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净慧法师  2019/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段百丈禅师的开示。我们看他是怎么来描述开悟的过程、开悟的境界和开悟以后又怎么办的。这是非常有名的几句话: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是两句,讲开悟是怎么回事。第二个两句:“体露真常,不拘文字。”第三个两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第四个两句:“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这八句话讲四个内容。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两句,就是讲开悟当下的境界是什么。昨天我讲到“历历孤明”,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灵光就是讲的我们的心性,我们的真如佛性,讲我们的觉性。这一点灵光是独耀,它不是分散的,它不是分散在六根门头,它与前后左右、四维上下都不相联系,所以是独耀。

“迥脱根尘”,根就是六根,尘就是六尘,这一点灵光与六根六尘都不相联系,这时候境界是什么呢?这时候的境界,就像晴天霹雳一样,从头轰下来,你根本一点准备都没有,在这个时候忽然桶底打破了。这就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时候,那就像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时候讲的那两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这个时候天上天下就只有这一点灵光,前不着村,后不挨店。这就是开悟那一刻的境界。

接下来是“体露真常,不拘文字”。你的法身本体和盘托出,显露在觉照之下,但是就像哑巴吃汤圆,无法描述,所以说不拘文字,文字描述不出来。这个时候完全是自受用,是不共。“体露真常”,真常就是法身,就是真如,就是自己的涅槃妙心,描述不出来,“不拘文字”。一切能够描述得出来的都不是真如本身,都是分别,都是妄想。真正的那种体验,真正那种受用是描述不出来的。所以禅宗这一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实际上,一切佛法的体验,一切最高的精神体验、哲学体验、宗教体验,都是无法描述的,都是不立文字的。虽然说不立文字,说不出来,还得要说。为什么呢?佛成道以后,他也觉得语言文字苍白无力,觉得自己所体验的这点东西说不出来;即使说出来了,世人也不相信。

所以他成佛以后,就想不说法,马上就涅槃。护法的天神劝请释迦牟尼佛:您不能就这样把我们扔下了!您要把您的受用与我们大家来分享,您要说法,要度众生!在护法天神的一再祈请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他还是只有一句话:“我一个字也没有说。”因为说出来的都不是的。真正每个人的心性是什么,法性是什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真修实证去体验,所以说“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然后是“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虽然自己现在开悟了,但是所悟到东西并不是外来的,所有的尘劳其性本空,法身觉了无一物。所以心性本来是没有污染的,河沙妙德,本自圆成。所证得的,所体验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家珍,并没有多出来什么,只是在把自己多生多劫以来埋在尘劳底下的珍宝挖掘出来,打磨干净,重现光明而已。所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一切都是本有的,所以叫本来面目。

开悟了以后怎么办呢?就要好好地保任。怎么保任?“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保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任务,也没有什么很难做的事情,很复杂的事情。“但离妄缘”,一切妄想、或者说一切能够引起妄想的种种逆缘都要远离,就可以了,就是如如不动的自性真佛。

照这样看起来,开悟不难,成佛也不难。但是,“但离妄缘”四个字,就起来轻巧,做起来极为不易。每一个字重量是多重呢?十万八千斤,搬都搬不动。这个妄缘,你想要离它,它每一个字都像泰山一样推都推不倒。因为我们觉照不够,力量不够,离不了。

我们天天坐在这里做什么呢?就是想学着试着远离妄缘。但是在想远离的过程中往往自己又去找,妄缘不找你,你要去找妄缘。因为一切尘劳、一切烦恼,都是自己去找。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烦恼不来自己找。如果能够远离妄缘,当下就是如如佛。

这两个如字大有文章。这两个如字,三藏十二部就是讲它。第一个如字,可以作动词解,也可以作形容词解;第二个字作名词解。所谓作名词解是指什么呢?第二个如就是真理,就是真如,就是真实,就是佛性。第一个如字如果作动词解,就是指的怎么去修;作形容词,就是指我们当下的心态要与真理冥符,就和真理一个样。

如果用《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来解释“如如”两个字,第一个如是不空如来藏,第二个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要通过修,空如来藏是本自具足的。可以说空如来藏是体,不空如来藏是用。第一个如是指怎么样通过修行达到与真理保持一致,古人是说“与理冥符”,不走样,现在的话是叫保持致。

如如两个字我们经常用,这两个字很讲究,这两个字是中国古代的翻译家所创造的相当深奥的哲学概念,用以描述相当深奥的修行体验,指向非常深奥、无法描述的境界和受用。

我们每个修行人、学佛人,千万不易轻易说这两个字,也不是轻易地放过这两个字。怎么才是不轻易放过这两个字呢?就是看我们每时每刻能不能做到如如?就是看我们的一切言行能不能够与真理冥符。

回过头来说,不通过“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这一系列过程,要想达到如如的境界,不可能。所以我们要以如如的心态,修如如之行,证如如之理,见如如之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

打坐时如何解决腿痛腰酸

初学盘坐时,腿脚会出现麻木酸痛,必须忍耐。练习久后...

唱着无涯歌,走向极乐国——新罗元晓大师

元晓大师,新罗人,西元617年生,20岁时剃度于黄龙寺,...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

如何辨别邪伪的禅相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

原来一切都在

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参访一个善知识。他到了那个地方就...

慧律法师《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临济宗是继沩仰宗之后而成立的一个宗派,由于此宗的开...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说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宝...

无念、无相、无住

彻底觉醒不空过此生 在禅堂里面七天,可能每个人都能有...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

【佛教词典】法社

(杂名)为修道所结之会社也。僧史略下曰:梁僧佑曾撰...

【佛教词典】僧祐(45~518)

Sengyou   南朝齐、梁时僧人,佛教文献学家。俗姓俞...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

承事礼佛能得五种功德

【经典介绍】 《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

说闲话之害

闲话,既曰闲话,有时是一种废话、空话、谎话,甚至是...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

天人的小五衰和大五衰

天人主要是指欲界天,当然也包括色界天,这些天人他在...

轮回

什么是轮回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

四种养生补血的干果

桑葚干 四种干果让你养生补血,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