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对待现代人的离婚问题

大安法师  2020/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怎样对待现代人的离婚问题

问:现代人的婚姻很脆弱,离婚率很高,对小孩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切?可否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这都是陌生的问题。但看有关资料,也确实现在的离婚率是很高了,这是很不吉祥的。

原来我看过报告文学,那是八十年代,叫《阴阳大裂变》。中国在五十年代以来,离婚率都是很低的,可能就是八十年代之后,受西方的一些影响,当然也跟市场经济、人口的流动等等社会因素相关,离婚率很高。确实面临着离婚的家庭,对于小孩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要尽量保持一个家庭的稳定。

家庭的稳定来自什么地方?首先对于婚姻、家庭要有慎重的态度,要严肃地对待。就是在恋爱阶段,要相互充分了解,要把这种婚姻的基础打得扎实一点。古代的婚姻是很郑重其事的,那是要媒妁之言的,要父母做主的,要交换生辰八字,来看看配不配的,然后大家觉得还可以,还要送这个礼那个礼,嫁妆什么,有一系列这样的婚礼的过程。有这个过程,实际上就能使这个婚姻的基础夯实,他就不至于随便地去离婚了。

从五四以来,都要自由恋爱,其实中国几千年的这种媒妁之言、父母做主,对子女是有好处的。因为只有父母最爱自己子女,而且父母有一生的经验,他能把人看准。少男少女哪看得人准?常常会被现象所迷惑,所以他又奉行那种对爱情什么都很轻率的态度,刚接触不久就开始同居了,那肯定出问题了。

所以这次我们夏令营都准备谈这个话题:佛教的婚恋观——佛教是怎么对待婚姻恋爱的。本来对于我们来说,谈这个话题,好像不是我们要谈的。现在看到青年大学生确实被这个所困扰,所以我们培训部、弘法部的这些法师都很慈悲,是不是就选这个主题作为夏令营的主题?我说也可以,众生需要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事情,也不要去回避它。

尤其现在80年以后的这些,离婚率更高了。这就独生子女,双方都是小公主、小皇帝长大的,忽然凑在一起,如果两个人都自我中心的话,那是过不下去的。所以婚姻的基础还要建立在什么呢?

要宽容、理解对方的缺点,包容对方的缺点,这一点就是要有智慧去处理了。两个人,异性,要走完人生的几十年,是不容易的,那都会厌倦的。所以可能爱情能够维持到三年、七年,之后就会厌倦。厌倦,怎么克服这个心理?所以一厌倦,可能就容易婚外恋。婚外恋一来,那不行了,可能就瓦解了。

喜新厌旧也是人的天性,但怎么样的有责任感、有道德感、有持戒意识,把这个人性的劣根性阻断,来忠诚于这个家庭?因为这时候你还有小孩,面对你的小孩,你的责任感大的话,也会对家庭的稳固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以相互要忍。有一对夫妻金婚,结婚五十年,大家都在庆贺,这叫白头偕老了。婚姻度过五十年是金婚,大家都来庆贺,然后叫他们两个谈体会,你们怎么保持了五十年好像恩恩爱爱?

这个老头就先说了,他说:“经验有啊,就是一个字——忍!”

他那个老伴马上接口:“不对!四个字——忍上加忍!”这就是他们金婚度过的经验教训——忍。

所以现在离婚率高,就是相互不能忍。就包括其中有一方有越轨的行为了,这时候其实也不至于马上就分手的,还是你能不能给对方一次改错的机会。你心量放大一点,宽容一点,忍受一点,可能这个家庭的风波有惊无险地度过去。

现在确实你一点涵养都没有,你认为第一个婚姻看不顺眼,很快就给它废除了;再找第二个,可能会发现还不如第一个;然后找第三个,还不如第二个。它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众生苦啊!

钱钟书写《围城》,虽然带一点调侃,倒还是挺有意思。婚姻就像围城,在里面的人想冲出来,在外面的人想冲进去。它就这个样子。

佛教已经说,家庭就是烦恼的渊薮。为什么要有家?有欲望。有欲望,有这个家就很麻烦,不仅是两个人和添丁之后小家庭,还要面对双方的父母,以及双方父母的七大姑、八大姨等等这些,不容易啊。那有这个小孩,有家的人都很注重钱,养家活口。

所以众生都是为了老婆、为了小孩造业,造恶业,有时候很可怜。这些贪官贪那么多,他为什么要贪?有时候想想他内心的苦衷,还不是为了老婆、孩子吗?

所以还真的感谢佛陀制定了一个出家法,如果你能把欲望摆平,出家是最好的一条道路。不是动员大家,是一个客观的描述。

既然你有这个婚姻,有这个家庭,还是要面对它,接受它,容忍它,尽量使这个婚姻比较稳定地向前走,不要触到礁石,一下子就散掉了。如果都有一点破绽,补一补,勉强过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到来各东西,等到死亡那一刻再分手是最好。

原来讲新加坡居士林有一对居士,也是冤家对头碰面了。说他们两个在家里都不讲话的,很讨厌,但也没有离婚,结果两个人都学佛了。

这个男的就念阿弥陀佛,这个女的一听,说念阿弥陀佛:“我不念,我不念阿弥陀佛,我要念药师佛。你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到东方琉璃世界,我永远不跟你见面。”

她把这种对立情绪都已经迁移到这个程度了。所以不容易呀。他们都作为笑话去说,但是确实是这样子:我很讨厌你!你念阿弥陀佛,你念的阿弥陀佛,我也照样讨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为何要远离恶友

问: 师父,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远离恶友呢?那些恶友,...

如此忍辱

从前的时候,在拉萨的空地上,有一个人在绕行经走,而...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师父您出家时家人反对吗

问: 师父您出家的时候家人反对吗? 慧律法师答: 反...

蚯蚓一个生命能变成两个生命,这是为什么

问: 这里提到这个蚯蚓被切割成两段,但是蚯蚓的两半均...

劝人受五戒要承担他持不了戒的恶业吗

问: 我有一位师兄,学佛半年就能背《无量寿经》。看他...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

问: 在修行中要修忍辱,可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如...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父亲

问: 为什么我爸爸总是夜不归宿,谎话连篇?这到底是什...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

感应道交是大学问,很难相信

感应道交可是大学问,可是很难相信的。感是什么?感是...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我们说末法众生有个特点,不知恩不报德,很多众生对释...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

【佛教词典】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根取境时为至不至】 p0923   俱舍论二卷十七页云:...

【佛教词典】拔苦与乐

指佛菩萨拔除众生之苦而给与福乐之愿力。拔除痛苦称大...

饮食知止足,常乐在空闲

我们生活在欲界,自然饮食的欲望也就炽盛。财食往往是...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

十恶

佛教有命浊的说法。人类共同的恶业增长、炽盛,会引起...

但甘其味,勿择其形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

皈依后的八大好处

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

如何处理毁坏的佛像经书

在事相上来讲,有佛、有法、有僧。佛就是我们的佛像,...

可以帮对方把业忏悔掉吗

问: 替小孩子拜忏,可是在梦中的时候,那个好现象出...

超越的情

有一天早晨,佛陀的僧团三五成群,正在讨论城里发生的...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

从此这个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前。 那时候,枪杀、乱...

真实功德和不真实功德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