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21愿)各具三十二相

大安法师  2024/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21愿)各具三十二相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往生到我刹土的天人悉皆圆满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如果此愿不兑现,我就不成佛。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时,见到有诸多的佛在各个刹土示现八相成道,然而这些佛座下的弟子长相有差异,有长得庄严的,也有比较丑陋的。例如释迦牟尼佛座下的弟子憍梵波提,他由于前五百世做牛,因此就有牛吃草的反刍习气,虽然证了阿罗汉,但还是被人讥嫌,所以佛让他到天上去受天人的供养(天人了知尊者内在德性,生恭敬心,不致讥嫌)。

三十二大人相是指佛相。佛性无相无不相,佛应众生的好乐示现三十二相。世间最庄严的相,是转轮圣王所具有的三十二相,佛因是示现三十二相,然清净微妙之德,远胜于转轮圣王相。

于此,概略地介绍三十二相。三十二相的名目及排列次序,大小乘经典略有参互,然大同小异。兹引《大智度论》的排列次序来分别予以讲述。

第一,足下安平立相。佛的足底平直,接触地面不会有间隙。地面若是有高差,佛足踏上去,地面即平展。此相是修六度所感得,表接引、导引、利益众生之德。

第二,千辐轮相。佛的足心显现千辐轮,其轮相有一千个辐(车轮的毂辐),此千辐轮相,表破愚痴、无明之德。

第三,手指纤长相。佛的手指柔软、纤长。此相是由因地恭敬礼拜师长,破除骄慢心所感得。亦表明寿命长,能令众生生欢喜心,至诚皈依。

第四,足跟广平相。佛的足跟广大平直,站立如山那样坚固稳实,能作众生之依怙。

第五,手足指缦网相。佛的手足一一指间有缦网。类似鹅或雁的蹼,只要张开手指就能现出来,合闭手指则不现。这是由因地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感得的相,表离烦恼恶业,至无为彼岸之德。

第六,手足柔软相。佛的手和足非常柔软,这是由因地以上妙饮食、衣服供养师长,或在父母师长生病时,亲手为父母师长擦洗,亲自奉事供养所感。在佛的果地上,此相表平等摄取亲疏众生之德。

第七,足趺高满相。佛脚比常人的脚要长、宽、高很多,站立稳健,如须弥山山根,足趺呈高大圆满之相。

第八,腨如鹿王相。佛的两腨就像鹿王之腨一样,纤圆之相。

第九,垂手过膝相。佛的手臂很长,立正时,手垂下来在膝盖下面。此相由离开贡高我慢,好布施,不贪着的德行所感。

第十,马阴藏相。佛的男根是藏在身体里面的,就像马王那样。这是由修清净梵行而感得。

第十一,身广长等相。佛的身体以脐部为中心,广和长的距离是相等的。

第十二,身毛右旋相。佛身体的毫毛都是向右旋转的。

第十三,孔生一毛相。这是佛的每个毛孔生出一毫毛之相。

第十四,真金色相。佛的身体呈真金色,这是离开瞋恚,慈眼视众生而感得的相,能令瞻仰的众生厌舍五欲的好乐,灭罪生善。

第十五,常光一寻相。佛有常光与放光二种。常光即为恒常具有;一寻是指两手伸开的距离,相当于佛的身高。佛光明炽盛。昔有比丘尼向优波毱多尊者叙述,自己作优婆夷时曾向佛顶礼,当时她头上的黄金首饰掉在了地上,想寻觅却看不清,因为佛光太强,她黄金首饰的光色被掩盖了。

第十六,皮肤细软相。佛的皮肤细腻、柔软,一切尘垢都不能沾染上。

第十七,七处隆满相。七处是指两手、两足、两肩还有颈脖子。佛的这七处悉皆圆满丰盈,没有凹凸不平。

第十八,腋下平满相。佛的两腋呈平展圆满之相。

第十九,上身如师子相。佛的上身,包括头部,威容端严,力量感很强,就像师子王一样的健猛之相。

第二十,大直身相。佛在众生中示现,其身躯是最高的。佛陀示现的身高是丈六,比一般人高出一倍。

第二十一,肩圆好相。佛的双肩圆满有力,就像象王的鼻子,有收与拓的抑扬韵律。给人以力量感,众生觉得靠得上。

第二十二,四十齿相。佛的牙齿有四十颗,这是由因地没有犯任何口业所感之相。

第二十三,齿密齐平相。佛的牙齿很密很整齐,没有缝隙。

第二十四,四牙白净相。佛的四十颗牙齿中,上下各有两齿,这四颗白牙显得比较大,而且像雪山的珂雪一样洁白清净。

第二十五,师子颊相。佛的脸颊有师子颊的骨感,具大威德。造佛像要表现出佛的威德。从宗教感来看,具慈、悲、威三要素的佛像才是有神韵的佛像。“慈”德可以眼神表达,慈眼视众生;“悲”德要用嘴唇表达;“威”德得用方形脸以及师子颊的骨感来表达。

第二十六,常得上味相。佛食任何食品悉具美味,这是由于佛的口中有两处分泌甘露泉水(俗称津液),此口中津液能使一切食物变成最美好的味道。

第二十七,广长舌相。佛的舌头很长,很薄,很宽。藏教佛的舌头能够伸至发际,把面部覆盖住。然广长舌,缩回口中时,不会有塞满感,宽绰自如。

第二十八,梵音相。佛脐轮发音,深沉如雷,音质清净哀雅,令众生听闻生欢喜,直透内心。

第二十九,目绀青相。佛的眼睛是绀青色的,即青中呈红色,《赞佛偈》云“绀目澄清四大海”。

第三十,眼睫如牛王相。佛的眼睫毛又长又整齐,不散乱,就像牛王的睫毛一样。

第三十一,顶上肉髻相。佛的头顶上有高起来的肉髻,这是由教众生受持十善法,自己也受持而感得之相。又由恭敬他人,因地谦卑托钵,降伏高慢所感。

第三十二,眉间白毫相。佛的两眉之间有白毫,右旋放光,白毫伸展出来,长一丈五尺。这是应身佛的相。若是报身相,白毫有五须弥山长度,“白毫宛转五须弥”是指阿弥陀佛报身的白毫相。白毫相展开乃是法界的神妙。此相是由见到众生修戒定慧三学而随喜称扬赞叹所感的。

三十二相是一切诸佛都共同具有的,在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之后,最后用一百小劫,最短也得九十一劫来修这个三十二相。意谓修一百福才能庄严一相,三十二相就得要三千二百福来庄严,又称千福庄严相。何谓一福?比如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盲人都治好,令他们能够重见光明,这才修到了一福;又如三千大千世界的人命该死亡,能让他们不死去,这就修到了一福。用一百福才庄严一相,可见三十二相的自力修行圆满,殊为不易。

成就三十二相的总因,是要清净持戒才能感得。若毁犯净戒,尚且不能得野干身,更何况能感三十二大丈夫相!此三十二相乃是无量的善业福德所感。感得三十二相的方法,还有塑造佛像。《大乘造像功德经》云:若有众生不是只为自己求出离三界,而是为了证得无上菩提这个目的来造佛像,即为三十二相之因,能令其人速致成佛。

这三十二相,少了就不圆满,多了又显得杂乱,所以三十二相不能增也不能减,可谓恰到好处。

菩萨庄严三十二相,乃是为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法身功德,无形无相,而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才能寄寓法身功德。《大智度论》比喻,如同国王的女儿要出嫁,由于公主出身高贵,所以男方家一定要把房室布置庄严、净洁,各种家具什物也都妙好,她才会嫁过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如是,一定要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上正等正觉(即法身功德)才得安住。

所以,一尊佛像有没有灵验,有没有感应,实际上就看它造得庄严与否。佛像庄严了,就寄寓了法身的功德,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功德,那一拜就有感应,能够有求必应。是故,造佛像是非常重要的修行,释迦牟尼佛说他因地行菩萨道时,每一世都造佛像。

又从利益众生的角度来看,有了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能使众生生起恭敬之心,知道具有这个相的佛陀有殊胜的德能值得崇仰。阿难尊者之所以要出家,就是由于看到释迦牟尼佛相好庄严,于是心生仰慕,剃度出家。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介绍地藏菩萨因地四种身分的发愿,其中首先介绍的就是地藏菩萨因地作长者子时的情形。当时,这位长者子见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千福庄严,因而生起了由衷的仰慕之心,就恭敬地问佛要作何行愿才能得到这样的相好。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向他开示,若想感得这样的相,就要发大悲心,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长者子一听,他就随顺佛语发大愿:从今日尽未来际不可计劫,要悲心度脱一切苦难众生,这些众生得解脱已,自身方成佛道!可见,长者子最初也是看到佛的相好庄严而发菩提心的。

我等众生相貌丑陋,三十二相中一相都没有,然我等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就能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此乃阿弥陀佛以同体的慈悲,把果地上的福德恩赐给往生者,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穷子继承慈父家业,骤然富贵。

净土法门的奇特就在此处。吾人要有自信心,要直下接纳阿弥陀佛的这份赐予,因为我们自性本来就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只不过是我们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才变成了现在如此丑陋的相貌。就好像一位转轮圣王卧于黄金床上,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蚂蚁,这只蚂蚁为了腥臭骨头渣滓爬行在丹墀台阶上。当他执着蚂蚁就是他自己时,便浑然忘记他本是黄金床上的那个拥有三十二相的转轮圣王。我等众生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大悲愿力恢复了我等的本来面目,吾人当以感恩心信受接纳。

这一愿昭示:吾人一定要信受阿弥陀佛此愿的功德,阿弥陀佛予以往生者三十二大丈夫相,这是何等的恩赐啊!证知,极乐世界是大平等的法界,由阿弥陀佛大平等的慈心所显现,虽然国中天人烦恼还没有伏断,但在福德受用上却有着如佛的相好德用。令诸往生者由佛相体认佛心,进而证入佛果。难信之法,胜妙之极。吾人信解此愿,唯深感佛恩浩博而已矣。难信正难信在此处,胜妙也胜妙在此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华严大士赞叹净土法门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佛学漫画】生死关头用什么来抵挡业力

彻悟大师的往生故事...

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我们在这个道场打这个佛七,也就是修行啊。那么这个修...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

阴鬼变佛光—念佛不怕阴鬼

一句「鬼话」,人心惶惶,花草变色 有一天,一个念佛会...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经常梦见鬼神或已故的亲人是怎么回事

佛在《地藏经》中说,如果未来世诸众生等,或者在梦中...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问: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师...

应该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

问: 我学佛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示现了一下。我现在应该念...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

【佛教词典】苏揭多

(术语)Sugata,旧称修伽陀,修伽度,修伽多,莎伽陀...

【佛教词典】解释

【解释】 p1234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解释者:谓能显...

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

想健康吃素的人应把握四个原则

台湾的有些患者认为吃素对健康有帮助,但也有人认为吃...

持大悲咒是不是更加消业障更灭罪呢

问: 阿弥陀佛!弟子的功课是早课《地藏经》或地藏菩萨...

四个层次的生命

生命,是结合宇宙万物所共成的,但是每一个人的生命,...

妙莲老和尚《要为后代培福慧》

一、闲来多为不急忙 古人有句话说:病中方知身是苦,...

心不动摇无所住执,才能成大道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在道场里面来行走之际呢,一...

毗舍阇鬼喻

从前,有两个毗舍阇鬼共同拥有一个竹篓、一根木杖和一...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五戒即五常,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言...

坐禅就能开悟吗

我们要学证到空性、实相般若,离不开文字。就是要多闻...

当死亡到来时,除了佛法的功德,其余的都带不走

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

人生的八怕

人在世间生活,有的人春风得意,无忧无虑地享受人生;...