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然教法师  2016/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佛后的取舍也不一样。

有的人来到寺院就是为了求财,如事业顺利、财源广进、生意兴隆,诸如此类求财的事情很多。这些人学佛后,能发财的法都愿意修,能让自己发财的人都愿意接近,能保佑自己发财的神都愿意供,只要能让自己发财的事都愿意去做。香烧的再高也可以接受,寺院再远也可以去拜,对于佛教的至真道理却不屑一顾、置若罔闻。

相反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接触佛教后就会产生一个消极的念头,那就是放弃工作、事业、放弃世间的种种经营,认为这是在求财,对于和钱财有关的事情唯恐避之不及。以至于让家里人或亲朋好友不理解,甚至对佛法闻风丧胆一般看待。

那到底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佛陀在经典中确实教导我们要远离财色。如《四十二章经》中佛言:“财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佛教常还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经典中有时还把钱财比作毒蛇。

虽然如是,但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商人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僧众的衣食多由他们供养,而且办道修行所居住的房舍,也是多由商人提供的。如著名的道场“给孤独园”等,都是商人捐赠的。给孤独园是当时拥有巨大个人财富的给孤独长者购置后捐给佛陀的;竹林精舍是大商人迦兰陀长者出资建造的。佛陀在接受了供养后,并没有教导他们放弃自己的生意。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二一载:“北方五百商人听说有佛出世,来到室罗伐城,看比丘的住处床褥破旧,便将五百妙叠奉施众僧”。这是有史记载向佛教寺院的第一次捐赠,捐赠者是商人。卷三七又载:“佛从王舍城到桥萨罗去,路上所需四件东西,都由商人供养”。在佛陀初转法轮的时候,商人对佛教的贡献是巨大的。

既然佛陀教导财是毒蛇,要远离财色。为什么佛教的弘法却和商人息息相关?佛陀成道后先度的就是商人,传播佛法也依靠商队。其实很好理解,佛法无非要破执着,对于万事万物都不要执着。

不执着不等于不去经营,不执着并不等于不去承担,不执着不等于不去奉献;经营并非一定要执着,承担并非一定要执着,奉献并非一定要执着。执着是心里的状态,执着是思想的纠结,执着是内在的事情,经营、承担、奉献是身体的问题,是行动的问题,是外在的事情。二者看似一对矛盾,其实可以找到他们的平衡点。

出家人的本务是修道与传道并住持佛教,至于表达大乘入世的菩萨精神并作佛教的外护者,却是在家的居士。僧伽离不开居士的信向、供养和护持。居士顾名思义是居家之士、居财之士,他们是佛教的护法。出家人专心办道,做世间的表率,居士是做好后勤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居士不去从事生产经营,那又怎么样来护持僧团使之良性发展?

我认为一件事情本身没有对错,主要看当时做事情时的发心。也就是说,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出发点是什么。有的人拼命的挣钱,富甲一方却为富不仁、自私自利甚至唯利是图,为了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鱼肉职工。这样的人就算有了财也不是福报,伴随他的是更大的欲望即更多的烦恼。

如果是菩萨发心那就当另眼相看,比如同样是做生意开展事业,有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他还想到因为自己的努力经营、事业扩大,可以让更多的人有工作,他们有了工作家里的老少都可以衣食无忧,这就是菩萨发心。所以学佛的人并不需要放弃工作和事业,甚至要把工作事业做的更好。一切唯心造,只要端正自己的初发心,那就是众生的福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我们应知的努力方向》

一.入世重于出世 在过去,我们中国佛教徒的思想,总...

假冒佛教僧人四大骗术揭秘

揭秘骗术之一:经济搭台,宗教唱戏,公司办寺院骗取钱...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

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

问: 师父晚上好,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了脱生死,家...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

为何要受持「不杀生」戒

说起五戒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五戒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最...

为什么要信仰佛教

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花朵的六度精神

佛教讲众生得度有六种方法,称为六度。从一朵花,也可...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在爱情的关系里,有一个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

【佛教词典】无记

【无记】 一切法的性质可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

【佛教词典】孝养集

凡三卷。日本真言宗觉鍐撰。内容明示入信之要义,特以...

出离心要从哪里生起

菩提心先从出离心作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思惟生死过...

四大类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Junk Food),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

切勿为了睡眠,将一生空过

佛陀教诫,「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昼」...

傅大士《十劝颂》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

圣严法师《爱语》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爱语」,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态度...

乳腺癌是吃肉和喝牛奶引发的

美国的柯林坎贝尔博士是世界著名营养学家,被誉为营养...

【净土圣贤录漫画】身患重疾无痛苦,端坐莲华往生去

往生圣贤传--朱氏...

蜘蛛之丝

在印度有一个江洋大盗,名叫犍陀多,生性凶残,杀盗淫...

有七件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胜

佛与五百大比丘众在阿逾阇江水边时,一日,大均头在寂...

佛赞不放逸法

佛陀时代,有一位仁德爱民、护持佛法的波斯匿王。一天...

【推荐】千亿天神皆愿供养这种修行人

东山佛学书院是由东山高中的副校长,与教务主任、训导...

人的相貌是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