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大安法师  2021/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但是这个身体是不可能跟这个「吾」等量齐观的,它不是一回事的。

所以这个「吾」就是神识,「吾」就是主人。这个「身」,身体就是客,有时候叫“客尘烦恼”,是坚固妄想的产物。那么这个客,这个「身」是不真实的,是虚幻的,是苦恼的,我们真正生命的价值是在主人这个地方,是在「吾」。这个「吾」——主人是无量劫以来长期存在的,是不生不灭的。这个客——身体是可以改形的,改变形状的,转变它的相貌的,一下子来,一下子走的。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我们即便行了五善,仁、义、礼、智、信,你下辈子转了一个人身,改变面貌,你在世的父母子女相见都不认识啊。如果改变一个身体,改变成一个牛的身体、马的身体,那更不认识啊,他会改变他的形象,用什么来改变,就是这个「吾」。你这个身体造作的恶业,在这个「吾」——神识里面的业力决定我们改什么形,易什么相。

那么这个「吾」和「身」的关系进一步用比喻的方法来说,就好像我们要到远方去,去远方用什么样的工具呢?或者是乘船去,或者是坐轿子去,或者是骑马去,或者是开着车去,你的旅行工具可以改变,但无论你是乘船、坐轿、跃马、驱车,这个里面的人不会改变,是你自己。所以这个船、车、轿、马就是身体,乘船、车、轿、马的就是「吾」。

再比如一个演员他要做戏,他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或者扮演皇帝,穿上龙袍站在那里,或者扮演大臣、官吏,或者扮演乞丐,他在舞台上的角色有种种改变,但是作为他自己本人,不会改变。你不能去高度认同这个角色,在台上你做皇帝,你在家里你还端着皇帝的样子吗?你回家了你就是个丈夫,就是个父亲了,他的角色在改变。所以帝王、官吏、乞儿这就是你的「身」,扮演这个帝王、官吏、乞丐的就是「吾」。

所以就从我们的身体来看,我们能够看见东西、能够听到东西的是身体,身体见、闻、觉、知的功能。但是之所以能够让我们有能力见、闻、觉、知的是「吾」。大家都要注意了,比如我们现在能够见、闻、觉、知,这是灵明不昧的“吾”。

如果我们这口气不来,死了,死了之后,死了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神识离开了。离开了,你的眼睛还能看吗?你的耳朵还能听吗?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把它要看清楚,「吾」和「身」绝对是不一样的。只有我们的身体有生有灭,有死亡,所以我们的眼睛从小比较明亮,到老了就昏花;这个耳朵青年阶段比较灵敏,到了老年就闭塞了。

但是这个「吾」是没有生死的,这点你看《楞严经》,有一个波斯匿王,曾经跟佛陀的一个讨论——人有没有轮回的问题,佛用恒河水跟他来比喻,说你最早看到恒河水是什么时候,他说三岁的时候看到恒河水,那你三岁看到恒河水,现在你已经六十岁了,三岁的时候你是婴儿,十三岁的时候是青少年,到了中年你慢慢的人就越来越老了,到了六十岁皮肤都皱了,头发白了,牙齿摇动了。那么你三岁时候到六十岁是不是有变化?身体有变化,但是你现在看恒河水,你身体的变化有皱纹,你见恒河水有没有皱纹啊?

他说没有皱纹,三岁看恒河水跟他六十岁看恒河水都一样。那佛就指示,能够受你变化的,你有皱纹的是会生灭的,但是没有皱纹,不会变化的怎么会受你的断灭呢?就是不变的东西它就永远存在,变的东西它会坏灭,从中来指示波斯匿王,你的“见性”是永恒的,是存在的。你的身体的皱纹迟早是要灭掉的,要死亡的。

《安士全书》在这里也是谈这个问题,你能够看的那个眼睛会昏迷,但是能见的那个“见性”,它是不昏不衰的,不昏不衰的不顺从变易,你能变易的身体顺从断灭,就会终结,谈这个问题。所以就知道有智慧的人从其大体。

儒家也讲“大人从其大体,小人从其小体”,这什么意思呢?大体就是有智慧的人,大人,他能够尊重生命当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吾」,就是自性。在这里面展开他对生命的尊重,展开他行为的这种规范。如果把这种「吾」,这种自性作为一个主人翁,那这个身体就是一个工具,为我所用的一种工具。

如果小人呢,就是没有智慧的人,从其小体,从其小体就是把这个身体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当他把身体看成真实的,那对这个「吾」,对这个自性,往往他就认为不存在,边缘化了,迷失了。迷失了这就是身见,这就是我执。这样他就一切都被这个身体所用,为这个身体做奴才去了。身体要享乐、要赚钱,就这一生为他人嫁衣裳。这就是从其小体,为了这个身见的满足,我们的主人翁昏睡了,为他做奴才了,去造作诸多的恶业了,这就是可怜悯者。

那么这些可能我们听过去还是觉得很生疏,由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些道理,但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人的生命,色、受、想、行、识,这种身体的虚幻相,以及我们的心也是攀缘之相,当下有不生不灭的自性。我们的生命去趋向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本觉妙明真心,这就是大人。

如果被这个身见所执,把这个不真实的东西认为是真实的,虚假的认为是不得了的主人翁,我们就完全成了小人。小人到哪去,小人的行为一定是没有道德的。他为什么没有道德,因为他不能体认到这个心性本体的东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破四相

问: 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破四相,请师父开示? 大安法...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当我们看到呱呱坠地的初生婴儿,可曾想到这个小生命从...

极乐现前时,才能体悟到生即无生义

生也作无生义,往生就是无生的意思。乍一听,往生嘛又...

如何分辨虚妄与真实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

【推荐】你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为这个世间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

大安法师:【无我】能适应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

问: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有时当什么事都一起来的时候...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为何要观安乐国菩萨功德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 问曰:观如来庄...

一句恶语种,世世怨仇果

远离粗言,粗言这口业就是粗恶的语言。我们在身、口、...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

【推荐】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

【佛教词典】初夜

梵语 prathama-yāma,巴利语 pathama-yāma。又作初更...

【佛教词典】戒疏

(书名)天台菩萨戒经义疏之略名。又,南山四分含注戒...

有什么可嗔的

经文: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

奶奶走了,家人念佛助她往生

奶奶走了,在这世间走完了她八十六年的人生旅程。 四月...

阿难的总持因缘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

星云大师亲述韦陀菩萨显灵救人的奇迹

星云大师说:我向来不喜欢讲神通,但我相信神迹是有的...

冤亲是不定

年轻人谈恋爱,朋友一介绍,哎呀,坠入情网了。就算是...

刻薄的人,容易有障碍有压力

一般自力的佛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

主人公在哪里

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清醒时,还作得主么?...

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

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能生弥陀净土

你只要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会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

善良不仅是美德,而且是护身符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中...

圣严法师《做事要用智慧加上慈悲》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