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末法众生的障深慧浅

大安法师  2023/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末法众生的障深慧浅

“障”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东西。这个障有外面的障碍,有里面的障碍。外面的障碍有两种。一种是生存的压力,一天不干活,就一天没有饭吃。一辈子就为了一点基本的生存去奔波,空不下一点时间来修行,这就是障碍重。第二个外面的障碍就是想修行,结果碰到外道、恶知识或者一些邪魔恶鬼,来牵扯你,缠着你,不让你修行,这是外障。

那里面的障碍也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不好,疾病缠身,进一步夭折、寿命短,所以这是里面的障碍。第二种障碍就是愚痴,虽然也听法也看经,但是没有记忆力,没有理解力,甚至会把意思看反,颠倒,这也是自己的障碍。

所以,我们的障碍是很深的,尤其是末法众生。同时慧浅,智慧很浅薄。谈智慧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方便智,又叫后得智,又叫善巧权智,这是从应对事情而言。第二种是真实智,真实的智慧,又叫般若的智慧,这是对诸法本质的空性的把握,又叫根本智。

那我们这两种智慧都缺乏。谈根本智,我们根本就一点感觉都没有,实相般若我们摸不到边。方便般若是从实相般若根本智里面显现出来的。

再看方便慧。比如我们闻思修三慧就为方便。闻,就是耳根听闻佛法,有信心;思,就是思维法义;把闻、思落实在修行上,就叫修慧。所以具足闻思修三慧,说明有方便慧。进一步地,能够开悟,就是见道,见道在宗门下就是明心见性,这叫真实慧。那见道里面,小乘和大乘又有所不同。

大乘的见道有两种:一种是觉悟到空性,而且由空出假,叫假谛;那进一步地就是空假不二,双遮两边,双照两边,就是中道。能把握大乘中道,这才是大乘的见道。那中道又有浅深的不同。别教讲次第三观,就是但中。比如次第三观,就是先空观,再假观,再中观,这叫但中。那圆教的三观,那就一心具足,叫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这叫圆中。

所以谈智慧,它是有浅有深的。从闻思修三慧来说,闻慧就比较浅,思慧就比较深。乃至别教的但中为浅,圆教的圆中就为深。所以大乘讲通教、别教、圆教,谈智慧的问题,互相对待、比较,才能知道。

那这里谈自己修行上障碍深,就意味着外面的障碍和里面的障碍同时具足,“内外交攻”,这就是障深。说自己障深慧浅,慧浅就是闻法熏修的机缘就很少,理解不到位。还有,你的闻熏想落实在修行上,障碍就马上出现。

比如,刚刚想发心修行,马上就生了一个重病。刚刚想在佛道里面用点功夫,就遇上了邪师,把你引到其他地方去了。比如,有的人想发心念阿弥陀佛,结果遇到一个人说某某咒很好,说你业障重,一定要持某某咒,消了业障才能念佛,业障不消掉你念佛没用。他碰到这么一个邪师。那就先消业障再来念佛吧。然后他可能持个咒,一辈子业障也消不掉,他就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来念佛。这都是障重、障深的表现。

还有一个障深的情况就是修行还没有得到内凡位——内凡和外凡,在大乘佛法,初信到七信以前都属于内凡。信位之前属于外凡——内凡位都没有得到,他就得少为足,增上慢,说他已经一超直入如来地了;稍微通达一点世间的智慧,就说自己大彻大悟了,这就叫慧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

住寂静处深思出离得无漏智慧

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

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婆罗门,他...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

听讲不得徒事口耳,先应谛思,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

傲慢障道--阿难的悟道因缘

佛陀在世时,他带着弟子在一池边坐下来,有一位比丘问...

往生后发愿回娑婆世界,会不会又再堕落

问: 请问信愿念佛人往生后,发愿尽未来劫,仗佛愿力普...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为何至心念佛能消多劫生死之罪

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

大安法师:人从哪里来

《起世因本经》中说,地球上的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光...

大安法师:边地疑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问: 请问法师《无量寿经》中所说的边地疑城是一个什...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

【佛教词典】能忆本所作事因缘

【能忆本所作事因缘】 p0898   大毗婆沙论十二卷一页...

【佛教词典】鹿苑时

天台宗所立五时之一。佛在菩提树下说华严经之后,便到...

报恩的药材

雷音寺住持突然得了重病,请了许多郎中用了好多药都不...

忍辱胜过怨恨

忍辱胜怨,善胜不善,胜者能施,真诚胜欺。 所谓忍辱胜...

找回幸福感

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问...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里有亲,亲里有冤 冤,是冤家,亲是亲友。债主,就是...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

炷香增福

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哪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宏海法师:净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缘殊...

持戒对治烦恼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给予我们的重大启迪。佛陀为什...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