恼还在,也能够蒙佛接引,横超三界,一到净土得不退转位。

通途佛法修行,一定要对业障——多生多劫的业障,乃至今生业障,要有极重的忏悔意识,要忏其现行的业障,否则这些业就会障道。

但净土法门他是带业往生的法门,能忏当然固然好,忏不掉也没有关系,能带业往生。你的业障就是四十里的大石头,放在航空母舰上,它不会沉到海底去。尤其是我们无量劫造作的恶业无量无边,尽虚空都容纳不了,我们又能忏除多少业障呢?

所以这个净土法门的特点:不断烦恼可以横出三界。往生到西方净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又圆融上三土,往生凡圣同居土就等于往生到上三土,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这样的法门就非常的捷径,而他所证入的效果又非常的胜妙。所以这也就构成了难信的特点。

而且这净土法门是修行径又径,是快速成佛的法门。那快速成佛的法门来自什么?还是来自于他力。没有他力,我们能够构成快速的这个效果吗?

比如十八愿,十念皆生彼国愿,只要至心信乐,欲生彼国,乃至十念,蒙佛愿力就能够到极乐世界去。一去极乐世界,就永远终止了在三界永劫的轮回了,因为我们在这里轮回不休。那乘十八愿的愿力,能够往生净土。那往生净土,乘十一愿,到了极乐世界,都能得到大乘正定聚,都能够必至得到大乘的涅槃。

那我们知道通途佛法,从初发菩提心修道,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而且这个过程是进进退退,就是到了七地菩萨的水平,都有可能取证偏真涅槃,更何况其他的下地的菩萨。所以到极乐世界,就直捷直趣大乘的佛果,不会进进退退。

那这个菩萨一生补处愿也告诉我们,由于他力的加持,能够让我们“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得到一生补处位。因为通途的佛法告诉我们,是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的。十信位开根本智,发菩提心,然后再圆教初住位——破一品无明得圆教初住位——由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是不能超越的。

那么净土法门,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这样的位次了,在念不退当中就顿然超越了四十一个阶位,那就是一生补处菩萨,很快地成就佛果。

这些就告诉我们,一个修行人、一个业力凡夫从他离开无量劫的生死轮回,到他修行成佛的全过程当中,都自始至终地贯穿着阿弥陀佛的愿力的加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蕅益大师《净土偈》六十首

博山禅师拈净土偈,每云净心即是西方土,盖以因摄果也...

闻到净土法门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间人对净土法门常常会小看,认为是浅近之法。怎么概...

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

问: 请介绍一下印祖往生后净宗的传承与发展。 大安法...

天天伴佛眠,朝朝从佛起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都在我们的念...

末世众生依净土法门,决定可了生脱死

原文: 若欲此生亲得实益,当依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

为何接引佛是站着而不是坐着

念佛念得好的,阿弥陀佛会提前告诉。慧远大师他是提前...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

净业行人应毕生致力于培养「向西定势」

《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位国王,是个虔诚的优婆塞,也有...

在家的净业修行人,应把握哪种心态

问: 老年行者上老下少,尘缘基本已了,安心念佛,切...

【佛教词典】芦叶达磨

(故事)达磨于大通元年来支那为武帝说法,见其非器,...

【佛教词典】宣说正法有五大果胜利

【宣说正法有五大果胜利】 p0888   瑜伽四十六卷十八...

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觉明妙行菩萨就谈自己,他在晋明帝的时候(322至325年...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三车火宅喻

轮回世间正像能能燃烧的恐怖住宅一样,灾难不断、充斥...

寺院屋檐下为什么要挂铃铛

在我国一些寺庙等传统古建筑的屋檐下,总能看到这系挂...

外在体现内在

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

【推荐】对治淫欲的观想方法

修行人最难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

一切皆是禅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

至今未受三皈五戒,这样算盲修瞎练吗

问: 弟子学习的途径为自学和网络听法师讲经,每日定课...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八种相状

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

供养三宝获福无量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波斯匿王来见...

念佛法门就是「菩萨之父」

菩萨父者,《华严》十一经:威光童子睹如来相,获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