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能离开事相来谈事外之理

大安法师  2022/06/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能离开事相来谈事外之理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句经文当下令我们要深信这种事事无碍的境界,产生圆教的信心。

圆教的信心,信什么?还要在佛和我们众生两个层面去理解。要深信上面所描述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都是阿弥陀佛大导师在因地当中由他的四十八大愿、大行——“六度万行”——所成就的,在他果地上由他所契证的一切种智所现的。这些庄严主要是来自于阿弥陀佛那边。以佛的庄严来作为缘念的重要的因素。

然而这些庄严也在跟我们业力凡夫互动,也是我们这些业力凡夫用信愿称名的净业所感召的。那所感召的这样一个庄严,也离不开我们“唯识所变”的一种境界。就是阿弥陀佛由“种智所现”的这样的净土庄严,在我们凡夫层面——阿赖耶识——所变的相分。佛的那种一切种智的心跟我们凡夫的心,也就前面讲的本质境是来自佛那里,独影境来自凡夫。可以“互为影质”。

当以佛心作为本质境的时候,就带起了我们众生的独影境,挟载着它的功德庄严显现出来;当我们以众生心作为本质境的时候,那么阿弥陀佛的那个心就作为独影境。这两者也是互渗互入、互相增上的。这种“互为影质”——互为本质境和影像境,就反映佛心和众生心是平等的,可以互相做主、伴的。

那这样一种佛心和众生心互相摄入的境界,是什么情况呢?其实很难理解、说清楚。非亲证境界,很难了知。那么这里就用一个比喻,好像很多灯发出它的光明,各各遍在一间屋子里面,这个灯光就好像形成浑然一体的光亮。这叫“各遍似一”。各各遍及在一间屋子里面,好像就是一个整体的光明:各遍似一。好像是一——不加分别,但是里面各盏灯有各盏灯的明亮度,又不能消解它的差别性。这就是圆融和行布的关系。

佛心和我们众生心可以“各遍似一”,同时又各有它的差异性——各灯各明。“全理成事”,佛心、众生心在本源上都是真如实相,这个真如实相是不加分别的,但是真如实相无形无相的理体能够缘起森罗万象的事。缘起的森罗万象,全体就是真如理体。从这里理解“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体的性德生起它的修德。修德的目的是把性德展示出来。而且这里面阿弥陀佛的那种全性起修,也就是一切众生的全性起修。

这个“全理成事,全事即理”,我们常常会比喻成水和波的关系。这个大海,当它显出波的时候,那是“全波即海,全海即波”。你要在这个事相上就它的本质,不能离开事相来谈事外之理。

这里就要呵斥一种愚痴的见解。有些空腹高心的人,常常离开阿弥陀佛愿力所成就的——就是种智所现的——不可思议的土,去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就会陷到“鼠即鸟空”的窠臼里面。

“鼠即鸟空”是什么?“鼠即”就是老鼠的那种鸣叫声音。它是比喻一个狂禅之士:他谈有,实际上不了解妙有。“鸟空”,鸟发出的声音。他谈空,实际上不了解什么叫真空(注:鼠即鸟空,谬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即”义,以及诸法皆空之“空”义,前者泯灭了烦恼和菩提、生死和涅槃的差异性,只有圆融没有行布,后者直接堕入了断灭见的顽空)。

所以用这个来比喻:如果离开极乐不可思议的净土来谈唯心的话,那你这个所谓的唯心一定是攀缘的妄心,不是妙明真心。如果从妙明真心显发极乐世界的关系来看,我们就会了解到佛心和众生的心互为影质:事事无碍的境界。极乐世界这种国土庄严由阿弥陀佛愿行所成就,一切众生的愿行也参与在里面。我们众生的这盏灯的光亮也在当下。

所以你看《无量寿经》里面,包括《阿弥陀经》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庄严,我们净业行人在参与庄严。就在当下,我们发出一念至诚的信愿之心,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就有我们的一朵莲华,标上这个净业行人的名字。你如果念佛精进,信愿踏实,这朵莲华的光亮就会灿烂,而且这莲华就会大起来。你信愿持名的这种心态和行为,在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都展示了它的光色。可不是你也在庄严极乐世界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净土有甚深的功德利益

前面是谈信愿行的信,下面就是谈愿了。就这一部分特别...

以一句佛号念诵听与本愿相应

印光大师根据《楞严经》以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

【推荐】印光大师《一函遍复》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一切上圣下凡...

如何理解「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问: 请问法师,蕅祖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里...

净宗根本经典——五经一论的格局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并非一蹴而就,经历一千余年的料...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问: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师答: 疾病有种...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复明通诸经者,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当中,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谈因果是从...

这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更难的了

这是难信法,于难信法要生决定信。《无量寿经》特别讲...

【佛教词典】金刚密迹

(术语)又曰密迹金刚,密迹力士,金刚力士,金刚手,...

【佛教词典】相等四分

于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谓相分、见分、自证分...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

修行的重点和方式有哪些

问: 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

真假出家人

什么叫沙门?沙门翻咱们华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

肉鸡,来自地狱的「美食」

导语:鸡是最早被大规模人工饲养的家禽。今天,美国每...

分粥的启示

自从佛陀创教后,僧团逐渐形成独特的组织和制度,传入...

五位母亲的哀伤

从前,一户人家喜得贵子,父母喜欢得什么似的,都希望...

感受跟想象是生死的两个病根

到正宗分的时候,佛陀就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 他说,我...

圣严法师: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问: 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圣严法师答:...

行菩萨道的条件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无隐慈,隐是隐伏,隐藏在里边...

立即采取行动才是最佳选择

中学生说,将来我毕业,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

高贤已随佛西去,佳话留以励后学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中的手摩我头,衣覆我体这句话...

念到一心不乱,就能亲见本来面目

按净土来说,做一切善事,回向极乐净土,那就是出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