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须得无生忍已,方能苦海救度众生

大安法师  2024/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须得无生忍已,方能苦海救度众生

疏文  又喻二人救溺,直入水救,彼此俱溺。有方便者,往取船筏,乘之救接,皆得免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要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苦海救度众生,如得船者。《弥陀疏钞》

龙树菩萨为警觉凡夫菩萨,不至错走路头,唐丧功夫,又施设三喻,悲心勉进此大乘行人,必先往生净土,得无生法忍,乃自利利他之当务之急。此段疏文为第一——救溺喻。

喻云:譬如二人,各有家亲眷属,为洪水所溺(喻溺于生死苦海),头出头没,情势甚危,亟须垂救。一人悲情甚切,不顾利害得失,直接跳入水中,意欲救度亲眷出水难。然自己不善水性,亦无救落水者的方便智慧。淹水者见有人泅水而来,不由分说,紧紧抓牢,最后二人俱溺水而亡。另一人见亲眷落水,亦悲心意欲救济,然自忖不善水性,便以方便慧力,往岸边近处,取一船筏,乘船前往救济引接亲眷,自他悉皆得脱水溺之难。

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未得无生法忍,不能于生死苦海救度众生,如第一人,直入水中,自他俱溺。若自揣根机,有自知之明,先念佛往生极乐,亲近阿弥陀佛,证得无生法忍,再来生死苦海救度众生,如第二人,乘大愿船,往来于生死苦海,捞漉一切有缘众生,诞登极乐彼岸,庆快平生。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有一偈颂,与此救溺喻,若合符节。偈云:“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等得篙师登陆后,更移新棹入中流。”(《省庵法师语录》)

意谓:以一条破船,欲救落水者,势难成功。(喻未得法忍的凡夫,烦恼厚重,身心俱皆陋劣。若以具缚凡夫之资质,欲救济沉沦生死苦海的众生,是不可得的。)唯有拼命趁早将这条破船撑到对岸去。等到“篙师”(船师)成功登上彼岸,赶紧换一艘坚固新船,再到生死漩流中救度有缘众生,方可济事。

此偈喻指净业行人亟须信愿念佛,恳求往生极乐净土,于彼土见到阿弥陀佛,证得无生法忍,如同获得一条新船,此时便可自在往来两岸中流,广度众生。如鹅鸭入水,自在无碍。兹有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之保护层,不会成为落汤鸡,自他俱益。

省庵大师一生精进念佛,四十九岁时,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诸弟子雪涕膜拜,祈愿大师住世度人。省祖回答:“我去即来。”可见省祖往生极乐后,必以“新棹”,入生死中流,大作救度众生之佛事。吾辈净业行人,当仿效省祖之作略,用以自利利他之准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

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

医院是个好地方

最近因为有亲属做手术,我便频繁地进出医院。看到的听...

人都在为什么而奔忙

有一次,我到繁华的首都北京出差,晚上路过一座天桥,...

具缚凡夫,欲度众生,无有是处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一个结论,就是具缚凡夫...

处处想到众生,结果自己最受用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我们现在修习一个善...

不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

随缘度化: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对于净土的情怀他是这么...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凡圣同居土由两种能感的因所构成

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

最好的忏悔方法是至诚念佛

在忏悔法里面它有作法忏,有取相忏,有实相忏。那么最...

上根人尚会从迷入迷,更何况中下根人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

【佛教词典】说法受利可否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五百问云,若希望心,为人读经...

【佛教词典】内外法差别有三

【内外法差别有三】 p0367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八卷十三...

出家人为什么坚持上早晚课

我们出家人上早晚殿、过堂这功德是一堂佛事。这堂佛事...

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

问: 怎样念佛才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

圣严法师: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

【推荐】父亲临终的惨状让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

地藏菩萨的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1)...

万法一幻丛,死生一幻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用短暂的痛苦,来解决长远的痛苦

什么叫精进呢,《广论》当中提出了两个定义。就是当我...

改善生态环境要从心做起

由于人类日趋膨胀的物欲与自我中心主义,地球的生态环...

自信是由实力而来,而不是整容

问: 医学发达,整形变得很普遍。有人觉得,整形像化...

害者逼恼他故,正障于慈悲

随烦恼二十:害者,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